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是由【飞行的大米】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问题研究式”授课模式及案例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隶属小学宁宝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授课活动必定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遇,帮助他们在自主研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切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术、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据此,我们结合授课实践,确定了“问题研究式”授课模式。
基本过程:引发问题——组织研究——作出讲解——运用深入
该模式推行欲表现的特点:创景激疑,独思共议,解惑识质,实践升华。
模式过程说明:
一、引发问题
问题是思想的出发点,有问题才能去主动研究。引发问题,就是教师要依照要学****的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身边的生活实质,创立一种易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的模拟情况,激起浓厚的学****兴趣,惹起学生一系列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纷乱的,有的是已经学****过的,有的是与本节课学****相关的,有的可能是后续学****才能解决的,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组织研究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盛装知识的容器。外在的知识、思想、方法只
有经过学生实践、亲历,才能内化于学生脑海之中。组织研究,就是依照学生的心理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虑、试一试解决,体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并与
身边的伙伴、全班的同学及老师进行商议交流,澄清认识。研究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暂缓议论正误、优缺。
三、作出讲解
“会学”是必要的,而“学会”是必定的。作出讲解,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经过感知获得的直观认识条理化,抓住其实质属性,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简单地说,就是源于学生,高于学生,既要引
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知识的实质,又要让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分化点、生长点)。
;.
..
四、运用深入
弄清了知识的实质,不等于真切掌握了知识、形成认识决问题的技术,必定把理性的认识详尽化,在实践中完满认识。运用深入,就是让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解决详尽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深刻体悟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升华认识。这一过程,教师重重要围绕所学知识的实质精心设计****题,一题一得,做到对学生学****情况胸有成竹,莫平时练****事半功倍;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将激发新的问题。
“问题研究式”授课模式旨在着力表现新课程关于数学授课的基本理念,把现代理念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有所依照,改革传统授课模式的弊端,更好地达成新课程希望的数学教育的目标。
案例一:
北京师范大学初版社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第六单元——
加与减(一)
授课目的:
1、研究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法与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详尽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
4、领悟数学与生活的亲近联系,感觉数学在实质生活中的运用。
;.
..
授课方案:
一、引发问题
1、创立情境:俏皮一家人到商场买电器,你们猜猜看,俏皮可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⑴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⑵1台冰箱比1台电视机贵多少钱?⑶1台洗衣机、
1台电冰箱和1台电视机一共多少钱?
3、归类整理提出的问题,指明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⑴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⑵1台
冰箱比1台电视机贵多少钱?
二、组织研究
(一)师生共同研究“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的问题。
1、独立思虑:你怎样解决“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的问题?
2、师生提出各自运用的计算方法,交流辨析:
⑴500+800=?5张一百元的人民币加上8张一百元的人民币,是13张一百元的人民币,13个100元是1300元,所以500+800=1300。
⑵我先想5+8=13,所以500+800=1300。
⑶5个百加上8个百等于13个百,就是1300。
⑷我用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方法算出的。
(二)师生共同研究“1台冰箱比1台电视机贵多少钱”的问题(简单略办理)
;.
..
三、作出讲解
1、引导归类整理提出的算法:借助直观计算、理解成几个百相加得多少个百、用旧知识类推迁移
2、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今天我们是在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的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要学会
运用上面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口算。
3、思疑
四、运用深入
1、解答学生前面提出的可以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的问题。
2、书上P51页****题。
五、课堂总结
1、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激励与必定。
3、提出今天学****遇到、今后学****要解决的问题:⑴1台洗衣机、1台电冰箱和1台电视机一共多少钱?⑵非整
十、整百数相加减,应该怎样计算呢?
案例二:
;.
..
人民教育初版社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
《长方体的认识》授课方案
授课目的:
1、经过观察、比较等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经过亲历长方体特点的研究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发现—概括—应用”的学****方法。
3、经过演示、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经过再现表象,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看法。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学****的快乐。
授课难点: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看法。
授课要点:充分感知,合时抽象
授课过程:
一、引发问题
1、直观、初步认识长方体:
讲桌上的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在立体图形中,最基本的形状是长方体。你知道讲桌上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吗?自己课桌上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2、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
..
3、上面大家谈到的物体的形状可否都是长方体的,当我们明确了长方体的特点此后,问题即可获得解决。
4:认识面、棱、极点: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研究长方体的特点,我们先结合学具认识几个新的看法:
面:(拿着教具模型,用手掌摸着它的面)大家摸摸手中学具上这平平的部分,我们把它称作“面”。(指着另
外的面)这也是它的面我们这里所说的“面”都是平面。
棱:(用手指划着模型的棱)这是两个平面订交的边,我们把它称作“棱”。请你用手摸摸自己手中学具上的棱,并说说是哪两个面订交获得的棱。
极点:(指着模型的一个极点)这三条棱订交的尖尖的部分,也就是一个点,我们把它称作“极点”。请你把别的的极点指给同学看。
请你指一指这几个模型(周围体、台体等)的面、棱、极点。
我们已经认识了面、棱和极点,现在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点。
5、提出问题:(拿着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非长方体模型)这是长方体吗?这呢?依照什么说这个是长方体,而这个不是呢?
二、组织研究
1、请大家用课桌上的长方体学具与非长方体学具进行比较,从面、棱、极点三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点,并把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商议。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学生共同进行商议:
;.
..
大家商议得挺好,现在来报告你的研究收获。(你认为有几个特点就说几个特点,老师帮你记录。)谁愿意先汇
报?(学生举起学具报告研究所得,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进行点拨,规范表述语言,特别是数“面”、数“棱”
的方法,即“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认识指导要到位。)
三、作出讲解
1、整理获得的结论,使之条理化:
⑴你能把长方体的这些特点有条理地整理一下吗?(结合板书,学生可以从数量、形状、大小和长短几方面整理;也可从面、棱、极点三方面整理。)
⑵终究长方体的特点有几点?可否都重要呢?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概括的?(经过看书,使学生清楚——长方
体的特点就是三点:①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②相对的面完好相同;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⑶师:这就是长方体的三个重要特点,也就是鉴别一个形体可否是长方体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2、辨析比较,抓住实质:
⑴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学具(指长方体模型与非长方体模型)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极点,为什么它是
长方体?而它却不是呢?
⑵师:经过比较,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三个特点中最实质的是“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⑶我们前面列举实例中的电视、冰箱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在长方体形状基础上的艺术加工。
3、建立表象:
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特点?最实质的特点是什么?
4、识图:
;.
..
⑴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你最多能看到了哪几个面?
⑵我们平时把长方体画成这样(图略)。
5、认识长、宽、高
⑴(示长方体框架教具)请你观察一下: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每相对的四条棱为一组,可以分成三组。)
⑵订交于一个极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⑶订交于一个极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平时,我们把上下垂直的棱长度叫做高,较长棱的长度叫做长,较短棱的长度叫做宽。
⑷以学具任一极点为例,指出长、宽、高。
⑸(示一斜放着的教具)请你指出它的长、宽、高。(可以有不相同说法)
5、看书思疑
四、运用深入
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并量出它的长、宽、高。
五、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掌握了长方体的特点,而且****得了研究问题的方法——“观察-发现-概括-应用”
;.
..
学****方法。
3、激励与议论。
4、你能用今天的学****方法研究其他立体图形的特点吗?
;.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行的大米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