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湖剧的渊源发展及其现状分析.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湖剧的渊源发展及其现状分析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湖剧的渊源发展及其现状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湖剧的渊源发展及其现状分析
 
 
田儿
摘要:湖剧有着百年的历史,是浙江湖州人民的骄傲。其曾经作为浙北地区唯一的戏剧剧种,体现出湖州地方浓厚的乡土风情。了解它的渊源与流布,以及至今为止湖剧在每一个历史期的发展状况,包括湖剧的音乐、唱腔、剧目、演员表演等,能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这种传统地方剧种的特色。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受到其他文艺样式的冲击,湖剧演出落入了低谷,如今已经瀕临消亡。我们应该及时分析湖剧没落的原因,提出对湖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挽救湖剧这种湖州宝贵的本土艺术文化。
Key:湖剧渊源发展现状
一、湖剧的概述
湖剧原名“湖州小戏”、“湖州滩簧”,是流行于湖州、吴兴、长兴、德清一带的戏曲剧种,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湖剧最早是由民歌小调、杂耍、民间歌舞等融合发展而来的,俗称“百花红戏”。后来吸收了扬州、苏州等地传来的滩簧调和琴书的曲调演变为适合本地群众口味的“本滩调”,又把当地说唱的“三跳”
曲作为辅助的曲调,使湖剧的曲调得以丰富。湖剧带有浓郁的水乡情调,不仅语言亲切柔和,曲调清新流畅,而且表演文雅细腻,宜表演悲欢离合的家庭小戏、婚姻不幸、男女爱情等。除“本滩调”外,还有“烧香调”、“小曲调”、“行路调”、“道情调”等。1950年称为湖滩戏,1951年定名为湖剧,1972年曾一度更名为浙北弹簧。
二、湖剧的渊源与流布

湖剧最早为流行于当地民间的歌舞、曲艺、杂耍,人们****称为“百花戏”,即为诸腔杂呈,百“戏”竞技的统称和泛称,严格地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戏剧形式。之后,由于长期的“百花”争胜,促使各技艺相互吸收、融合,开始出现湖州滩簧(曲艺)。“湖滩”中的赋词唱篇叫做“簧篇”,说白平话称为“滩册”(“滩”原应作“摊”,融“滩”(说)和“簧”(唱)于一身,遂称之为“滩簧”)。

