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工艺.ppt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5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工艺 】是由【wxq36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工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汽车车身知识介绍
参与的小组成员有:白战兵、李军超、罗奎、张中开、徐涛、鲁磊、董松锋、童治武、
万锋、王川、张孟孟、黄传奇、秦基伟。
组长:白战兵、李军超
第1页,共50页。
汽车车身及材料的发展史
汽车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处于加工、制造业中比较前沿的领域,很多新技术、新材料首先应用于汽车工业。很多汽车爱好者对各种新型发动机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悬挂技术如数家珍,但对车身技术了解相对较少。车身是汽车构成中的最重要部件,作为承载汽车上的所有组件的结构件而存在,做个简单的比方,车身就如同人的骨骼,而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车桥、悬挂如同脏器、肌腱一般附着在骨骼上。如今的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要求甚高,而这与车身材料息息相关,但目前很多人都对车身材料不了解,甚至存在误区,这里我将与各位简单探讨一下当今车身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第2页,共50页。
最早的车身设计源自于厢式马车
第3页,共50页。
第4页,共50页。
汽车诞生之初,车身结构是在马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分为底盘和车厢两部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非承载式车身。这种车身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好,如今依然广泛应用于载重汽车。但是非承载式车身的扭转刚度差、自重大、重心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在轿车领域的应用。
因此工程师们开发出了承载式车身,将底盘与车厢一体化,由此车身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重要技术诞生改变了如今车身技术的格局,也推进车身材料的快速进步。
第5页,共50页。
钢制车身
钢一直是制造车身的主要材料,从铁器时代开始,人类应用铁这种黑色金属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了,可以说铁是人类最熟悉的金属材料。直到工业革命,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铁合金中碳含量较低的一类:“钢”开始大量应用。由于碳含量低,钢要比铁具有更好的韧性,不容易折断且易于加工。早期的汽车使用的正是低碳钢,锻造成形的厚钢板构成了底盘大梁,较薄的钢板冲压成了车厢。这种制造方法一直延续到承载式车身诞生。
第6页,共50页。
承载式车身结合了大梁和车厢
第7页,共50页。
承载式车身的制造中主要使用冲压成型,一种通过挤压使平整的钢板在模具中成形的冷加工工艺。由于采用压力成形法,所以冲压加工的材料存在一种矛盾 —强度高的材料塑性差,不容易成型。而强度低的材料容易成形,但成形后的零件强度偏低。此外,上世纪90年代受到碳排放政策限制,汽车轻量化备受重视,在这方面新材料汽车优势明显。面对竞争压力,钢铁企业开始了超轻钢制汽车车身UISAB(UltraLightSteelAutoBody)项目,旨在开发出一种重量轻、易于加工又具备高强度的钢材。
第8页,共50页。
新型车用结构钢
钢铁企企业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多晶相复合兼顾强度和延展性。钢材中一般存在不同的晶相,这些晶相是金属晶体冶炼成形时产生的。这里介绍两种晶体类型,马氏体和铁素体。其中马氏体坚硬,一般高温冶炼后淬火时由奥氏体转化而成、而铁素体则比较柔软。
第9页,共50页。
车身就脱胎于这些钢卷
第10页,共50页。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工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q362
  • 文件大小829 KB
  • 时间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