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促进长春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促进长春经济高质量发展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促进长春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促进长春经济高质量发展
 
 
常经伟
Summary:振兴长春,需优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把“人才强市”列为全市战略,加快科技成果本市转化,集聚優质创新资源,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充分挖掘和调动高校院所发展长春经济的积极性,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之路。
Key:长春;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创新
实现长春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回答的课题。振兴长春,需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充分挖掘和调动高校院所发展长春经济的积极性,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优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科技创新统筹
一是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破除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联合国内外知名智库,组织工作专班,深入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出台《长春市科技创新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至2022年)》。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统筹实施全市重大科技专项,布局重大战略项目和重大基础工程。二是建立健全省市合作、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专业运作”模式,在政府、企业、高校院所之间形成政策合力;把创新发展的各项分解任务及工作成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三是定期召开长春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创新推进大会。对为长春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和产生重大科技影响的项目、团队给予表彰,公布年度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重大应用示范项目。四是出版年度《长春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编制长春科创指数。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生态、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等维度对本年度科创工作进行评估,为科学实施各项创新政策提供依据。
提高服务科研院所能力
一是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高校院所机制。设立政府服务高校院所办公室,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由主要领导和高校主要负责人共同主持,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重点支持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省政府与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实质性合作,争取更多的中央财政经费、政策、项目。三是为高校院所“双创”平台在土地、房屋租赁、用电等方面提供帮助;支持高校院所的孵化机构自主招租,其收入可用于孵化器建设与运营。四是建设“环吉大
创新生态圈”“环农大产业经济圈”等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打造创新创业新型社区,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多要素对接,在高校周边发展智力增值型经济。五是鼓励和支持高校新工科建设,推动传统学科与现代化技术融合,大力加强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各类新专业建设。
搭建特色合作平台
一是支持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推进农林技术研发中心、汽车智能交互技术研发中心、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机所等高校院所的技术优势,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开展共性技术研发。二是布局新建重点产业急需或学科前沿的实验室,探索和论证建立“长春实验室”的可行性;支持长春市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加快推进“白求恩医学工程中心”“一汽——长光联合创新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三是推广长春光机所、一汽、吉林大学、长春应化所四方共建“长春市红旗产学研创新联盟”模式,吸引更多的省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参与创建不同类型科创平台。四是加快在长春新区、净月开发区以及吉林大学等高校院所建设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区块链等新兴科技领域专业孵化器。
二、把“人才强市”列为全市战略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一是成立长春市科技发展和高层次人才战略咨询委员会,总体统筹人才工作。二是建设“青年友好城”。坚持对青年人才的普惠支持和高端人才特殊支持相结合,建立“留得住、用得好”的长效机制,努力拓展诸如数字化管理师、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无人机驾驶员、电子竞技员等高新技术职业需求;解决好中青
年科技人员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问题;市级科技项目申报中弱化或取消“称号”“学历”“职称”等前置性门槛。三是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招聘制度和吸引高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出台和完善《长春人才发展条例》《长春柔性引才办法》,试行企业和高校联合引进人才等特色做法。
加快培育吸引高端人才
一是优化培养机制。加强在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中对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后备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创新人才梯度培养机制,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人才提供相应条件,为高校院所争取更多的硕士、博士生招生指标。二是定期公布长春市重大技术项目。吸引海内外科研团队“揭榜”,探索知名专家举荐制,每年重点引进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符合长春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创业团队。三是实施“长春博士后”集聚计划。鼓励驻长单位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长春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每年举办“全球博士长春研修营”“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长春行”系列活动;推出“长春人才创业保险”,根据项目和人才等级类别,提供保费补贴。
打造招才引智长春品牌
一是打造“长春之约”“长春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长春名校人才直通车”等品牌,尤其注重吸引涉及基础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军人才、战略性科学家,具有引领全球趋势能力的企业家;支持引进国际国内优秀专业服务机构,对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生成重大项目并带动新兴产业的顶尖人才和顶尖科研团队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方式予以资金支持。面向全球招揽聘任制公务员、市级机关特聘雇员,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二是开展“长春人才日”
活动,聘请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或杰出企业家为长春招才形象大使,揭晓和颁发“人才伯乐奖”;加强与海内外各高校院所联系,在长春新区探索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产业园,拓展海外人才引进渠道,创办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吸引海外学子回长创业;依托知名高校,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建立长期招才引智工作站,交流信息,吸引人才。
三、加快科技成果本市转化
推动供需双方对接
一是成立長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局,采用“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方式承担高校院所科技转化、对接服务和督促落实等工作;成立长春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聘请市部分院士为顾问,为全市成果转化提供咨询;出台《长春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和细则;建立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特派员队伍,了解和掌握高校院所成果现状及应用单位的技术需求,为双方合作转化提供精准服务。二是市区政府制定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保障政策,对企业购买的高校院所成果按技术交易额予以补贴;统筹应用场景建设有关规划,发布“供需机会”清单,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成功案例少的问题。三是建立长春市科技成果库和科技成果综合服务平台,每年举办长春市高校院所科技服务地方与合作发展大会暨科技成果对接会,举办“企业家进校园”“科学家进园区”校企双进活动。
合理确定成果权属
一是对科技成果合理确权,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厘定产权边界,形成合理的产权关系,开展以事先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探索“先分地后分粮”机制,激励职务发明人成果转化动力。二是探索赋予科研
人员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团队可自行选择转化方式,取消资产评估等程序,可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交易价格,也可以采用直接转化、联合转化、技术一次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三是完善转化奖励和报酬标准,力争在中长期激励、工资总额、个税返还限制等方面取得制度性突破。
增加转化资金供给渠道