有人认为,凡称滩簧者,均出自明清俗曲的“弹黄调”(最早见于乾隆末年的《霓裳续谱》和《白雪遗音》),并认为“弹黄调”即弹词之“黄调”。这类说法不无片面臆测之处。湖州滩簧的唱词,源于乌程,即今之吴兴、德清、长兴一带的吴语民歌,其中包括湖州山歌(吴歌)、蚕花(祭祀马头骧的赞歌)、田歌和机歌(织绸机坊里一唱一和的“里云呵”调)等,发展成说唱和戏剧唱腔后,仍保持其古朴的乡土特色。湖州滩簧派生的品种颇多,主要有称为“北乡调”升山织里滩簧;“西乡调”的长兴、安吉滩簧;“东乡调”的浔溪(南浔、震泽)滩簧,双林滩簧、德清滩簧、石门滩簧;“南乡调”的余杭五林关“大陆调”滩簧,等等。又因其所唱主调与表演形式的殊异,有的称为“三跳”,有的称为本滩、花鼓、自
由调,等等,但仍统称为湖州滩簧。随着立唱曲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做、二唱和敲板”的做、唱、说并重的艺术形式,开始组班搭台演唱,接着出现“两小戏”,才形成湖滩戏(湖州小戏)。之后“两小戏”又发展成为湖州小戏(此时“吴歌”日益丰富,但仍只演小戏)。后又受其他“大戏”剧种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班社开始演出大型剧目,直至解放后才有了几十人的剧团。
三、湖剧的发展
据老艺人回忆,湖滩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明末清初,古三跳颇为盛行,有嘉兴秀才方长元落魄到湖州和艺人一起在桥堍卖艺,立唱三跳,始有新节目并变为新腔”(见《湖州市文化艺术志》,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又据《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湖州分卷》:“目前我们能确切知道的最早的三跳艺人名叫金荣生,他有两个学生,其中之一就是被湖州艺人尊称为‘杨老天牌'的杨阿培,而杨生于1873年,据此推测,三跳的形成最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这与《德清县志》所说的“清同治、光绪年间”相吻合。但据考,清乾隆年间才有小戏在山乡演出。但由于清末以来,统治者把湖滩百花戏一律视为“***戏”,不断查禁(封建文人亦不断制造蜚语流毒,说:“‘滩簧戏不是戏,没有靶子没有戟,诱坏男女,抛败田地,戏台搭在坟堆里,看戏踏在狗尿里。”加以鄙弃排斥。屡遭摧残的湖滩戏,一度陷入在农村中自生自灭的境地。直到1943年秋,新四军进驻长兴,解放了大半个湖州地区时,爱国艺人纷纷归来,湖滩戏才合法地得到扶持。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北撤,湖滩戏又渐趋衰落,除极少数变种的所谓“湖滩文戏”班社偶而进湖州城演出外(剧目内容大都不健康),其他滩班社始终未进城而在农村活动,有的一度曾与杭、越、京、沪、绍滩等剧种会班。
解放后,湖剧获得新生,受到了湖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多年的恢复、革新,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952年举办了首次湖滩艺人培训班。50年代初湖州市成立了湖州同乐湖剧团,而业余湖剧团体和活动仍遍及山乡农村,一直流行于浙江嘉兴地区各县(以湖州为中心),以及杭州地区的余杭、临安,苏南的盛泽、宜兴、松江和浙皖边界广德等地。1955—1966年湖剧得以繁荣发展,1955年底湖剧团建立了正规的导演制度,一年时间内排演了10个剧目,期间,许丽娟、孙魁英、王筱芳等多次荣获全国、全省演员一等奖,1957年8月,湖州市湖剧团排演的《麒麟带》参加全省戏曲汇演,并有许多湖剧剧目在杭州东坡剧院、上海国泰戏院演出,1958年剧团上演了大型现代戏《太湖红浪》,该剧在湖州人民剧院演出15天,场场爆满,后又到嘉兴南湖演出,创造了每天3场,连演18场的湖剧演出记录。到60年代初,湖州市湖剧团发展到80余人,并在邻近的德清县和嘉兴市也相继成立了湖剧团,湖剧迎来了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
文革期间湖剧也和其他剧种一样遭到了严重的摧残,使文革前存在的很多大大小小湖剧剧团纷纷解散,许多湖剧演员在文革时期也无法表演,虽然“文革”结束不久重新组建了吴兴县湖剧团,但湖剧的整个表演、演员的规模与文革前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四、湖剧的现状分析

自80年代中期起,由于受到其他文艺样式的冲击,湖剧演出落入了低谷,80年代后期湖州市文化主管部门针对情况制定了各种措施,采取于“保留剧种,保留建制,保留艺术骨干”的“三保留”措施,通过一年多的收集、整理湖剧资料工作,装订成册的湖剧剧本有89本,曲谱53本,照片569张,磁带38盒,湖滩老艺人录
音19盒,报刊文章23篇,这些珍贵的艺术资料均存放在前湖剧团档案室。90年代初期湖州市湖剧团以其完整资料保存工作受到浙江省文化厅、省档案局的奖励。此时湖剧团也一直坚持在困境中求生存,特别是在1989年创作和演出的许多湖剧戏目,如《太平桥》、《卖青炭·朝奉吃菜》等多次在全国及全省的戏曲比赛中荣得好成绩。
1990年,湖州市湖剧团已经出现老一辈湖剧演员衰退,而新一代的湖剧演员数量不多的情况,有些人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改行,使湖剧团出现了艺术力量不足的困难,在整个戏曲演出处于低谷时期的1990年湖剧团仍继续上演《麒麟带》、《珍珠塔》等优秀传统戏,并在镇西、东迁、洋西等8个乡镇巡回演出。全年演出93场,观众达31869人,演出收入21474元,取得了当时地方戏曲界的演出奇迹。

