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企业财务风险案例分析.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企业财务风险案例分析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企业财务风险案例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1/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篇一: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一、案情
2008年10月20日香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富忽然惊爆,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而巨亏155亿港元!,和147亿港元的估计损失,并且损失有可能连续扩大。中信泰
富两名高层即时辞职,包含企业财务董事张立宪和企业财务总监周至贤。莫伟龙获任企业财务董事,负责企业财务及内部监控。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狂跌38%,盘中更一度跌
,%,,%,远远超出业界估计的20%左右的跌幅。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睁开调
查,而因为中信泰富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80%,联交所宣告
的通知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母企业中信企业,于场内分别
增持100万股及200万股,来保持股价稳固。
2008
年11月香港中信泰富在炒外汇衍生工具录得巨额损失后,终
于获母企业北京中信企业出手互助。中信企业向中信泰富授出
116
亿港元的备用信贷、认购中信泰富刊行的可换股债券,以及担中间
信泰富在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损失。
2009
年3月26日中信泰富宣告08年整年业绩,
亿港
元,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强召企业财政状况仍庄重,临时无供股需要。
2009
年4月3日中信泰富继早前被香港证监会检查后,
3日再度接
受警方检查。警方商业罪案检查科前去中信泰富总部检查,在逗留一小时以后运走大量文件。
2009年4月8日中信泰富在港交所网站公布通知称,荣智健离任中信泰富主席,北京中信企业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
二、原由
因为参加澳元期权的对赌,荣智健主政的中信泰富发生了155亿港元的巨额损失。这位以斐然经营业绩颠覆了“富但是三代”商业定律的“红色资本家”后代不但所以扔掉了中信泰富的最高管理权杖,而
且可能面对着长达14年的牢狱之灾。从30余年商战风雨中走过来的荣智健为什么这样惨败,扼腕痛惜之余,人们更多的是指责与考虑。
:高估收益头寸。加框效应是指在投资决策时,对低概率事件作出过高的希望,从而使得投资者愿意担当更大的风险。加
框效应的实质是没有看到真实的输赢概率,降低对损失可能性的估计,而提升了对盈余可能性的估计,所以选择了与市场方向完整相反的决策。
因为特种钢生家产务的需要,。这个项目使得中信泰富对澳元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为了防备汇
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中信泰富在市场上购买了数十份外会合约,即中信泰富把宝完整押在了澳元多头上。在荣智健看来,澳元在近来几年的连续增值趋向还将保持,做多澳元一定会盈余。但是,一场全世界金融海啸最后让澳元飞流直下。对澳元价值远景的误判以致了荣智健决策的失误,并最后让中信泰富付出了悲惨的代价。
:误判市场风险。投入升级主若是指投资决策者为了证明自己最先选择的正确性,进一步向已经存在较狂风险也许证明可能失败的地方连续追加新的投资,希望可以填充过去的损失,并最后获取盈余。投入升级其实是投资者对将来获取高额收益的希望,和即使在低概率条件下运气也会改变的信念相结合的产物。
中信泰富买入澳元期权合约共90亿澳元,比实质矿业投资额超出4倍多,并且其买入行为也不是一次达成的,而是采纳分批买入的方
式。应该说,中信泰富在投资澳大利亚磁铁矿时世界经济正处于上涨时期的话,此时做多澳元完整可以理解;问题的要点在于,荣智
健密集买入澳元的时段为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而此时,全世界经济已显危险征兆,特别是到了昨年,所有不一样经济体衰落的趋
势特别明显。在这类状况下,尽管中信泰富已经发生明显损失却仍在一味做多澳元。之所以这样,就是荣智健认为澳元跌势已经见底,并试图经过追加投资挽回前面的损失,结果窟窿越填越大。低估世界经济特别是澳洲经济下行的风险,甚至某种程度上对澳大利亚经济做出过于乐观的预期,使中信泰富最后尝到了刀刃上舔血之苦。
:集体决策缺点。因为现代投资市场的高风险以及决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国际上好多大型金融企业都实行集体决策制度,如董事会制、委员会制等。但是,关于一个组织而言,假如高层管理者中存在一个特别人物,集体决策就会堕入少量人统治的境地。
对中信泰富的组织成员构架和决策过程进行解析后我们可以发现该企业拥有明显的“少量人统治”的特点:一方面,荣智健对中信泰富
有着非同常人的“钳控力”,如其身上有着一个极具重量的标签——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2/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即荣氏家族第三代传人,同时还是中信泰富的创建者,这类特别的
背景造就了荣智健在企业重要投资决策中的特别话语权,某种程度
上可以影响和支配决策企业中其余决策成员的思想与态度;另一方
面,中信泰富高层存在着明显的“内聚力”现象,即主要决策者之间
互相吸引也许相互喜爱的程度很强。此中以企业董事总经理范鸿龄、
企业副董事总经理荣明杰、企业董事兼财务部部长荣明方三人与荣
智健的关系最具代表性。范鸿龄与荣智健一起打下了中信泰富的江
山,并追随荣智健20多年,形成了对荣“铭感于心”的特别感情,此后者分别作为荣智健的长子与爱女更是对父亲依照有三。明显,无
论是“钳控力”还是“内聚力”,两种力量都最后可能以致对荣智健个人决策权督查的失控。
:成功思想变异。依照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组织中核
心成员和决策者常常拥有这样的假设:自己就是因为过去的能力和
业绩突出,才能进入组织管理层,所以今后依旧不会作出错误的决
定,甚至整个组织都认为该核心成员和决策者都不会出错。
观察荣智健的经商过程,人们发现其不但顺风顺流,并且业绩连续
显赫。1978
年荣智健只身南下香港,创立爱卡电子,不过经营了
4
年以后,就净赚5600多万港元。紧接着,荣智健东进美国加州创立
了另一家供应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服务的自动设计企业,一年以后,
该企业成功上市,两年后,荣智健卖掉企业的六成股权,而此时,
。1986
年,荣智健加入中信香港
企业,并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在接下来五年不到的时间内睁开
了一系列非凡的资本并购:以
23亿港元收买英资企业香港国泰航空
%股份;出资3亿多港元收买了泰富发展
49%的股权,不
久又经过财产注入将其在泰富企业的股权扩至
85%;
亿港
元吞下恒昌36%的股权等。
假如从1987
年开始运作并购国泰航空开始计算,短短
5年内中信泰
富市值狂涨了
10倍,达到87
亿港元。几乎向来没有失败记录的荣
智健既在大家眼中形成了英豪不败的高大形象,也在自己脑筋中培养了出手必胜的惯性思想,以致在全世界金融危机之下、,达到顶峰之际也敢接盘做多。
:忧患意识冷漠。产权经济学认为,国家控股企业因为事实上割裂了产权所有者和产权经营者的利益链条,不但淡化了后者对前者的责任意识,并且也放松了经营者对市场的风险意识。因
为,在国有化的制度安排中,风险最大承接者是zf。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3/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扫描荣智健经营中信泰富的历史,笔者也发现了外面经济环境的冲
击对其构成生计性危机的事实。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中信泰富不但主营业务遇到威迫,股票在二级市场更是危如累卵,但最后
来自中信企业(中信泰富控股者)的10亿港元贷款支持让荣智健转危
为安。也正是基于这一次中信企业的大方态度,当荣智健摔倒在“澳元门”事件上时,又再一次向其伸出了求救之手。笔者其实不否认中信
企业在每一次危机之时伸手援救中信泰富的必需性,毕竟后者是前
者在香港的一个重要资本运作平台,但是,也许正是背靠着官方这
棵不倒的大树,认为zf具备了超级的风险分解能力,荣智健才敢于
英勇压赌,破釜沉舟。
三、启示
,zf相关部门除了增强看守,应同时出台相应的规定文件,关于那些已经造成巨额损失的企业负责人极
其相关责任人要严格处罚。假如不处罚,就会以致更多的企业冒风险去违规。
,是因为思疑企业董事作出虚假陈说,董事之间可能存在串谋欺骗。这就会因为信息的公布不及时而伤害不知情的中小投资者利益,香港证监部门介入检查中信泰富事件相同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切入点,因而可知,信息表露系统的严格执行,对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来说至关重要。
,在外国成熟市场可以接受比较严格地看守,在国内主板市场相同需要采纳更为严格的标准对其进行看守。特别涉及到央企的重要经营和重组事件时,看守部门和国资委要及时督查相关上市企业按要务及时公布公开信息。一旦发现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时,要像香港市场相同对央企一查究竟,不留人情,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跟着市场经济的深入、金融市场的逐渐国际化,衍生金融工具也势必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因此,我国一定完美法规制度,使企业在投资衍生金融产品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可以对高风险的谋利业求实行必需的风险控制,以防备近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篇二: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4/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摩托罗拉堕入战略迷路
风险种类:战略风险
典型企业:摩托罗拉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17/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市场据有率由

