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药膳学知识点(含食物寒凉属性).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中医药膳学知识点(含食物寒凉属性)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药膳学知识点(含食物寒凉属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药膳学根本理论
药膳的根本概念药膳学进展简史
药膳学现代应用进展状况
药膳专著:饮膳刚要 食物本草 随园食单 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药物、食物的性味
性味理论的核心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一、四性〔寒、热、温、凉〕
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
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治疗阳热证。温热属阳,温次于热→治疗阴寒证。
寒凉药食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 清心开窍、凉肝熄风
温热药食作用: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
平性: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的一类药物、食物。如:大米、玉米、党参、山药、甘草等。五味
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味道。药物和食物的味道不止五种,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根本的味道。食物、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响,更是对食物及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辛: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作用。
– 萝卜、洋葱、陈皮、生姜、芫荽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窍闭、神昏、湿阻等证。
甘: 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山药、大枣、甘蔗、狗肉、粳米、鸡肉用于正气虚弱、肢体诸痛、调和药性、中毒挽救等。
酸:具有收敛、固涩的成效。乌梅、五味子、覆盆子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等证。
苦:具有清热泻火、泻降气逆、通泻大便、燥湿祛湿、泻火存阴等作用。
苦瓜-用于治疗热证、火证、实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咸: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海带、海蜇、淡盐水、鸭肉。用于大便燥结、瘰疬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证。淡: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苡仁、冬瓜、茯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
涩: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菠萝、首乌、芡实、莲子。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反映食物、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食物、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升--上升、升提 降--下降逆
浮--升浮、上行而发散沉--重沉、下行泄利升浮:
味辛、甘、淡,性温热之药
花、叶、皮、枝等质轻者
酒制、姜炒升散
沉降药配大量升浮药中沉降:
味苦、酸、咸,性寒凉之药
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
醋炒、盐炒收敛下行
升浮药配大量沉降药中
临床意义:
顺应病位而治:
病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
病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逆其病势而治: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3、归经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即主要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小或无作用。
肝经:生地、枸杞、甘蔗、醋 心经:百合、牡蛎 肺经:罗汉果、白果、枸杞 脾经:鸡肉、芡实、无花果 肾经:首乌、熟地、芡实、芝麻、枸杞大肠经:南瓜子、葵花子、松子
小肠经:莴苣 膀胱经:西瓜、田螺 胆经:茵陈 三焦经:栀子 心包经:益母草、钩藤 胃经:无花果、竹笋
毒性
狭义:--药物具有的毒性或副作用。有“大毒”、“小毒”、“有毒”、“无毒”之分。
《神农本草经》
上品:大局部是日常食物中品:有毒无毒均有
下品:大多有毒药食禁忌
配伍禁忌:“十九畏”、“十八反”
证候禁忌
妊娠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
1、药物配伍禁忌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药膳的应用原则
调理脏腑〔五脏实质是五个系统〕三因制宜
1、因时施膳
春天 温和
荠菜、芹菜、薄荷、菊花
防治流行病、肝火旺、眩晕耳鸣
夏天 炎热,多雨潮湿
