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抗震救灾提速首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抗震救灾提速首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是由【夸客客】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抗震救灾提速首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抗震救灾提速首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赵方忠面对汶川地震灾难,善良的人们在悲痛之余,纷纷伸出援手,慈善之心令人钦佩和欣慰。这是一次全民慈善的启蒙和洗礼,企业及普通民众的参与程度、捐赠热情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或许就此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经历了最初的惊惧、紧张的救援、各方的援助,再到灾后重建,冷静下来的人们开始对此次参与抗震救灾及今后的重建进行思考、总结,各种媒介上出现了众多从各种角度、各种方式的思考性、总结性文字。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首都慈善公益事业,在此次参与抗震救灾行动中收获了什么,这将对首都的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和总结。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山水相隔爱心相通。在首都北京,自汶川地震以来,到处都是支援灾区的实际行动,到处都是捐款捐物的长长队伍。从各级领导到广大群众,从商贾巨富到低保家庭,从企业家到打工者,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天真活泼的孩子,人们莫不慷慨解囊争相捐款,莫不尽己所能出一份力……“井喷”的公民慈善热情和行动在推动首都募款数字屡创新高的同时,也对首都慈善公益行业的组织、工作能力提出了挑战。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缔造了大批先富起来的企业群体。这些群体在收获财富的同时,对回报社会的需求也日趋迫切,于是在帮扶弱势群体、灾难救援捐赠等方面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这次抗震救灾也不例外。
“之前,很多企业不了解慈善公益组织,甚至不知道这些组织在做什么,更谈不上如何与这些组织开展合作。这次抗震救灾让众多的企业认识了慈善公益组织,并吸引他们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来,而且让企业知道了如何参与这项事业。”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韩陆指出,抗震救灾的一个重要收获是企业的一次爱心冲动上升为回报社会的持续行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大大增强,如这次被众多企业所认可的定向捐赠方式就为企业持续捐赠奠定了重要基础。
“原来的企业捐款,捐赠企业往往不是特别关注善款的去向,企业的捐赠行为多为事件性、突发性捐赠,缺乏持续性的捐款。这次抗震救灾,通过与慈善公益组织的接触,使企业了解到慈善公益组织可以根据他们确定的捐赠方向进行定向捐赠,将自己捐赠的钱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救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且是长期不间断地提供救助,这大大激发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也为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并一直关注弱势群体的企业提供了一个长期回报社会的载体。”由民营企业捐款成立的市工商联‘光彩工程’负责人说。
企业捐款与慈善公益组织共建爱心基金的定向捐赠方式,其实在首都的慈善公益事业中已有很多先例。如北京卷烟厂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建的“中南海爱心基金”、香港四维集团与市慈善协会共建的“四维扶贫济困专项基金”、华堂商场与市慈善协会共建的“华堂爱心助学专项基金”等。
记者从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首慈联)了解到,此次抗震救灾中,企业对定向捐赠的这种方式非常认可,已经有许多企业的负责人和慈善公益组织共同到灾区了解当地的需求,根据掌握的情况明确了企业的救助方向,并与慈善公益组织共建了多支爱心基金,有助学的、助医的、助残的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需要救助的领域。
首都社会责任意识较大提升
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朱蓉先认为,汶川地震,为首都的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加了一把火”,而且群众自发性很强。群众对捐赠的这种热情,对首都慈善公益氛围的形成非常重要,氛围的形成是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陈淑惠也指出这次赈灾是老百姓爱心的凝聚,对公民的慈善意识提升非常大。她同时表示,如果将这种突发事件的捐赠变成一种常态,尤其是将市民的慈善意识和行为变成一种常态,将加速首都慈善事业的发展,这比筹款本身更具意义。
市接受救灾捐赠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程立岩表示,抗震救灾进一步唤起了老百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热情。这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进步:一是媒体的成熟,全方位、大信息量地报道灾区的情况;二是政府人性化的管理和关怀,激发了大家“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意识;三是对善款监督的成熟,这其中包括政府审计部门、社会审计机构的提前介入,以及媒体和老百姓对善款使用的主动监督。监督多管齐下,保证慈善公益组织的操作流程和善款使用的公开透明,使组织的公信力得到加强,这为社会责任意识和慈善公益氛围的持续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慈善公益组织能力经受检验
“灾难是对慈善公益组织能力和应急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韩陆指出,地震后,在首慈联的领导下,市红十字会、市慈善协会、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市接受救灾捐赠事务管理中心等四家慈善公益组织迅速展开了协作。