一是增加“耐心资本”的供给,促进政府基金和创投机构的合作,为各类投资基金提供担保、贴息等支持,吸引国内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活跃资金”。二是深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合作,拓宽联合资助领域,吸引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中科院资本在长春设立投资创业子基金,支持长春项目。三是联合省、区和相关单位、高校院所及部分企业共同组建长春市中试平台,由政府提供资金作为中试风险投资主要来源,为各类成果提供中试服务,鼓励支持各类园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中试熟化基地,研究出台《长春市知识产权质押办法》。
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
一是支持在长高校院所成立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实现实体化运作,由企业、科研团队、科技园区、社会资本等多方共同持股。二是高校院所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建立“成果形成-发明公开-专利获取-交易撮合-技术许可或转让”为核心链条的技术转移体系。三是推广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长春工程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把长春市建设成“东北地区技术交易枢纽”,吸引和培养专业化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在长春市落户。四是成立长春市技术经理人协会,长期开展转移转化人才培训,促进经理人、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对接合作;在高校院所设
立技术转移岗位,允许在转化净收入中提取8%左右收益,用于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人员奖励。
四、集聚优质创新资源
实施名校合作战略
一是学****深圳、青岛、哈尔滨、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做法,吸引国内外著名院校独立或与吉林大学等学校合作创办分校。二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正在多个城市建直属二级学院,长春市应争取长春合作项目落地;学****中科院深圳先研院改制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的做法,推动整合中科院长春资源成立中科院东北工业大学。三是探讨以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和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工业大学汽车学院等为依托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大学的可行性;借鉴西湖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筹建模式,组建长春科技大学。
吸引新型研发机构
一是将长春市“招商引资”拓展为“双招双引”,强化招引科技项目,在资金、土地、专项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引进高校院所和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小米、华为等科技公司在长春市设立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实体和产业化基地。三是与中科院深圳先研院共建长春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同时,探索在长春新区建立诺奖工作站,吸引顶尖创新资源。
争取部委及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
一是争取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在长春市布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试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二是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基金委的密切联系,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向长春市倾斜;组
织高校院所和长春市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申报科技部等机构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三是开展“百校千企大对接”活动,梳理全国603家国家重点试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项目,组织长春市产业功能区及企业一一对接。四是举办“中科院所长春行”“百名院士长春行”“国内外著名高校进长春”“大学校长圆桌论坛”“中国科协青年科学论坛”等活动;创办“长春科技论坛”“创响长春创新创业大赛”“全球前沿技术创新大赛”,省外赛区主场可设在深圳市、杭州市,海外赛区主场可设在硅谷等地。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一是积极参与“东方经济论坛”;支持长春市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参与全球创新重要组织、重点国家和友好城市的创新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基地和产业园区;支持长春市科学家和科研机构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大科学工程,加入国际科学研究、国际产业研发、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国际组织。二是科研人员因学术交流出国要优化审批流程,开辟护照签证“一体化”服务通道,加快办理进度。三是鼓励在长春市设立重要国际学术组织、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凡在长春市举办的国际组织高水平学术研讨活动,可给予一定支持;探索建立长春市国际合作创新基金,促进国际合作项目有效落地,支持建设一批长春市国际合作基地;依托长春市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项目,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科学家和创新团队来长春市开展合作研究。
五、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对接国家产业政策
一是成立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编制《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对长春市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基础、产业化路线进行集中讨论;立足本市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对接国家产业政策,明确重点发展方向,编制更清晰更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路线图,引导产学研资源向重点产业匹配,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精密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有所突破。二是充分发挥中科院长春分院、吉林大学等高校院所优势,支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集成,全力支持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高端装备、CMOS图像传感器等产业发展,布局材料、软件、传感器和核心部件等“硬科技”产业和企业,加快培育打造一批产业地标。三是创新长春新区与广深科创走廊、G60科创走廊合作模式,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优质产业转移,主动接受优质科创资源带动影响和辐射。
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一是进一步明确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导向,将“两化融合水平”等反映制造业创新发展核心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重要文件,探索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发挥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二是利用各类科技资源,成立长春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长春机器人研究院、长春新材料研究院、长春工业云平台等公共平台,增加对公共實验室、检验中心等研发设施的投入。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
一是组织长春市各类技术专家参与编制长春市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技术路线图,通过技术实力强大的科技巨头赋能,搭建平台向下带动,帮助企业及时准确了解技术发展动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全面实施“长春新制造业计划”。二是从2020年起每年支持50个左右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行业示范
项目;加快形成智能升级培育项目库,出台支持智能升级示范项目新政策,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三是鼓励长春市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各类社会组织全面采集、整合、存储数据资源,推动社会数据资源协同开发和高效集成,形成通畅开放的数据应用体系。
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
一是出台长春市科技创新企业倍增计划,建立初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三级梯度培育体系,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硬科技”企业加大支持力度,优先购买本市科技企业技术、产品和服务。二是凡参与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开展重大科技改造升级活动的,市财政给予一定数额补贴,支持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院所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鼓励企业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工业设计大赛。三是支持长春市科技企业整合源头创新技术,收购、兼并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吸纳技术和人才,对并购涉及的评估、审计、法律顾问等前期费用及贷款利息给予补贴,对有能力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研发中心的给予重点支持。
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一是出台长春市促进融合发展产业政策,消除服务业和制造业在税收、金融、科技要素价格等方面的差异,解决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支持制造业企业深度开发产品前端和后端服务价值,推广柔性化定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长春制造的科技含量。三是在制造业企业中创办发展创新联盟、技术中介等创新组织,建设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协作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国际交流平台,抓紧在长春新区和其它开发区打造和培

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促进长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2-12-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