荷叶粥、绿豆藿香粥、冬瓜薏米粥、扁豆荷叶粥、银花菊花粥
消暑生津、散热祛湿
秋天 凉快、枯燥
养阴清热、润燥止渴
南瓜粥、莲藕粥、百合莲子粥、百合杏仁粥、杏仁川贝糯米粥
冬天 严寒
温补
狗肉、羊肉汤
因地施膳
东南沿海气候潮湿,居民易感湿热
清淡除湿
感冒桑菊薄荷水西北高原地区气候严寒枯燥
温阳散寒、生津润燥感冒姜糖苏叶水
因人施膳
3·1性别
女性 经、带、胎、产耗气伤血
调气行血、补益气血、健脾和胃
男子 解剖上有特有器官
生理有其固有特点
病理易患阳萎、遗精、不***、少精或无精等疾病依据不同病因、病证明行相应治疗方法
年龄因素儿童
青年

生气旺盛,生长发育快体质柔嫩,脾胃功能欠佳性质平和、又能健脾开胃
不宜温补
脏腑功能旺盛一般不需要使用进补的药膳
中年
功能失调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脏腑功能由强而弱工作、生活负担重,记忆力下降,性功能减退气血缺乏,脏腑
补肾、健脾、舒肝等成效的药膳
老年
气血渐趋虚弱,身体各部机能较低下补益气血肝肾,十全大补汤、复元汤慎用过于寒凉和温热及难以消化药膳
体质因素
人的体质因先天和后天等诸多因素而有所不同。只有依据个人体质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药膳,才能改善体质、有利安康。
胖人 清淡化痰 忌肥甘滋腻
瘦者 滋阴生津 忌辛温燥热
辨证论食食疗方法。

“辨证”,就是依据每个人的不同状况,综合作出疾病诊断;“论食”,就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
证一样,食疗方可一样
例:
妇女子宫脱垂、胃下垂、头晕眼花、少气倦怠、易汗、食欲不振补中益气汤配膳
证不同,方不同例:失眠
性情急躁、小便黄、大便秘结
晒干西瓜皮15g、草决明10g煲瘦肉汤
心烦、手心脚心热、头晕、耳鸣、健忘百合粥
例:虚证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头晕耳鸣、自汗的气虚证
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大枣、猪肉、猪肚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失眠、经少闭经的血虚证
红枣、桂圆、动物肝脏、鸡肉、蛋类、奶类、胡萝卜、菠菜
潮热盗汗、两颧发红、心烦、腰酸乏力、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大便秘结的阴虚证
百合、麦冬、蜂蜜、银耳、雪梨、鸭肉、甲鱼
面色苍白、恶寒肢冷、神疲嗜睡、泄泻、遗精阳萎、***减退的阳虚证
核桃肉、韭菜、干姜、羊肉、狗肉、狗鞭、鳝鱼等温补阳气之品。
疾病的根本辨证:一、表里
表里辨证,是依据某些临床表现来区分病变部位和病势深浅趋向的两个纲领。
病在皮毛,肌腠,病位浅在者,属表证;
病在脏腑、血脉、骨髓,病位深在者,属里证。
〔一〕表证
病因:六***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人体。
证候: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兼见头痛,鼻寒流涕,咽痛,咳嗽等病症。
治法:辛温〔凉〕解表。
〔二〕里证
病因:
1、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害脏腑所致;
2、外邪直接侵害脏腑而成;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消灭种种病症。
证侯: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以脏腑的病症为主。
〔三〕表证里证的鉴别要点
①一般来说,病、病程短者——表证
久病、病程长者——里证
②恶寒发热者——表证
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里证
③表证舌苔常无变化〔舌苔薄白〕、脉浮
里证舌苔多有变化〔或黄或灰黑厚等〕脉沉。
二、寒 热
寒热是区分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与热证是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的具体表现。
1、寒证: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寒象的证候,是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2、热证: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表现的热象的证候,是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一〕寒证
病因:外感寒邪,或内伤久病,阳气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所致。
证候:冷〔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倦卧〕,白〔面色苍白〕,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痰、涎、涕清稀〕,迟〔脉迟〕
舌淡苔白而润滑治法:温里祛寒
〔一〕热证
病因:外感炽热之邪,或寒邪入里伤热,或七情过极化火;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体内阳盛或阴虚。
证候:热〔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红〔面红目赤、小便短赤、舌质红〕,稠〔痰、涕黄稠、大便干结〕,数〔脉数〕
舌红苔黄、或苔干少津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1〕恶寒喜热——寒 恶热喜冷——热 〔2〕面色白——寒 面色红——热
〔3〕口淡不渴——寒 口渴喜饮——热 〔4〕手足厥冷——寒 手足灼热——热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寒 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热
