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是由【fxxwwxb】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学科,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应当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内涵。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当正确地把握本学科的特点,在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使他们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修养,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是,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人文教育缺失的情况依然存在,比如,部分教师依然把关注点放在提高学****成绩上,无法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没有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真正价值。而有的学生受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也被束缚,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主动性,在此基础上适时开展人文教育,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教育的含义
“人文”这一词汇源于拉丁语“humanitas”,其包含多重含义,既有教养、文化、文雅、教化的含义,也有仁爱、人性、人情、人格的意思。具体到教育领域,人文主要是指一种教育、文化,以及个人通过一定的教化后可以达到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从这个层面来说,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性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促进其塑造理想人格、提升人性境界,以及实现其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教育活动。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要想让学生具备或形成这种精神,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教给学生广博的文化知识,借助高雅的文化氛围、优秀的传统文化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获得深刻的人生体验,等等。因此,人文教育既重视学生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学生的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可以使学生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同时能够体现教育的本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表现
(一)语文教师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存在注重知识和技能训练,将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而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影响的情况。在教师这种想法和做法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加突出,而其人文性则大大削弱,直接的后果便是,语文学科的文化底蕴、人文内涵得不到体现,甚至使这门充满了文学魅力、人性之美、人文底蕴的学科变成了学生应付考试的技艺学科。比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是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学体裁,而且这些文学作品通常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学魅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语文教师忽视了人文性的要求,如把小说教学归结为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把散文教学凝练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形散神不散等词汇;将诗歌教学的重点放在其体裁和格律上;将戏剧肢解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部分。这就导致原本情节丰富、内容感人、内涵深刻的文章被转化为生硬枯燥的基础知识,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热情和兴趣,人文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
语文是贯穿中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在各阶段的课程设置中,语文学科的课时安排都不会少,仅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每周的课程安排语文课时较多,但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主,具体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被限定在语言和文字积累、修辞文法、阅读理解、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方面,而学生学****语文的场所只是语文课堂。这就导致学生的学****内容固定化、学****场所封闭化,他们接触到的生活常识、生活实践非常有限甚至没有。事实上,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若教师长期将学生囿于课堂,必定会降低他们的学****兴趣,使他们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远离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语文学科的价值,受到其人文性的感染,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初中教学效果通常是通过考核评价来具体体现的,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但观察和分析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仍旧是方式单一、方法陈旧,考核标准统一化。也就是说很多学校和教师仍把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这就偏离了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若教师以分数论成败、以成绩定优劣,用简单的评判标准来束缚学生多维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表达,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会导致学生的学****需求和个性发展得不到满足,更不能发挥文学作品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学生整体会出现语文素养不足的问题。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精神的影响是深刻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熏陶和感染,进而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都是相关专家和学者精心挑选的精品佳作,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不仅语言表达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需求,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底蕴和时代气息,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崇高信念、人格追求等提供丰厚的素材。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文化内涵,有效渗透人文教育。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人文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作者对人生、对自我的认知和感悟,对社会、对人性的批判和反思,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态度等,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例如,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时,教师在讲解文章重点词汇和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这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文章讲解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起来,借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责任意识。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语言的人文内涵。人在语言中生活,在语言中思考,在语言中沟通,在语言中提升。特别是汉语,它是一种意会性的语言,呈现一种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积累和感悟中领会课文的人文底蕴;在语言积累中丰富人文知识;在语言感悟中弘扬人文精神;在语言品读中体会人文意蕴。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在语言方面具有良好的文学性和典范性,教师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借助这些文章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意识,如教学《诗经二首》之《关雎》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进行多次不同方式的朗读,帮助其体验诗歌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一篇小小的作文,往往体现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折射出他们的审美情趣、个性特征、人生态度等。但是,一直以来,写作不仅是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学****难点,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立意不明、缺乏生气。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思维被教师束缚住了,教师认为学生的作文中应当表达出积极的、健康的态度,如果他们抒发了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和情感,便被认为是片面的认知、消极的内容,这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征得不到发挥。事实上,作文应当是学生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学生真实想法的自由表达,这样他们才能写出富有生气、生动精彩的文章,他们的个人情感和思想才能得到充分表达。基于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渗透人文教育。
首先,教师应设置一些具有人文性的作文训练主题,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国之情;科技强国的主题有助于学生树立求知、成才的伟大抱负;敬畏自然的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学生通过这类作文训练,能够逐步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并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关爱生命、热爱国家、努力奋斗的品质。
其次,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充满人文性。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给学生的作文写出相应的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重中之重。但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通常是固定化、模式化的,如作文中心是否明确,语句表达是否通顺,结构安排是否合理,逻辑条理是否清晰,等等。这种公式化的评语虽然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但千篇一律的评语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说教者的形象,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在作文评语中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不仅要给予学生写作方法上的指导,也要对学生的为人处世、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使作文评语充满人文关怀。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既能够提高语文学****能力,也发展了非智力因素,同时张扬了个性,体现了自身价值。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个阵地来渗透人文教育,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分享会、朗读比赛、成语接龙等多种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内容和学****伙伴,自主自由地参与学****这样,他们的认识、主张、意见、见解能得到充分地认可和张扬,既提高了语文学****能力,也提高了人文素养。例如,开展“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借此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再如,通过编演课本剧,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其次,教师应将课堂和社会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这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把语文学****融入生活大舞台中,如带领学生到社区、田间、野外、工厂进行调查采访,然后通过写调查报告、写参观游记、写见闻感受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对挫折的承受力。同时锻炼他们人际关系的协调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不断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在自我教育中引发人格的自我完善,实现人文素养的内化。
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也是他们体验生命和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深入探究和全面分析,促进了心灵的成长,并激励学生为了实现愿望和理想而不断努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本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深入挖掘有关人文教育的教学资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有效渗透人文教育,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广大语文教师要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探究,在探究中不断总结,争取找到更有效的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xxwwxb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