到了90年代的末期,湖剧演出由于多种问题逐渐走向没落,湖剧团的老艺术家一度自己拿出钱来培训新人,但最终由于经费问题湖剧团被迫解散。我经过调查分析认为造成现在这种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多种音乐形式的引进和多元化音乐的出现,如轻音乐、古典音乐、爵士音、新民乐的出现和发展,日益取代了地方戏曲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在当今演出市场上已没有一席之地。
(2)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许多年轻的湖剧演员在地方戏曲发展上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因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改行从事其它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事业,使湖剧演出的艺术力量不足。
(3)政府文管部门也把文艺宣传教育的重心偏向现代大众音乐文化,加强现代音乐、西方音乐、多元音乐,如交响乐、器乐、声音等所谓高雅音乐文化在群众中的普及,而没有对湖剧引起重视,对目前湖剧的没落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湖剧在现代媒体中宣传的力度不够,在当今这种电子媒体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任何艺术形式不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是很难得到发展的,湖剧正是脱离了这一中介,至今为止仍然无法在网络中找到关于湖剧的任何宣传与介绍的资料正可以表明它与时代脱节。
(5)脱离了教育也是湖剧发展停滞的另一原因,在当今湖州地区的中小学生中已几乎无人知道湖剧这种家乡地方戏的情况,8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听过和看过湖剧的演出,甚至有很多学生从没听说过湖剧,包括湖州的高等艺术院校也没有为湖剧发展开设专业的教育课程和内容。这使湖剧在当代的教育传承中无法得到延续。

在前几年,杰出的老一辈湖剧表演艺术家高兴发先生为湖剧的传承和发扬作出的努力是不可忽视的。高兴发,一位在50年代兴起的湖剧表演艺术家和湖剧编导的行家,60年代扮演过《麒麟带》的张老先生,70年代扮演过湖剧《红灯记》、《海港》等多部湖剧的主角,他的代表剧目《朝奉吃菜》在1989年浙江省中年戏曲演员精英大奖赛中获最佳表演奖,在1992年6月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导演中获优秀表演奖,1989年和1991年在第三和第四届戏剧节中获演员一等奖和导演二等奖。
高兴发先生是最先想到把湖剧与电视电台等媒体结合的人,2003年他在湖州电台和电视台承包录制了湖剧专题片和专栏,在省市各地区播映获得好评,特别是
“朝奉先生吃螺蛳”现在已在湖州城乡家喻户晓。他从事湖剧艺术44年,担任过业务团长,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并创办了电视专栏节目《高兴发说新闻》。《高兴发说新闻》这档电视节目主要是高先生一个人编导和表演的,他穿着湖剧表演的衣服装扮成《朝奉吃菜》中的朝奉先生,把每天在湖州发生的一些新闻趣事以湖剧的说唱形式在电视中表演出来,这种新颖的艺术表演形式曾一度在湖州民众中掀起一阵湖剧评论的热潮,人民对他关于湖剧的改革也是褒贬不一,新一带的年轻观众都觉得这个节目很有特色,很好看,又能够给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来了解现在很少可以接触到的湖剧这种极具本土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而老一辈的观众,特别是一些老湖剧表演艺术家,并不满意这种电视表演形式,他们觉得高先生这种用湖剧的形式电视说新闻的表演缺乏湖剧舞台表演中的很多重要的形式,丢失了湖剧表演中的珍宝,这样呈现给观众的不是真正的湖剧,更像是小品,会误导一些年轻观众对原味湖剧的认识。但是节目带来的很高的收视率表明,这个节目还是受到了大众的喜爱。2004年这个节目由于经费问题停止录制了,从此湖剧这种艺术形式又一次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一些老一辈的湖剧表演艺术家说,学了一辈子的湖剧却找不到后代传承下来,真的是很可惜的。湖剧这个湖州人特有的剧种已经濒临消亡,难道它真的没有生命力了吗?
五、研究湖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
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一些古老的剧种都能在困境中“寻找青春”,为什么湖剧不行?金华的婺剧同样也是一个地方剧种,并没有像湖剧一样消失,而是越发兴旺了,甚至还成立了浙江省婺剧团,还有专门的婺剧研究所和婺剧艺术学校,培养一批小孩子从小学****婺剧。而湖州的人民为湖剧的延续做了什么?值得我们反
省。虽然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大交流、大互动的时代,但我们不能迷失方向,不能让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我们手中流失。

