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九年级化学:专题:“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竞赛辅导练习题(无答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九年级化学:专题:“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竞赛辅导练习题(无答案) 】是由【hhhhh】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九年级化学:专题:“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竞赛辅导练习题(无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11
专题:“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竞赛辅导练****题
一、选择题
(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 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 从分类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 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不放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 不放出氧气          B. 放出氧气的总量增多          C. 放出氧气的总量减少          D. 放出氧气的速度慢
〔  〕
A.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 用酚酞区分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溶液
C. 浓硫酸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 不能用食盐作原料制氢氧化钠
,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
A. 烧杯的体积                           B. 溶剂种类                           C. 溶剂的质量                           D. 温度
,先看到白粮融化,接着看到融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
A. 研究白糖的结构             B. 研究白糖的用途             C. 研究白糖的变化             D. 研究白糖的制法
、推理是学****化学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响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响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响事实
影响化学反响的因素
A
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淡蓝色,而在氧气中能蓝紫色
反响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不与氧气发生反响,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响
反响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参加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响物的种类
A. A                                           B. B                                           C. C                                           D. D
,以下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 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 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作为保护气
C. 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D. 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
3/11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其中不合理的是〔  〕
化学反响事实
影响反响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响物的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响,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响
反响的温度
C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在参加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响物的种类
A. A                                           B. B                                           C. C                                           D. D
,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的成分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                                           B. 该粉末一定是碳酸氢钠
C. 该粉末一定是***化钠                                           D. 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二、填空题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响。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响。
【反思与改良】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良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10mL的水和NaOH溶液,振荡、比照。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
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响。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 。他认为假设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到达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________ 〔填序号〕。

方案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向两个充满SO2的300mL集气瓶中分别参加6mL水和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
3/11
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翻开止水夹,比照。
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响。
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 。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良,便可到达实验目的。
改良装置如以下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
,“酒精燃烧生成了什么?〞:
【猜测与假设】猜测一:酒精燃烧有水生成;
猜测二: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调查与研究】同学们了解到:学校实验室有95%的酒精和无水酒精以及必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现象
结论
第一步:点燃无水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
第二步:
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测一、二都正确.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实验中选择无水酒精而不选择含水的酒精的原因是________.
,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响?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进行探究.
〔1〕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响,它的作用是________;
〔2〕假设用浓硫酸来枯燥气体,那么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________ 〔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
〔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测:
猜测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猜测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 .
〔4〕其实红热的铁遇到水蒸气,在生成气体的同时, .
〔Fe2O3〕,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Fe3O4〕.说明反响条件不同,.
15.〔2019•荆门〕某研究性学****小组为探究镁与水的反响,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分成两等份.
4/11
步骤2:将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冷水中,几乎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
步骤3:将另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热水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的原因是________.
〔2〕经百度可知,,③的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 ,该反响是________反响〔填根本反响类型〕.
〔3〕步骤2和3比照可知,影响镁与水反响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
〔4〕根据以上信息,假设将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推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2〕SO2和CO2有许多化学性质的相似的,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的CaSO3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写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1〕甲同学进行了如图1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甲同学认为:煤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 .
于是乙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局部装置在图中略去〕:
【结论与反思】
〔1〕如图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
〔2〕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乙同学的实验中的现现象分别是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
17.: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水反响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和醋酸一样,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为了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响,请你来共同探究。
〔1〕甲同学用如下图的方法,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响。
5/11
〔2〕乙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试纸染成紫色,枯燥后做成了四只紫色的小蝴蝶,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一只喷洒稀醋酸;②一只洒水;③一只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④一只喷洒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在乙同学的实验中,紫色小蝴蝶不会变色的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下同〕,说明了________ 、________,能证明二氧化碳确实和水反响的实验是________ 。
〔3〕你觉得甲、乙同学的方案中,哪个更好?________,另一位同学的方案不严谨的原因________ 
~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C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2)B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________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红磷过量或足量;
④冷却后再翻开止水夹;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3)E实验先滴氢氧化钠溶液,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再滴盐酸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能到达实验目的且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填字母).
〔Na2CO3〕和小苏打〔NaHCO3〕在生活中具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和小苏打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答复先关问题:
【查阅资料】
信息①: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比碳酸氢钠溶液碱性强
信息②: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转化成Na2CO3,而NaHCO3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1〕按如下图进行实验,只观察到烧杯B中的石灰石变浑浊,小试管内壁出现水珠,写出小苏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2〕充分利用信息知识,区分无色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最简单的方用是________ .
