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园林绿化全年养护常用方案.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园林绿化全年养护常用方案 】是由【宇婷书店】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园林绿化全年养护常用方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园林绿化全年养护常用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绿化养护大类
草坪
1、要定期修剪,根据不同季节,长势,合理安排修剪期,以草长不超10厘米为准,一般5-9月约25-30天修剪一次,3-5月和9-11月35-40天修剪一次,(北方地区)当年12月至翌年2月原则上不修剪,修剪后草坪面平整高度约3-4厘米。
2、每次修剪后对草皮施一次肥,施后浇透水,保证草皮全年常绿。
3、每巡查草皮,发现杂草及时清除,使草坪纯度控制在优类小区或单位95%,一般小区或单位养护90%以上。
4、拾除草地、花丛内石头、纸屑等杂物。
二、绿篱、定型植物
1、绿篱生长前期未成型之前,以密枝修剪为主,成型后以造型修剪为主。修剪的篱面要平整圆滑顺直,绿篱造型植物造型优美、丰富,修剪下的枝叶要立刻清除。造型后,对生长超过篱面的枝条要及时剪除,超出篱面的枝条长度应控制在10厘米内。
2、绿篱保苗率95%。残缺或死亡部分要在一个月内补种好
3、绿篱、造型植物在每年的3-8月期间,约50天施一次氮肥,9-11月期间的40天施一次复合肥,每亩地每次施肥量为15市斤。
三、乔、灌木
1、每周巡查,及时修剪枯枝、病虫枝、霸王技、下垂枝等。修剪下的枝叶,要立刻清除。
2、根据灌木长势,该造型的要及时造型;造型后要及时修剪超过形状外的枝叶,一般以控制形状外的枝叶长不超过20厘米这宜。
3、灯道树保率要达到98%,树干粗壮,修剪及时,-3米。分枝合理,树身直,枝叶茂盛。
4、一般每二个月施一次复全肥,保证长势旺盛。对生长茂盛的大乔木,可以不施肥。
四、浇水
1、室外绿化要根据不同季节、天气,不同植物品种生长****性,不同栽培目的,不同土壤每天、隔天或几天淋水一次。因天气炎热干旱而出现水分不足时,则必须相应增加浇水次数,保证所有植物不因缺水而萎蔫。
2、天晴季节,室外盆栽每天浇水一次;栽在花基的3-4天浇一次水,雨天则不浇;室内盆栽每周浇水2-3次。
五、植物保护区
1、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
2、使用农药必须以不伤害健康为前提,使用高效、低毒、无臭、无异味农药。
3、喷撒农药时,必须戴口罩,安全防护手套,穿长袖衣服。禁止抽烟及吃东西。人应站在来风的上方,防止喷农药吹回人体,造成中毒。
4、喷撒农药后要用肥皂反复多次于流动水中洗手。
第二部分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一、常见的病害及防治
1、白粉病
白粉病是普遍发生的病害,高湿和干旱易发病,在5~6月和9~10月发生严重,发育最适温度为17~25℃。叶背出现白色粉状霉层,叶下面逐渐变成淡黄色斑,以后叶片皱缩、扭曲,病叶枯黄脱落,病重者不能开花。病菌以菌丝的形式在休眠芽内越冬,经风传播,在阳光不足,空气湿度高,排水不良时,病害发生严重。
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菌。白粉病菌可侵染叶片、叶柄、花蕾及嫩梢等部位。初期,病叶上有褪绿黄斑,逐渐扩大,边缘不太明显。叶背病斑处着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嫩叶染病后,叶片易反卷、皱缩、变厚,有时变为紫红色。叶柄及嫩梢染病时,被害部位稍膨大,反向弯曲。花蕾染病时,表面覆盖白粉霉层,花姿畸形。植株严重感病时,叶片黄化、皱缩、脱落。当老叶脱落后,新生叶片会继续受害,致使植株衰弱,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失去观赏价值。
白粉病菌以菌丝体形式在病芽、病叶或病枝上越冬,有些以闭囊壳形式越冬。第二年,病菌随芽萌动而开始活动,侵染幼嫩部位,产生新的病菌孢子,借助风力等方式传播。病菌在月季生长期可不断进行再侵染。白粉病以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发生较多,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措施:应注意通风,控制湿度,从而控制发病条件。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力。应仔细检查病芽、病叶,及时剪除并销毁。应该在病区或病株喷布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喷国光“黑杀”3000-4000倍,国光“三唑***”1500~2500倍,“必治”2000~3000倍,复配制剂,不易产生抗性,效果好,对病重植株可以再喷一次,间隔10天左右

2、黑斑病
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危害十分严重。叶片上初为褐色放射状斑点,扩大后病斑圆形,紫褐色,且病斑上发黑色小点,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经风雨传播,直接侵入,发病最适温度为24℃,在环境潮湿、荫蔽、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肥水不当等情况下,都会加重发病。适温、高温、多雨时严重。每年在梅雨时期和11月份出现发病高峰。
病原为蔷薇双壳菌,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嫩枝和花梗等部位。叶片受侵染后,叶面出现紫黑色圆形病斑,或不规则(放射)状斑。病斑边缘为紫褐色或红褐色,放射状。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粒体,即为分生孢子盘。病斑往往几个连在一起。病部周围叶肉大面积变黄,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病叶易于脱落。病害严重发生时,整个植株下部乃至中部叶片全部脱落。
病菌的无性阶段最为常见。分生孢子盘着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时突破表皮。孢子盘为黑色,呈轮纹状排列。分生孢子梗短,分生孢子为椭圆形或长卵圆形,无色、双胞,两个细胞大小不等。黑斑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株或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传播。在潮湿情况下,叶片上分生孢子在6小时之内可萌发直接侵入。潜育期为7~10天。在多雨、多雾、多露天气易于发病,新移植的小植株,根系少,植株衰弱,极易发病。月季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一般浅色花、小朵花以及直立性品种易于感病。
