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运用.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运用.doc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运用
唐彩红
现场感,是电视媒体最大的竞争力和魅力所在。近年来,为了提高电视新闻的现场感,越来越多的记者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采用现场出镜的手法,通过记者在现场的出镜解说带领屏幕前的观众一起进入新闻现场,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在记者出镜时,除了使用语言文字描述信息之外,出镜者的体语、手持物件、现场环境、声音背景等非语言符号也对电视新闻的构成和传播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适当巧妙地运用非语言符号,能够让电视新闻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可看性和标识性,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已成为出镜记者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非语言符号
在传播学范畴中,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分为三类:一是体语,二是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三是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在记者出镜现场,体语是指出镜记者的身体动作表示的符号系统,包括手势、动态体态、面部表情、触摸及眼神等等;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一般包括出镜现场的位置、环境,出镜记者手持的物件等,能够让观众从出镜画面中一目了然地获取到一定的新闻信息:听觉性的非语言符号指出镜现场的声音符号,如现场的风声、雷声、鸡鸣狗吠声、嘈杂吵闹声等等。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常同时传递着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符号体系。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但非语言符号同样也在日常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将其称作“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大家都能理解的微妙代码”。
二、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作用
正是因为非语言符号对信息的传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其在出镜报道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电视报道现场感。
出镜记者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出现较晚,“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形式最早出现在《东方时空》。但是,这种电视报道的形式一经出现,就引起了电视业的震动。记者在现场带领观众了解事件、探寻真相、还原新闻发生的瞬间,给了电视观众一种全新的收看体验。这种体验让观众产生一种幻觉,仿佛记者就是自己的眼睛,随着记者在现场的活动和观察,观众也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记者出镜被爆发式的运用到各家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在生命攸关的救援现场、被毁房屋的废墟上、阻断道路的山体滑坡前,都能见到出镜记者的身影。记者捡起废墟上的一块破损的砖头,或是摸一摸正在被救援中的群众的手,这样的非语言动作,能够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一种与语言符号不同的
“体验感”,从而产生更直观、更深刻的现场感。
(二)弥补语言信息的不足。
-甘布尔在合著的《有效传播》一书中,将非语言传播的作用总结为:补充或完成信息、否定信息、替代信息、强调信息和调节信息。虽然语言是传播中最重要的载体,但不得不承认,在很多场合下,仅仅依赖语言的表达,难以很好的实现传播效果,比如:现场的氛围、事故的严重程度、已经发生的新闻瞬间以及新闻事件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是很难通过单纯的解说来实现传播的。适当运用非语言符号,恰恰能弥补语言符号在这些方面的缺陷与不足。
我们来看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一次报道,为了说明武警战士们在

非语言符号在出镜报道中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1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