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京师范大学研讨在场主义散文.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北京师范大学研讨在场主义散文 】是由【快乐蚂 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北京师范大学研讨在场主义散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北京师范大学研讨在场主义散文
北京师范大学研讨在场主义散文

记者从网上获悉,日前,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散文评论家黄开发,召集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研讨在场主义散文。研讨发言整理稿《散文的观念与现代汉语散文的前途》刊登在《红岩》杂志2008年第5期。同期还刊登了著名散文评论家李怡《不同的心灵,不同的可能》,及评论家姜飞《虚幻的推倒与重建——评周伦佑〈散文观念:推倒或重建〉》。

[背景]2008年3月8日,以眉山作家周闻道、著名文艺理论家周伦佑为首,马叙、风吹阑叶、朴素、李云、米奇诺娃、杨沐、宋奔、张生全、张利文、沈荣均、周强、郑小琼、赵瑜、唐朝晖、黄海、傅菲等为成员的18位在场主义散文同仁,在“天涯社区-散文天下”首发《散文:在
文观念:推倒或重建》,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发言稿。

黄开发:
诗人周伦佑即将在《红岩》杂志上发表一篇关于散文的长篇论文,主要是通过梳理散文的概念来提出他关于散文的主张。正好我要讲中国现代散文概观,其中包括现代散文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周先生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我预备讲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文本,我们就此进行讨论,这比我单纯地在课堂上讲效果会好得多。在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影响巨大,和小说不相上下。我们只要想想《新青年》时期的杂感,《语丝》时期的杂文,和30年代的左翼杂文、言志派小品,就会感到此言不虚。在现实生活中,散文也一直拥有最广泛的作者和读者。散文体式自由随意,是最接近我们日常表达方式的文学话语,往往能够随物赋形,写作和阅读都非常便利。在当下的网络时代,就盛行着网络小品和博客文这样新的散文品种
。散文就像无所不在的绿草,只是不像花朵和树木那么惹人注目。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对散文的研究在四大文类中恐怕是最少的。关于小说、诗歌、戏剧的概念大家都比较明确,谈到散文时我们却一头雾水。一开始我想在讲完概观以后,再进行讨论,但怕束缚了大家,我希望看到一个众声喧哗的场面。你们是中国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新生力量,所以,你们的声音是重要的。请大家发言。

高峰:
周伦佑对当下散文混沌状况的把握是清晰的,散文概念确实难以界定。对于周伦佑先生文章里提到的散文概念混乱的现象,我表示同感。在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它的范围和特质,对于作品的评判缺少明确的标尺,使得我们的研究过多的停留在一种印象式分析,很难深入。
周伦佑要推翻先秦散文概念,其实在内心深处有传统美文的概念。他提出的知识分子可以对某种现象自由发表看法,不去顾忌制度上或其他方面的限制,为知识分子言说提供更大空间,而他的纯文学的散文观又与他所说的自由表达有抵触。

罗燕:
高峰说的有道理,但我认为周伦佑在论述中暗含的纯文学散文观是他在整篇中一以贯之的,并且他用这个观念去衡量古代及现代所有散文,认为不相符的就不是散文。周伦佑提出散文精神就是人类的自由精神,他指出散文作家的主体精神是“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介入的道德勇气,自觉的文体意识”,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这仅仅属于散文吗?其它文体不应该具备吗?诗歌离不开自由精神,学者的学术论著也应该包含这种精神,小说家、戏剧家也应该有文体意识,这应该是知识分子发言的基本精神,不会也不应该是散文所独具的,命名为散文精神是对这种精神本身的拘束。这也是“妙发性灵
,独拔怀抱”这样的主张并不始于散文,而是针对骈俪文。文学精神具有共通性,并不单属于一种文体,所以,散文精神也并非散文的独特性所在。
周伦佑的散文观承接了古代“文气”“文心”性灵说,否定了明道、载道传统,这符合他的主观意愿,却不符合散文的客观,是以现代的尺度要求历史;而我们对待历史文本时,更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
“道”与“性灵”其实是我国古代大多数士人精神的两个方面。我国古代士人多是儒道兼修的,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士人的倾向不同。就以陶渊明为例,他既有拒绝与疏离的一面,也有积极作为的一面,只是现实让他更倾向于前者。这两个方面在散文中都有体现,它们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有时候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文章中,甚至同一篇文章中。这种传统到现在都在延续,只是“道”与“性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周伦佑执其一端
,作为个人选择是可以的,他选择了抒发性灵,表达自由精神,是作为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却不能作散文的规范,不能以貌似公允的学术的方式将个人意愿强加于散文,强加于在进行散文创作的其他作者,其他作家也有他们选择的自由,不能以自由的名义干涉自由。
我认为,散文与其说是自由精神的表达,不如说是精神的自由表达。
正是因为散文具有表达上的自由度,散文才能在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拥有大量的作者、读者。散文的兴盛确实与散文的混乱并存,但混乱中也蕴含着生机。

崔丽君:
我多么希望周伦佑的这篇批评只有第一章的“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他解决得很混乱。我认为周伦佑对于散文文统的梳理和本质探寻方面有着预先的标准,他首先用“自己的”散文观念去否定古代散文传统,选出自己认同的散文文本,然后又从这些文本中得出自己的
“所谓的”结论,前后是有矛盾的。
在大众文化的氛围中,周伦佑感到“精英文化”精神丧失的恐惧感。他提到的借鉴后现代主义等很容易让我想起非非主义那种诗歌和先锋小说的感觉。这从他对于“自由”、“非体制”的呼唤、对于散文的借鉴资源方面都可以略见一二,特别是他在第六、七章提到的主张与建议,处处可见“先锋小说”与“非非主义”的影子。但是,时代是发展的,文体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大散文”的出现有它的历史合理性。如果散文的“泛化”值得警惕,那么周伦佑所提倡的“精英”散文无疑是对散文的窄化,是文学重新由民间回到庙堂。我个人比较认同“精神贵族”这一说法,也愿意为这一追求不断地打磨自己,但是我觉得这是个人选择,没必要推而广之,民众也需要言说的空间与方式。不管以何种标准定义“自由”,都要“尊重多元化”吧。
周作人在《美文》中说:“我认为文章的外形与内容,的确有点关系,有许多思想,既不能作为小说,又不适于做诗”,他认为这种不能用小说、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可以用“美文”表达。在这句话后面有一个括号,里面注释:“此只就体裁上说,若论性质则美文也是小说,小说也就是诗”。周作人的“美文”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认为的“艺术散文”。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小说、诗歌、散文的区别主要是体裁,至于本质方面可以说有共同性。(比如周伦佑提出的“自由”,更像是文学的本质特性,而并非散文独有。)如果内容、形式具有同一性,那么什么样的“思想”才是“只能”用散文来表达的呢?废名在《谈新诗》的讲义里提到,现代诗歌是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古代诗歌是散文的内容,诗的形式;并提到,现代散文可以从古代诗歌中汲取资源。作为周作人亲自审阅过的讲义,我想从废名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如果一种思想不是特别完整严密、一种情绪也不是特别饱满充溢

北京师范大学研讨在场主义散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