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Song_baoping@
§7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地震的基本概念
地震波与地震仪
地震的强度
地震的分布
地震预报与预防
地球内部构造
地震:是岩石圈的快速颤动。一般指由自然作用引起岩石圈内某些地区应力集中而使岩石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极限时,岩石便产生破裂或位移,同时以地震波的形式将其能量突然向四周传播,产生地震。
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纬度:°N;经度:°E 深度:14km 震级: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20km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1. 地震要素
震源:引起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
震中距:观测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距:震源距地震台的距离。
等震线:同一地震在地面引起相等破坏程度的各点的连线。
地震概况
第一节地震的基本概念
强烈地震的一般特点
突发性:顷刻之间发生
破坏性:山崩地裂、地面沉降、地表错位河道堵塞、建筑物倒塌、海啸等
连锁性:伴随次一级地震及滑坡、泥石流、水灾等。
海啸:海底地震可以掀动上覆的海水形成巨大的海浪,称为海啸
产生的必备条件:
震级足够大,震源深度较浅;
海岸临近深海,大能量的海水汹涌上岸;
震源断裂的错动方式为上下方向为主的运动
我国东南沿海很少发生海啸:1960年智利大地震造成的海啸对菲律宾乃至日本这些地方都造成了灾害,但对我国却没有什么影响。原因是:
距离深海沟较远。
有宽阔的大陆架。
有西太平洋岛链、暗礁。
2004年12月26日,()强烈地震在印度洋引发了灾难性海啸,。
根据地震的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由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产生的地震。占地震总数的90%。
构造地震产生机制的假说:
弹性回跳说:可解释浅源地震,无法解释深源地震
蠕动说:只能解释活动断裂也可不引发地震或只引发小震的原因。
粘滑说:高压下岩层沿着断裂面粘结和滑动交替进行的现象。
地震类型
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的特点: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常有序列地发生。
地震序列:一定时间内,在同一地质构造带上或同一震源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具有成因联系的地震,称地震序列。一个地震序列中,一次特别强的地震称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一系列较小地震称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一系列较小地震,称余震。
地震序列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地震活动的趋势。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7.52 MB
  • 时间201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