A、加热    B、pH试纸    C、稀盐酸
【实验过程】
6/11
〔3〕可用小苏打治疗轻度胃酸〔主要含盐酸〕过多的病人,其原因是:________  .
,他们向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振荡后用胶头滴管吸取该液体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断定是二氧化硫气体与水反响生成的酸使石蕊试纸变红.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你认为姜华的判断是否严密?.
请针对你的理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指示剂限用蓝色石蕊试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三、解答题
,我们道,在稀硫酸溶液中存在着水分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研究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已经由此得到的结论)
:
〔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到达沸点时,为什么水中常有气泡冒出?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2〕亚***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亚***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钠和食盐,你选用什么试剂,如何操作?
四、实验探究题〔
,在一次实验中小文不小心把硫酸铁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H2O2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铁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Fe3+〕,小文想知道硫酸铁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度加快,请你和小文一起通过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
〔3〕在实验②中参加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________不起催化作用;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铁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响前后________不变.
〔5〕经证明硫酸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写出硫酸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小华通过实验发现,硫酸铁溶液的浓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常温下,他在a、b、c三个试管中分别参加等量5%过氧化氢的溶液,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各滴2滴5%、10%、20%的硫酸铁溶液,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产生氧气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请你观察如图2答复以下问题:
7/11
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________.
②假设实验中所得的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请推测其中可能的原因________.
,对木炭燃烧需要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他们用如下装置进行了探究.
〔1〕【实验原理】锥形瓶中发生反响的化学反响式为__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连接好装置后,小娜将锥形瓶置于冰水中,观察到________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保持弹簧夹关闭,将纱布袋伸入双氧水中
木炭不燃烧
②提起纱布袋,翻开弹簧夹,挤压氮气袋
目的是________
③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
木炭不燃烧
④保持酒精灯燃烧,再将纱布袋伸入双氧水中
木炭立即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比照
结论
步骤________
说明木炭燃烧需要氧气助燃
步骤________
说明木炭燃烧需要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
〔5〕【实验反思】小兵发现将布袋中二氧化锰换为氧化铁也能较快地产生氧气,假设要证明它能作该反响的催化剂还需补做的实验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测量反响前后氧化铁质量是否不变        ②检验氧化铁物理性质是否不变
③检验氧化铁化学性质是否不变            ④观察能否改变反响速率.
:“叶脉书签〞(如图)的制作过程是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再加以处理,除去表皮和叶肉,只余清晰的叶脉,就能得到“叶脉书签〞。实验小组同学对该制作过程及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叶脉书签〞的最正确条件
【查阅资料】
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实验1:相同煮沸时间内,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8/11
NaOH溶液浓度
1%
5%
10%
叶片变化
留有很多叶肉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实验2: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将洗干净的树叶进行不同时间的煮沸,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煮沸时间
5min
15min
20min
叶片变化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叶片卷起来,叶肉与叶脉不易别离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选择了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原因是________。
〔3〕通过实验2可知,制作“叶脉书签〞的最正确煮沸时间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5min                                      B. 15min                                      C. 20min   
〔4〕
【查阅资料】

(Na2CO3)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猜测与假设】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响,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________
〔5〕【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无明显变化
甲同学发现实验步骤①中无明显变化,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响?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比照实验步骤②③证明NaOH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响。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B中________。
9/11
无明显变化
〔6〕【解释与结论】
步骤②中通过B中实验现象,可知稀盐酸参加到步骤①所得溶液中有二氧化碳产生。
实验③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的干扰。
〔7〕乙同学认为用软塑料瓶也可以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响,需要比照的实验装置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填化学式)。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响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提出假设】
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
假设2:________。
〔3〕【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上图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以下图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___ →_______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CO2,沉淀溶解
〔4〕【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五、推断题
10/11
、乙与盐酸的关系如图9所示(“→〞表示一种物质经过一步反响生成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物质间一定发生反响;“---〞表示相连物质间可能发生反响、也可能不发生反响)。
〔1〕假设甲乙属于不同类别的含钠化合物,且盐酸能与乙反响那么乙是________(写化学式);“甲—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假设甲为***银溶液,乙是难溶于水的物质
①假设盐酸不与乙反响,那么乙为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假设盐酸能与乙反响,那么“甲→乙〞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假设甲、乙均为金属单质,甲可以转化为乙,且乙不与盐酸反响,那么甲、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专题:“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竞赛辅导练习题(无答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hhhh
  • 文件大小248 KB
  • 时间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