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 这三大系
统是:( 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 ( 0 - 1 岁) 前符号阶段、( 2 - 7 岁) 符号运用阶段、( 8 岁后)
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 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 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
9,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的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部,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
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全市再现内容。
10,用肌***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喊答句。
、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传统性、创作性与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说教性、知识性与娱乐性。
1. 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 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 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
重量。
“人类的身体是第一个用来表达音乐的乐器”的信念,并说“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是与生命关系最密切的节
奏运动。
,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时间、移动、流动、其他人。
4. 3 - 4 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 1 - b 1 。
- 5 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 1 - c 2 。
- 6 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 1 - d 2 。
: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5. 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6. 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
7. 幼儿音乐学****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8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9. 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 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
样式。
10. 即兴表演的条件是:经验的铺垫和明确的任务意识
1. 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
动目标。
;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一方面体现着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另一方面也确实能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

: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再现性、表现性。

、组织标准与组织形态。
3

201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dsqbyl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