湖剧蕴涵丰富的民族唱法,与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风格迥异的民间音乐形式有助于促进民族唱法多样性。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历代先民创造的文化成果,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中代代相传呢?其实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方法很多,音乐理论家田青曾说,对于有些民族唱法可以采取“博物馆式”的保护,因为不是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有发展的可能性。另外,有些大的剧种比如京剧等都有着自己丰厚的传统,就可以按自己的渊源发展。还有一些适应性比较强的民歌,我们可以把握好其中独特的艺术特性,使其按照自身的规律来发展。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笔者认为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可以有以下五种方式。
(1)以乐谱、音像等方式如实记录原生态湖剧。我们应该用最大的努力展开调查研究,对湖剧音乐文献和资料采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录制和发行一些关于湖剧的影像制品,让更多爱好湖剧的人们更容易地欣赏到湖剧,并收藏和推广湖剧艺术。
(2)通过文艺形式展示、搬演、模拟原生态湖剧的演唱和表演。重新组建湖剧团开展巡回演出,将湖剧重新带入已被现代流行、古典音乐占据多年的城市剧院与舞台,加强湖剧在当代社会中的群众基础。
(3)继续开展民间风俗活动来保存湖剧。在社区中可以围绕老一辈的湖剧艺术家建立湖剧社团、湖剧社区宣传栏,开展一些省内各地区的民间民俗交流活动,扩大湖剧的影响。
(4)进入小、中、大学课堂的方式来传承保护经典湖剧;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上开辟专栏、设置专题宣传介绍湖剧知识,播放湖剧传统的剧目,以及根据时代背景新创的剧目。

除此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政府加强扶持,挽救湖剧一次次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经费问题,政府文化部应该给予重视、给予资金的投入,用政府机关的官方力量加强湖剧的宣传,重建湖剧团组织演出。对湖剧的传承,重要的是将之提升至地方校本教育的高度,政府教育部门应该在湖州地区的小学音乐课中增加湖剧欣赏与认识的内容,使当地孩子从小就对湖剧有基础性的认识。此外,在高中的音乐课中教唱湖剧一些简单的旋律,使学生学****湖剧的音乐和曲调方面的知识。
除了中小学的校本普及教育外,湖州地方高等院校音乐系中还可加设湖剧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的教学课程,邀请老一辈湖剧艺术家传授专业的湖剧知识,培养专业的新一代湖剧演员,使湖剧这一几度辉煌的艺术剧种后继有人。湖剧的保存与发展不能混为一谈,传统定义上的湖剧中的某些部分已经成为遗产,我们没有理由把它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改编工作是不可不做的。所以湖剧也应该吸取时代的气息,加入现代音乐文化的元素,以更适合时代特点的新形式展现在当代观众面前,使湖剧的音乐形式也有多样化的发展。
有着百年历史的湖剧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经过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流逝,已逐渐被现代的人们所遗忘。在湖劇濒临消亡的时刻,我们应该及时加强保护,采取各种措施来挽救湖剧这种湖州人唯一的、宝贵的地方剧种,不要让湖州的历史因为湖剧的消失而留下遗憾。
Reference:
[1],第一版.
[2]王忠年.《湖剧》.
[3]-9-3,(472).
[4]“寻找春天”.湖州日报太湖刊,2005-5-11,(121).
[5],2004-9-10,(35).
[6],,(101).
[7],第一版.
[8],,第一版.
[9],,第一版.
 
-全文完-

湖剧的渊源发展及其现状分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