舌淡苔白——寒 舌红苔黄——热 〔7〕脉迟——寒 脉数——热
三、虚实
虚与实,是指正邪盛衰的两个方面
虚实辨证,即是依据某些临床表现来分析和区分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实证,即是病邪壅盛而正气未虚,正邪斗争剧烈所表现的证候。
虚证,即是正气虚衰,机能减退,抗病力量低下所表现的证候。
(一〕虚证
病因:先天缺乏,后天失调,疾病耗损
1、气虚、阳虚
共性:气虚与阳虚〔气为阳〕,均为气缺乏,其临床表现亦相像:面色光白或苍白,神疲乏力,自汗懒言,声低,舌
淡胖。
不同点:
气虚则属单纯的机能衰退,虚寒之象多不明显。
阳虚则有明显虚寒之象
2、阴虚,血虚
共性:消瘦,眩晕,失眠,心悸,少苔,脉细。
不同点:
〔1〕血虚所表现为全身虚弱性证候:
面色白而无华〔失血〕或萎黄〔慢性失血〕,爪甲苍白,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推迟或经闭,舌质淡。
〔2〕阴虚多伴见燥热内生的征象:
“阴虚生内热”,如颧红潮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盗汗遗精,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绛,或有裂纹,或苔剥,或无苔,脉细数。
〔二〕实证
病因:一为外邪侵袭人体,一为由于内脏功能失调功能代谢障碍,以致痰饮,宿食,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停留
于体内。
主要病症:发热、腹部胀痛拒按,胸闷烦燥,甚则神昏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或下痢,小便不利或
淋沥涩痛,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望诊:精神状态、形体、舌
闻诊:声息
问诊:病程、寒热
切诊:苦痛、脉象
四、阴 阳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
阴阳,它可概括其他六个方面的内容,为总纲。
阴——里、虚、寒——〔临床上的“虚、寒”为代表〕
阳——表、实、热——〔临床上的“实、”热为代表〕
根本舌象
舌诊的方法和留意事项诊舌方法
先舌尖——再舌中、舌侧——后舌根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
其他诊察方法:刮舌验苔;
对味觉及语言〔舌体运动〕的观看诊舌的留意事项光线影响:白天充分严峻的自然光线饮食或药物影响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根本脉象
诊脉的部位-寸口诊法
1、寸口含义: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处
2、寸口诊法: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的搏动形象,以推想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安静和体位“安静”的含义:医生诊脉时呼吸安静、调匀。以便以息计数,利于医生思想集中。安静定至:一息四~五至病人诊脉时体位:正坐、仰卧均可,心脏与寸口同水平,直腕、仰掌。
诊脉时间:
诊脉时间以早晨(平旦)未起床、未进食时最正确。因该时机体气血平和,内外环境安定,脉象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生理病理状况。
一般每次诊脉时间每手不少于1分钟。两手不少于3分钟。
正常脉象
形象特征一息四~五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沉着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有脉,沉取不绝。
食物类原料粮食类
粳米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成效】健脾益气,和胃除烦,固肠止泻。
【主治】脾胃气虚、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糯米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入脾、胃、肺经。
【成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小便,敛汗,解毒
【主治】胃寒痛,消渴,夜多小便,小便频数,脾胃气虚泄泻,气虚自汗,劳动后气短乏力,体弱,痔疮。
小麦
【性味】甘、凉、无毒。
【归经】入心、脾、肾。
【成效】除热,益肾,除热,止渴
【主治】口干咽燥,失眠,外用有消炎,止疼,去湿作用。
v
玉米
【性味】甘、平。
【归经】入胃、大肠。
【成效】调中开胃,利尿消肿。
【主治】食欲不振,小便不通,水肿,尿路结石、高血压、。
薏苡仁
【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入脾、胃、肺。
【成效】清利湿热,除风湿,利小便,益肺排脓,健脾胃,强筋骨。
【主治】风湿痹痛,水肿,肺痈,带下,泄泻咳吐脓血,肠痈,小便淋沥。
【禁忌】脾虚无湿、孕妇及津枯便秘者忌用。
山药〔怀山〕
【性味】平、甘。
【归经】入肺、脾、肾。
【成效】健脾、益精、养肺、益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禁忌】感冒、温热、实邪及肠胃积滞者忌用。
【说明】鲜淮山是一种日常食物,可当作蔬菜食用,干淮山入中药用,性质平和,多食无妨。
黄豆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大肠。
【成效】宽中下气、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主治】食积泻痢,腹胀食欲不振,疮痈肿毒,脾虚水肿,外伤出血。
黑豆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肾。
【成效】活血利水,祛风解毒,健脾益肾。
【主治】肾虚腰疼,遗尿,风痹痉挛,产后风痉,黄疸浮肿,腹胀水肿,风毒脚气,药物、食物中毒。