防治措施:
①及时剪除病枝残叶,集中烧毁,杜绝病源。
②生长期间可用“英纳”400~600倍液,“松尔”500~600倍液,每周喷一次,喷两到三次。
3、霜霉病
霜霉病是养护栽培中较重要的病害之一,发生较普遍,国内、外均有报道。除月季外,还可为害蔷薇属中的其他花卉。
适宜的温湿度对病害发生较为重要,孢子传播的适宜温度为10-25℃,相对湿度为100%。游动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8℃左右,温度高于27℃易失活。相对湿度大有利病害发生与流行。露地栽培时该病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温室栽培时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因昼夜温差较大,若温室不通风,湿度较高,叶缘易积水发病。
病原为蔷薇霜霉,属真菌鞭毛菌亚门,霜霉属。该病为害植株所有地上部分,包括叶、茎、花梗、花萼的花瓣。叶片最常受害,形成紫红色至暗褐色不规则病斑,边缘色较深,有时叶部病斑呈现似被杀虫剂或化肥灼伤状。花梗、花萼或枝干上受害后形成紫色至黑色大小不一样的病斑,感病枝条常死亡。花瓣较少受侵,若受害后出现褐色病斑。发病后期,病部出现灰白色霜霉层,即为病菌聚生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有时该病易与白粉病混淆,但霜霉病粉层常铺满整个叶片。病菌在患病组织或落叶中或以菌丝在茎部皮层内越冬或生存。翌年春条件适宜下萌发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随风传播,产生游动孢子,自气孔侵入进行初浸染,以潜育期发病后,再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行再浸染。
防治方法:
①清除感病叶片、病茎和病花,减少侵染来源。
②温室中通风降湿,可减少发病。
③发病初期喷洒国光必鲜400~600倍,或者国光“银泰”450~600倍或25%甲霜灵与65%代森锌按l:2混合后的500倍液,6天1次,连续3~4次。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喷雾时应均匀周到。
4、灰霉病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花、叶片及嫩枝。灰霉菌侵染芽后,芽变为褐色腐烂状。当花正在开放时被侵害,个别花瓣变为褐色和皱缩状。病害易发生在没有被采摘的老花上,尤其是在潮湿条件下和雨季。病害严重时,花器开放受阻碍。冬季,在月季的枯茎上有灰霉菌存在。潮湿条件下可见灰绿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有性态为富克尔核盘菌。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春天条件适宜时借气流传播,从伤口或衰弱器官侵入。长江流域6~7月份梅雨季节及开花期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园艺防治:去除发病花苞、花、枝条;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控制温、湿度;棚室覆盖选用无滴薄膜。
②药剂防治:及时摘除病花,去除凋萎的老花,并集中烧毁。在植株生长初期喷化学药物,预防发病,国光“银泰”400-600倍液体
发病后选用的药剂有国光“必鲜”乳油2000倍液。以上药剂隔10~15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5、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上也可发病。病斑产生在叶缘,半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褐色至浅褐色,后期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病,异名蔷薇炭疽菌。病原菌在病部越冬,第2年温、湿度适宜时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一般春梢生长后期开始发病,夏、秋梢期盛发。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园艺防治: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雨后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
②药剂防治:生长期间可用“英纳”750~800倍液,“松尔”500~600倍液。
6、锈病
6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中旬为发病盛期,叶片正面出现很多小的橙黄色小点,稍后在叶背出现黄色小斑点,以后叶正面出现白色斑点,多雨季节容易发病,为害严重,以菌丝在病株组织内越冬。病原为多胞锈菌。锈菌可危害叶片、叶柄、茎、花柄和芽。叶片和茎上可产生桔红色的夏孢子堆,以后产生黑褐色冬孢子堆。严重发生时,叶背布满一层黄粉,叶片焦枯,提早脱落。
病菌以冬孢子堆和菌丝形式在寄主组织上越冬。每年8至9月发病。栽种过密,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板结、瘠薄等条件,有利于锈病发生。
防治措施:发现病叶、病枝及时摘除并销毁。加强栽培管理,栽植或置放不宜过密,勤除杂草,开沟排水等。发病后可喷施国光“黑杀”3000-4000倍,国光“三唑***”400-600倍,“必治”2000~3000倍。
7、花叶病
病原为蔷薇花叶病,月季感染病毒后,叶片上发生不规则的淡黄色或桔黄色斑块,有时呈系统环斑、栎叶斑纹。有些品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脉带、矮化。
防治措施:仔细检查病株,春季感病植株的症状明显,因此应加强春季调查。病株不能用于繁殖,要标记下来,最好淘汰或销毁。可用热处理的方法来消除感病植株上的病毒,因为在38℃恒温热空气条件下维持4周,植株体内病毒可以完全消除,也可用必鲜或”英纳”防治。
8、根癌病
,有时也发生在侧根、枝于上。感病部位发生大小不等的肿瘤,初期为灰白色或略带***、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最后为棕褐色。表面粗糙龟裂、质地坚硬,病株地上部分叶片失绿、变黄、叶小并早落,生长迟缓,。

园林绿化全年养护常用方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宇婷书店
  • 文件大小134 KB
  • 时间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