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8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18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18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P2
(一)含义:马克思主义包含三个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基根源理
(三)马克思主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供给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财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激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及其对人类文明成就的继承与创新。
(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停充分和完美。
2、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3、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远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根源
理同中国详尽实质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
(五)其余记忆点:
1、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节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想象成为科学。
2、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纲要》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哲
学的贫穷》和《共产党宣言》的发布,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亮特点P10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一致
马克思主义的强盛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一致。
的一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鲜亮的特点。

这类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质量和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全部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鲜亮的
政治立场。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天性决定的。
鲜亮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
2)
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能否一直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质量
坚持全部从实质出发,理论联系实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检验真谛和发展真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质量。
这类与时俱进的理论质量是马克思主义一直保持蓬勃生命力的要点所在。
(1)这类质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的反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属性,在于其完全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完全的革命性是根本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
2)这类质量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详尽表现。坚持全部从实质出发,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谛,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依据实践的变化,尊敬和依据客观规律,不停超越古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因此,认识规律、掌握规律、依据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3)这类质量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停解放思想、脚踏实地、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先导。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停推动理论创新,使党的所有理论和工作表现时代性,掌握规律性,富于创立性。这是与时俱进质量应有的内涵和社会行进的必然要求。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实现物质财产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地极大提升、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我们要建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与此同时,我们又要
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各个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脚扎实地的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19
(一)世界的物质性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P21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意识和物质、
精神和自然界,终归谁是世界的根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型、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想能否认
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级思想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可知论和不行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一样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两派。
2)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一样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行知论。
3)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一样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围,这类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拍照、反响。”物质的独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它在于人的意识以外,为人的意识所反响。
马克思主义物质看法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能动的反响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评了不行知论。
3)表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一致。
4)表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致,为完全的唯物主义确定了基础。
4、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P23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
表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连续性、次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展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5、意识的发源和实质P25P28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远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并反作用于物质。
6、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P25-27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表此刻意识能动地反响和创立世界
二、事物的广泛联系与发展P30
联系的看法和发展的看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看法和总特点。
(一)联系的内涵和特点P31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限制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关系是以认可事物之间
的差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其余事物又经过联系而相互过分。
联系的特点:1、联系拥有客观性;2、联系拥有广泛性;3联系拥有多样性。。
(二)事物广泛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广泛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擅长解析事物的详尽联系,确定整体性、开放性的看法,从动向中
观察事物的广泛联系。
(三)发展的实质
1、发展是行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
1)新事物是指吻合历史行进方向、拥有远大前程的东西。
2)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消亡的东西。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2)新惹祸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可以容纳的新内容。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惹祸物吻合人民民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四)发展与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是指全部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变为其余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此刻
和未来。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
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五)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围。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是由部
分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
2、原由和结果是揭穿事物的前后接踵、相互限制的关系范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由,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
现象叫结果。
3、必然性和有时性是揭穿客观事物发生、发展、消亡不一样趋向的范围。
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必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向。
有时性:并不是确定发生,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或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向。
必然性和有时性的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变:
1)必然性存在于有时性之中,并经过大批的有时性表现出来。
2)有时性背后隐蔽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增补。
3)必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变。
4、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穿事物的过去、此刻和未来的相互关系的范围。
(1)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伏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程的趋向。
(2)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依据的、吻合必然性的存在。
5、现象和实质是揭穿客观事物的外面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围。
现象是事物的外面联系和表面特点,人们可经过感官感知,实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天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
思想才能掌握。
6、内容和形式是揭穿事物内在因素同这些因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围。
1)内容是构成事物全部因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2)形式是内容诸因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行切割的。
(六)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峙一致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1、对峙一致规律揭穿了事物广泛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2、它是贯穿各个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围的“钥匙”。
3、矛盾解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掌握对峙一致规律是辩证认识的实质。
4、能否认可对峙一致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峙的实质。
(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对峙一致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看法。
1)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峙和一致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峙一致。
2)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想过程中因为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
3)辩证矛盾则是事物自己所固有的对峙一致关系。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限制的。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限制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解析和解决矛盾时,一定从对峙中掌握同一,
从同一中掌握对峙。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关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若是:
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取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汲取有益于自己的因素而获取发展;矛盾双
方向着自己的对峙面转变而获取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此刻:
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比较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变,实现事物的质变。
(九)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友善作为矛盾的一种特别表现形式,表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使、共同发展。
2、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根源因不在事物的外面,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1)事物的
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根源因,是变化的依据。(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由,
是变化的条件,外因经过内因此起作用。(5)矛盾的广泛性和特别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十)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广泛性:矛盾存在于全部事物中,存在于全部事物发展过程一直,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认可矛
盾的广泛性是全部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2、矛盾的特别性:详尽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矛盾的广泛性和特别性是辩证一致的关系。
(十)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要点。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必定和否认
(一)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己并差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别性所决定的。质和事
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事物的质是经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一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认识质
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认识质,才能差别事物。
2、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摆列组合等可以用数目表示的规定性,
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入和精确化。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认识度才能的确地掌握事物的质,认识度要掌握适量原则。
(二)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一致体,因此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
1)量变是事物数目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固的不明显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驰。
3)划重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记是事物的变化能否超出了度。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1)量变是质变的必需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浸透的。(4)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穿的。
(三)否认之否认规律
1、事物内部都存在必定因素和否认因素。
必定因素是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认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消亡的因素。
2、辩证否认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辩证否认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认是事物的自我否认,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认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是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经过否认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认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战胜其悲观因素又保留其踊跃因素。
2)辩证否认观的方法论意义。
坚持辩证否认观,就要对全部事物采纳科学的解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必定方面和否认方面,在必定中看到否
定,在否认中看到必定,不可以必定全部或否认全部。
3、否认之否认。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认,使矛盾获取初步解决。而处在否认阶段的事物任然拥有片面性,还要再次否认,
即否认之否认。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历经两次否认,出现三个阶段,即“必定-否认-否认之否认”,形成一个周期。
否认之否认规律揭穿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行进行和曲折性。事物的发展都不是
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充分预计其困难,知难而上,开拓行进的道路。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1、表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思想。
2、辩证法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的看法看问题。“四个全面”贯彻了看问题的方法。
3、“四个全面”也是矛盾解析方法的详尽表现。
第三章认识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看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看法。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实质含义和基本特点有三:
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拥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表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拥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此刻:
1、实践是认识的根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能否拥有真谛性的独一标准。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四)认识的两次飞驰
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驰,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驰,
一定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获取十分丰富和吻合实质的感性资料;一定经过理性思虑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资料加工制作。
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驰,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驰。
二、真谛与价值
(一)真谛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谛的客观性
真谛是人们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谛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1)真谛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
真谛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每个真谛的获取都是向无穷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凑近。
无数相对真谛的总和构成绝对真谛。
(2)真谛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必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从广度上说,它不过对客观世界的必定范围
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从深度上说,它不过对特定事物的必定程度的近似正确认识,有待于深入;从进度上说,
它不过对事物的必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二)真谛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谛的独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谛的独一标准,这是由真谛的天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018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