禁忌:脾虚腹胀、肠滑泄泻者慎用。
绿豆
【性味】甘、寒。
【归经】心、肝、胃。
【成效】清热解暑,止渴利尿,解毒。
【主治】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疹丹毒,药物及食物中毒。
豆腐
【性味】甘、凉。
【归经】入脾、胃、大肠。
【成效】泻火解毒、生津润燥、和中益气。
【主治】目赤肿痛,肺热咳嗽,糖尿病,脾虚腹胀。蔬菜类
冬瓜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肺、大肠、小肠、膀胱
【成效】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毒。
【主治】暑热郁闷、小便不利、咳喘、肝硬化腹水、高血压。
黄瓜
【性味】甘、凉。
【归经】入肺、脾、胃。
【成效】清热,利水,解毒。
【主治】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四肢浮肿,水肿腹胀,水火烫伤,痱子。
【禁忌】中寒吐泻及病后体弱者禁服。
苦瓜
【性味】苦寒。
【归经】心、脾、肺
【成效】清暑涤热、解毒、明目。
【主治】暑热烦渴、糖尿病、肝热目赤、痢疾、疮痈。
番茄
【性味】味甘、酸,性凉。
【归经】肝、脾、胃
【成效】清热生津、健胃消食
【主治】高血压、眼底出血、食欲不振。
萝卜
【性味】味辛、甘、凉。
【归经】脾、胃、肺、大肠。
【成效】消食下气、化痰止血、解渴利尿
【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胀满、吞酸吐食、腹泻便秘、痰热咳嗽、咽喉不利、咳血吐血、消渴淋浊。外用疮疡,损伤瘀肿,烫伤冻疮。

【性味】味甘、寒。
【归经】心、肝、脾、胃
【成效】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止血
【主治】热病烦渴,吐衄,下血。
百合
【性味】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心、肺
【成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主治】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火上浮,梦多失眠,肺虚干咳,心悸。
食用菌类木耳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肺、脾、大肠、肝经
【成效】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
【主治】高血压、崩漏、血痢、便秘、肺虚咳嗽等。
银耳果品类

【性味】味甘、微酸,性凉。
【归经】肺、胃
【成效】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清热化痰、去燥养血生肌、解酒毒。
【主治】肺热咳嗽、失音、眼目赤痛、便秘等。
【宜忌】脾胃虚寒、便溏、寒咳者不宜服。
大枣
【性味】甘、平
【归经】心、脾、胃
【成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调和药性
【主治】脾虚体弱、食欲不振、贫血、心烦失眠
苹果
【性味】酸、甘、微温
【归经】脾、胃、肝
【成效】消食健脾,行气消滞、活血止痛。
【主治】腹胀、泄泻、喘息性支气管炎、津液缺乏、饮酒过多
荔枝
【性味】味甘、微酸,性微温。
【归经】肝、脾
【成效】养血健脾、行气消肿
【主治】久病体虚、烦渴、呃逆、泄泻、外伤出血。
干果类
芝麻
【性味】甘、平。
【归经】肝、脾、肾
核桃
【性味】甘、涩、温
【归经】肾、肝、肺
【成效】补肾益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主治】腰痛、尿频、遗尿、阳痿、久咳、便秘、禽肉类
畜肉类
水牛-甘凉
黄牛-甘温
【主治】脾胃虚弱、气血缺乏、消瘦、水肿奶蛋类
牛奶
【性味】甘、微寒
【归经】心、肺、胃
【成效】补虚损、益肺胃、养血、生津润燥、解毒
【主治】虚弱劳损、反胃、消渴、便秘、下痢、黄疸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脾、胃。
【成效】补血,养阴,安胎。
【主治】心烦失眠,干咳,口渴声嘶,胎动担忧,虚弱消瘦。
【性味】甘、凉。
【归经】入肺、心。
【成效】滋阴平肝,清肺止咳,止泻。
【主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阴虚咳嗽,口干咽燥。水产类
鲫鱼
【性味】甘、平。
【归经】入胃、脾、大肠。
【成效】健脾,除湿利水,通血脉。
【主治】水肿,乳闭,痢疾,胃弱不思食。
甲鱼
【性味】鳖肉-甘、平 鳖甲-咸、微寒
【归经】鳖肉-入肝、肾 鳖甲-入肝、肾。
【主治】鳖肉:虚弱消瘦、各种阴虚。 鳖甲:阴虚发热。调味品及其他佐料
生姜
【性味】味辛,性温。
【成效】发汗解表、温中散寒、止呕化痰、健胃消食、利水消肿、杀虫。
【主治】用于伤风感冒、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咳逆痰饮、水肿、寄生虫。
蜂蜜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肺、大肠
【成效】调补脾胃、止痛、润肺、通便、润泽肌肤、解毒。
【主治】肺燥咳嗽、便秘、溃疡、烫伤、腹痛。

【性味】甘、辛、温、有毒。
【归经】入心、肝、肺、胃。
【成效】通血脉,行药势。
【主治】少量白酒,能治风湿痹痛,酒浸药饮之,能助发药力。
【禁忌】目疾,咳喘、阴虚火旺肝热病者宜戒之。
感 冒
一、定义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证治分类
〔一〕、风寒束表证
1、证 候
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痰吐淡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3、治法:辛温解表。

中医药膳学知识点(含食物寒凉属性)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夜紫儿
  • 文件大小114 KB
  • 时间2023-01-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