为抗震救灾提供包括‘实地救护、心理援助、灾后重建’等立体救援的市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启动救援行动。在4小时内,紧急集结了一支38人的救援队伍,装备了5辆救护车、1辆多功能饮食供应车、1辆指挥车、1辆通讯保障车的救援车队驰援灾区,至今已先后派出五批救援队,对灾区进行接力救援。在川期间,救援队共搜救、救治、转运伤员788人,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红十字会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除首次派遣救援队赴一线救援外,北京市红十字会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还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近4亿元的善款和近1亿元的物资创下了接受捐赠款物历史之最,超过恢复建制30年的募捐总和;网上捐赠首次突破千万元,并跻身抗震救灾国内三大网上募捐平台之一;红十字志愿工作者首次全方位加入抗震救灾工作,仅市红十字会机关就接纳志愿服务1998人次;首次实现救灾、救护、救助职能协同开展,并展开灾后重建、心理干预等全方位救灾工作。一场巨震彰显了红十字会作为专业救灾团体的应急速度和综合救灾救助能力,也凝聚着红十字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此次地震灾区损毁的房屋中有很多校舍,以支援教育闻名的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然也受到了社会捐赠的更多关爱。陈淑惠指出:青基会平时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在大灾救助中得到了一丝不苟的执行,制度的流程、科学性、严密性和人性化的管理经受了实战的检验,特别是组织文化的建设在此次救助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刚生完孩子的员工没有休假就马上投入工作,父母生病的同事没有时间去照顾,子女正值中考、高考的员工没有时间去关怀,这种员工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是‘甘于奉献’的组织文化在发挥着作用。”这让陈淑惠至今感动不已。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捐赠者的钱一定要物尽其用。为捐赠者提供良好的捐后服务,更是体现了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朱蓉先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今年年初,华堂商场在我会设立了一个100万元的助学专项慈善基金,用于资助北京偏远地区的小学,帮助其改善教学条件。慈善协会在花这笔钱的时候,并没有按受捐方罗列的桌椅、图书等需求清单直接把捐赠款拨给学校,而是亲自到市场去调研寻价,找到适合学校使用、且价格便宜质量又好的桌椅,并对所需图书进行了整理,去掉了一些不是目前急需的图书,这样下来为助学基金节省下5万元善款。协会及时把这一信息反馈给华堂商场和受捐学校,这一举动赢得了捐赠企业和受捐方的尊重。华堂不仅把省下来的资金又用于学校其他设备的采购,还把库存的一些衣服拿出来捐给了协会。
朱蓉先表示,在抗震救灾捐款的使用上,慈善协会也会严格把关,力求将凝聚了首都人民爱心的捐款落到实处,切实为灾区人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四家慈善公益组织几乎天天都在发生。程立岩认为,通过抗震救灾的考验,四家慈善公益组织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也建立起了长期固定的捐赠者群体,这必将对首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首慈联作用不可或缺
“通过这次震灾,让社会各界认识了首都救灾渠道的主流慈善机构,使慈善公益的募捐形式开始逐步走向成熟,使公信力和操作性强的慈善公益组织得以脱颖而出,是此次首都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最大的收获。”韩陆道出了首都慈善公益行业的心声。
市接受救灾捐赠事务管理中心作为北京民政局接受捐赠的管理部门和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秘书处的常设机构,程立岩对此感慨颇多。
程立岩指出,此次救灾行动的顺利开展得益于成功的组织和宣传。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积极反应,向全社会推出市红十字会、市慈善协会、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市接受救灾捐赠事务管理中心等四个具有公信力的慈善公益组织作为善款接受单位,引导社会各界的捐款,并组织首都各新闻媒体对抗震救灾有关情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宣传。
“以前慈善组织参与救灾时,除了自己去努力争取宣传之外,很少有媒体会主动的宣传慈善组织,使我们总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此次成为四家善款接受单位之一,媒体主动找到我们进行采访,这大大提升了四家慈善公益组织的影响力。”陈淑惠明显感受到了此次由首慈联组织的宣传与以往的不同。
朱蓉先认为,慈善公益组织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自身的努力。首慈联作为政府与慈善公益组织沟通的桥梁,既能代表政府的声音,又能兼顾慈善公益组织的利益,此次向全社会公布主流慈善机构,使慈善公益事业作为政府保障体系补充的作用得到了切实发挥。
首都的慈善公益组织众多,各自为战,通过此次首慈联的协调,既节约了慈善组织募集善款的成本,也使组织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使首都慈善组织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合力。
为什么要整合首都的慈善力量?程立岩表示,首慈联的定位是成为政府与慈善公益组织沟通、协调的桥梁和帮助慈善公益组织解决问题的服务机构,并要形成首都慈善公益募捐数据的权威统计部门,目的就是要为慈善公益组织搭建一个平台,让各个组织在一个平台上分工协作、各施所能,共施善举。此次协调四家主流组织参与抗震救灾使首慈联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捐赠方式和救助内容应与时俱进
一提起捐款,老百姓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捐款箱,但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全民捐赠,仅有捐款箱远远满足不了捐赠需求。此次抗震救灾中,慈善组织为了方便民众捐款推出了许多新的捐款方式,捐款方式的多元化方便了民众捐款,从而大大提高了民众捐赠的积极性。
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从2002年就率先在全市慈善公益组织中实现了全部免费的网上捐赠,对于便民又快捷的捐赠方式,陈淑惠深有感触:老百姓从来都不缺乏爱心,但更喜欢便捷的捐赠方式。
此次地震捐赠,青基会又与MSN开展了“彩虹行动”的合作:只要在MSN上挂上一个彩虹的标志,就向青基会捐出一毛钱,仅20天的时间,就筹集到124万元善款。
2006年年初,市红十字会与易宝支付公司就开展网上捐赠达成合作:在易宝支付的每一笔网上资金支付中拿出一分钱捐给红十字会。当时只募集了1700多元,今年的风雪救援募集了27万元。在这次的抗震救灾中,市红十字会网上捐赠同样实现了突破,共募集了1800余万元,有8万多人参与。募款惊人的增长速度让韩陆深刻地感受到,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募捐方式与动员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
同样,一提起救助,老百姓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给受灾群众发放救灾款和物资。但面对地震灾害给当地群众造成的长远影响,仅凭款物救助方式还无法抹平受灾群众心灵上的创伤与惊恐。对受灾群众开展灾后的心理援助,让他们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也至关重要。如北京红十字会在四川什邡市启动的为期三年的灾后心理援助项目,协助什邡卫生局制定全市的灾后心理援助工作计划。除直接辅导学生、教师、家长、医疗工作人员等2000人外,还要在这三年中重点培训全市的教师和医务人员,使其掌握心理疏导的技能,运用在日常的工作中,为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心理援助队伍。这些项目既贴近灾区人民需求,也符合捐赠者的意愿又实现了救助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红十字人道救助宗旨。
志愿者服务需更好引导

抗震救灾提速首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夸客客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