下载此文档

输血查对制度10月(1).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输血相关知识
重症医学科二部
楚彩霞

输血概念
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输血分类


红细胞(①、浓缩红细胞②、红细胞悬液③、除“白膜”红细胞④、除白细胞(过滤)红细胞或全血⑤、洗涤红细胞)
血小板
血浆制品(①新鲜冰冻血浆②病毒灭活血浆③. 冷沉淀)
血浆蛋白制品(①.人白蛋白溶液②.浓缩凝血因子Ⅷ制品③.浓缩Ⅸ因子制品/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④.纤维蛋白原⑤.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输血查对
抽血查对
取血查对
输血查对
(前、时、后)
输血查对制度
一、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①根据医嘱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血型检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②抽血时2名护士,一人抽血,一人核对,与患者核实无误后方可抽血配型。
③抽血后须在采血管上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同时将采血管号码条贴在化验单上,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输血查对制度
二、取血查对制度 
①取血时,取血者应与发血者一起进行查对,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
②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量、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准确无误后将血袋放入清洁容器内送至病区。
③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
三、输血查对制度
①输血前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八对”制度;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输血装置是否完整;血液质量(有无凝血块、溶血,血袋包装有无裂痕)。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血量、有效期。
②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到床旁共同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编码,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③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血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开始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应观察3-5分钟再离开。输血过程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治疗抢救。
④输血完毕,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如实填写输血安全记录单,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夹在病历中。 
⑤血袋封口,同时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卡立即送血库。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㈠发生原因
: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 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的病人或经产妇中。
㈡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
㈢预防及处理
,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
,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
,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
,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一次,共3次;伴寒战者予以抗组***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度冷丁50mg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
㈠发生原因
1.
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
如蛋白质、
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
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
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
2.
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
HLA
、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
体,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的病
人或经产妇中。
㈡临床表现
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
1~2
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
3

输血查对制度10月(1)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