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辨析题汇总.docx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辨析题汇总 】是由【久阅文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辨析题汇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辨析题汇总
第一章
(一)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是相互独立的。
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②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中介,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③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①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为教育。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例如模仿,而只有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
③如上所述,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这一句话是错误的。
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①此观点是错误。
②教育是人类的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其他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师是人类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具备社会性,不符合教育的本质。
③综上所知,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的,所以可以判断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的无意识模仿。
①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②教育是人类的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其他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见题干中的说法是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由此也可判断出,题干的说法存在片面性。
从广义上讲,教育指的就是学校教育
①题干中提出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教育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为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狭义上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里主要指学校教育。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也会逐渐地发生变化,即遗传素质是具有可塑性的。一个在遗传素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平衡、灵活的人,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下,也可以变成类似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一个在遗传素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在良好的教育下,也会变成很有涵养、很守纪律的人。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该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有质的规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完全独立于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会在到一定程度上制约教育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规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完全独立发展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所以,教育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的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因为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的知识化过程。
教育实现社会功能的基本途径是培养人才
此观点是正确的。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十四)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此观点是错误的。
②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这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③综上所述,可见题干中的说法与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说法不同,故可以判断出是错误的。
(十五)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等几个要素。在这几个因素中,遗传因素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但并不能由此而得出能力由遗传决定的结论。第一,先天素质本身就不完全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有些是因胎儿期由于母体环境的各种变异的影响。第二,先天素质只能为能力提供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并不能决定能力的发展方向。第三,同样的先天素质可能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先天素质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十六)人口的质量决定教育事业的规模。
错误。人口数量指一定阶段内某一区域内的人口总量。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需求,进而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可能规模,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须接受相应的教育,社会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开办学校提供受教育机会。因而,社会中人口的数量越多,教育的规模应该越大,以适应社会成员的受教育要求。同时,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消耗一定数量的资源,教育的规模越大,所需的资源越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口的数量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十七)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此观点是正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第四,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教学就是教育
该说法错误。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学校除教学外,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该说法正确。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可以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二十)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
此说法错误。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但主导作用也是有条件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也不能违背人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所以题干表述错误
(二十一)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又强大的影响作用。故题干说法正确。
(二十二)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该说法错误。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性: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
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订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因此,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通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订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PS: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PS: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它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二十三)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这句话是错误。全面发展的教育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发表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因此这句话是错误的。
PS: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二十四)教育能再生产劳动力
此观点正确。教育对于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教育能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二十五)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谈谈你的感受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即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启示教育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启示教育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的身心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表现为: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这启示教育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抓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表现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这启示教育者应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育,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启示教育者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二十六)环境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该说法错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把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题干混淆了环境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故说法错误。
(二十七)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确定教育目的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等。因此,题干将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简化为人的发展需求这个单一因素,说法错误。
(二十八)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德、智、体、。故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二十九)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此说法正确。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因此,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可以知道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三十)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学校教育等环境因素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三十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是完全同步。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也有可能落后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所以,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
(三十二)只要有教育,就有教育学。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先有教育,后有教育学。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只有教育活动,而没有教育学这门科学。
(三十三)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仅仅强调了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智育、德育与劳动技术教育。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第二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学****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这句话是正确的。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更重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题干符合新课改教学观的要求,因此是正确的
(二)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也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故普通高中也属于基础教育。
第三章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育目的的实现也要通过教学来进行,因此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答:本题说法错误。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
种活动。其中,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此外,教学还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学活动的任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包括四个方面: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答:此种说法是错误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是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是片面的。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师的主导型和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正确的“导”,学生主动的“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是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过分放纵学生,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注意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密切配合,共同提高。
人的认识规律是从实践开始的,因此学生在学校是以直接经验学****为主
①此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②学****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时间,精力十分有限,仅依靠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必须以学****间接经验为主。
③此外,学生的任务是学****和继承已有的认识成果,把他人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把人类的认识转化为个体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学****必须以间接经验为主。
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对象。直观教学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其目的在于克服学生在学****和理解过程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综上所述,直观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一般在学****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此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学****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知领域,又要评价态度****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故说法错误。
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因此,组织教学只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集中进行。
此观点前提是正确的,但结论是错误的。
首先,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准备。如了解学生出勤情况,学****用品准备情况,是不是已从下课时的兴奋状态安静下来期待新课的学****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但是,这并不代表组织教学工作只在上课前进行,而是贯穿上课始终,直到课的结束。在授课过程中,为了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随时关注学生上课状态。因此,认为组织教学只是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集中进行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法
此观点是错误的。此观点混淆了讲授法和注入式、问答法和启发式的含义
①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成消极、被动的客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
②教授法分为“注入式”和“启发式”讲授两种。由于讲授法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但正确运用讲授法同样可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其次,问答法并不等同于法“启发式”教学
①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王城学****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谈话法的特点是老师问,学生答,因此容易形成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但简单机械地运用谈话法,同样会使谈话法流于形式,而失去“启发”的功效。
(十一)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智力开发无需特别训练,这是形式教育论的观点。
①本观点是错误的②形式教育论主要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使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③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④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题干中的说法是混淆了实质教学论和形式教育论概念,故可以判断此说法是错误的。
(十二)学生在学****抽象概念时往往要利用自己的直接经验,这是教学中必须贯彻直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辨析题汇总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久阅文学
  • 文件大小2.82 MB
  • 时间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