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药降火贴佐治疱疹性咽峡炎61例疗效观察.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中药降火贴佐治疱疹性咽峡炎61例疗效观察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药降火贴佐治疱疹性咽峡炎61例疗效观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药降火贴佐治疱疹性咽峡炎61例疗效观察
 
 
朱翠华 王龙龙
Summary:目的观察中药降火贴佐治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入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联合中药降火贴贴敷双侧涌泉穴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或)溃疡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纳食正常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Key:疱疹性咽峡炎;降火贴;疗效观察
: 文献标志码:B :1007-2349(2019)06-0066-02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为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呈散发或流行,起病急,夏秋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1]。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中医学“口疮病”范畴,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和(或)溃疡、拒食、流涎为主要特征[2]。本病虽然属于自限性疾病,但是病程中能给患儿带来许多痛苦,出现哭闹拒食,因此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以缩短病程及减轻患儿痛苦。目前本病的治疗尚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式,西医的治疗多采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但这些抗病毒制剂不良反应率发生较高[3]。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患儿对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的依从性较差。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常用治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疾病[4-6]。笔者采用中药降火贴佐治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依从性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8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1例,其中男38例,女23例;年龄1~7岁,平均(±)岁;体温<℃者为35例,≥℃26例。对照组59例,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岁,),具有可比性。

,参照《诸福堂实用儿科学》[7]中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拟定,临床表现为:夏秋季发病,伴有发热、咽痛,初期可见咽部黏膜充血,咽峡散在灰白疱疹,2天后可扩大破溃,形成溃疡,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部分婴幼儿伴有拒食现象。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制定,主症:突然发热甚或壮热头痛、咽痛、咽及上腭部潮红,咽峡部疱疹、周围红晕或见溃疡。次症:口渴欲饮,伴恶心、呕吐、流涎,或有腹痛、烦躁哭闹。舌苔脉象:舌红、苔白厚腻,脉浮数或滑数。主症具备2项以上,次症具备2项以上,舌苔脉象必具备即可明确辨证。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常规降温、营养支持、口腔护理及抗病毒治疗等,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给予口服抗菌药物。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联合降火贴贴敷双侧涌泉穴,降火贴方中吴茱萸9g,黄连3g,用姜汁调和均匀,涂抹成2cm×2cm大小,每天1次,每次4h。
、疱疹和(或)溃疡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纳食正常所需时间,以比较2组的疗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断疗效。显效:治疗48h内体温恢复正常,纳食增加,咽峡疱疹及溃疡消失,咽痛消失;有效:治疗48~72h体温恢复正常,拒食较前好转,咽峡部疱疹较前缩小,无新的溃疡形成,咽痛减轻;无效:治疗72h后,体温未恢复正常,疱疹及溃疡未见好转,或有新的疱疹或溃疡形成,咽痛未见减轻。
,其中计量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疱疹(或)溃疡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纳食正常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表明中药降火贴在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方面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基础治疗方式,见表1。
,显效24例,有效32例,5无效例,%;对照组中总例数59例,显效15例,有效30例,无效14例,%,2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中药降火贴佐治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
3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可归属于中医学“口疮病”范畴,以发热、咽痛、拒食、流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小儿由于呼吸道发育尚未成熟,屏障功能不完善,呼吸道黏膜相对柔嫩,呼吸道分泌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表面纤毛活动性差,所以呼吸道自洁功能相对较差,故易患此病。《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候》曰:“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肾脉连舌本,因此本病与心、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小儿为“纯阳之体”、“心有余”,且心属火,为阳中之阳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气有余则易炽,不得升散导致火热积于体内,循经上炎,熏灼口咽部。又因“脾常不足”,不易驱邪外出而内乘心脾,循经上行,熏灼口舌而发病。疱疹性咽峡炎多由外感、食伤等因素所致,外感风热与积于
心脾之热相合,循经上炎,客于咽喉,致使热盛肉腐而生疱疹[9]。《黄帝内经》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位于肾经,为水火之宅,乃是气血阴阳升降要穴,心肾相交,可以通过泄肾火以清心火的功效。
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降火贴方中用药为吴茱萸、黄连,两者比例为(3:1),黄连、吴茱萸是中医药中经典药对,最著名的方剂是载于《丹溪心法》的左金丸,黄连和吴茱萸按(6:1)配伍组成,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10-12]。降火贴方中两者取中药粉末,用姜汁调和,贴敷于双侧涌泉穴,其中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可用于心火亢盛,牙痛,痈肿疔疮等病症[13];吴茱萸,味辛辣而苦,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属于“热病热用”,具有引火归元之功效,可用于外治口疮等病症[14],以姜汁调用,辛温发散,更是加强了黄连和吴茱萸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与黄连的药对配伍有抗炎,解热等功效[15]。中药降火贴中配伍的药量与左金丸相比较等于是增加了吴茱萸的用量,加大了引火归元的作用,更助于降温。
Reference:
[1]吴高华,陈富超,***.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的Meta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21-823.
[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5.
[3][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44-145.
[4]吴夏秋,雷蕾,[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7):1313-1315.
[5][J].新中医,2017,49(8):39-41.
[6]林勇凯,孙赫,梁桂洪,[J].中医杂志,2014,55(3):214-217.
[7]江载芳,申昆玲,[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78-488.
[8][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81-182.
[9]张玉,[J].江苏中医药,2011,43(4):77-78.
[10]沈姗怡,栗亚楠,赵志恒,[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3):49-51.
[11]董贤慧,李宁,[J].河南中医,2016,36(6):979-980.
[12]李力强,张贵锋,曾艺文,[J]中医杂志,2016,57(14):1214-1217.
[13][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6):147-148.
[14]張志仙,蒋美玲,王欣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1):4189-4195.
[15]邱超,崔元璐,齐学洁,[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4):582-587.
(
 
-全文完-

中药降火贴佐治疱疹性咽峡炎61例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72 KB
  • 时间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