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O157:H7流行历史
1977年:Konowalchuk等首次提出,某些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
1982年:美国分离出O157∶H7大肠杆菌。
1985年:发现与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有关。
美国每年均有小型爆发,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也相继发生本病流行。
1987年~,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现EHEC感染,分离出 O157:H:7病菌,但从未报告过爆发。
2000年:我省淮北局部地区也发生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
肠杆菌科、埃希菌属。
革兰阴性短杆菌
有鞭毛,能运动,有菌毛,无芽胞。
兼性厌氧。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不发酵山梨醇
病原学
流行病学 §传染源
EHEC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人与受感染(带菌)动物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EHEC O157:H:7的储存宿主主要是家畜与家禽,牛、羊、鸡、猪等均可能成为传染源。从传染源粪便中排出病菌污染环境进一步引起此病。
在这些动物宰杀加工制作过程中也易于形成交叉污染,引起传播。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本病属于食源性疾病。常见的传播方式有:
经食品传播因进食或饮用被EHEC O157:H:7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经口感染。
水源性暴发饮用水受污染可引起感染的暴发流行。有报道游泳者因不慎喝了污染的湖水而感染EHEC O157:H:7,导致在游泳人群中暴发。
密切接触传播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将病病菌传染给患者周围的人群。有报道一户二人发病者;也曾有医院内感染者,在病人之间或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传播。
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EHEC可感染任何年龄组,儿童和老人较易感染。感染的暴发往往发生在幼儿园、托儿所、敬老院和小学校。
与多数肠道传染病类似,EHEC O157:H:7感染全年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6~9月,7~8月为发病高峰,11月至次年2月很少发病。
发病机制
致病机制可分两个方面,即粘附及产毒。
当病菌侵入宿主机体肠腔,主要依靠质粒介导的粘附因子(菌毛)使病菌粘附于盲肠和结肠。
菌体粘附定植后,在盲、结肠内大量繁殖,产生产生溶血素和志贺样***(SLT),后者又称Vero***。这种***在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结肠炎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SLT与肠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Gb3受体结合时,内皮细胞受损,引起肠壁局部毛细血管内凝血和局部出血性坏死,出现出血性肠炎。
SLT进入血流后与内***协同作用,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受损,引起血栓形成。
SLT也可引起广泛肾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SLT还可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第Ⅷ因子,引起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HEC O157:H:7产生的另一种***是溶血素(HLY)或称为溶细胞素,HLY对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等具有活性,与HUS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3~4天,最短1天,也有长至8天者。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起病急,常不发热或低热,伴腹痛、腹泻。包括:
无症状感染
轻度水泻
出血性肠炎
溶血尿毒综合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出血性肠炎(HC)
起病急,突然出现腹部剧烈的痉挛性疼痛,伴恶心、呕吐,数小时内出现水样腹泻。有的下腹部疼痛明显,可误诊为阑尾炎。
患者在1~2天内发展为血性腹泻,粪便从带血丝至乎为全血性不等,不含炎性排泄物。
部分患者有低热,少数病人体温超过38℃。
腹部体征大都不明显,部分病例有压痛或腹胀。
少数轻症者仅有水泻而无血性腹泻。多数病人表现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2~7天。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012luyin
  • 文件大小312 KB
  • 时间201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