1995

年60%以上跌至

2007

年的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6/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12%!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17/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年前,摩托罗拉还向来是引领尖端技术和优异典范的代表,享有
着全世界最受敬爱企业之一的尊敬地位。它一度前无祖先地每隔
10年
便首创一个工业领域,有的10年还首创两个。成立80年来,发明过车载收音机、彩电显像管、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半导体微办理
器、对讲机、寻呼机、大哥大(蜂窝电话)以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系统认证,它先后首创了汽车电子、晶体管彩电、集群通讯、半导体、
挪动通讯、手机等多个家产,并长时间在各个领域中找不到对手。
但是这样一家有着煊赫历史的企业,在2003年手机的品牌竞争力排在第一位,2004年被诺基亚超出排在了第二位,而到了2005年,则又被三星超出,排到了第三位。
而在2008年5月,市场调研厂商idc和战略解析企业strategyanalytics表示,摩托罗拉可能在2008年终以前失掉北美
市场据有率第一的地址。摩托罗拉的当季报也显示,2008年第一季
度全世界手机销量降落39%,,与上年同期
对比损失额增添了80%。
败于“铱星计划”
为了夺得对世界挪动通讯市场的主动权,并实此刻世界任何地方使用无线手机通讯,以摩托罗拉为首的美国一些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
于1987年提出新一代卫星挪动通讯星座系统——铱星。
铱星系统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当前的卫星通讯系统中处于当先地位。铱星系统卫星之间可经过星际链路直接传递信息,这使得铱星系统用户可以不依赖地面网而直接通讯,但这也恰巧造成了系统风险大、成本过高、保护成实情关于地面也超出好多。整个卫星系统的保护费一年就需几亿美元之巨。
谁也不可以否认铱星的高科技含量,但用66颗高技术卫星编织起来的
世纪末科技童话在商用之初却将自己定位在了“贵族科技”。铱星手
机价格每部高达3000美元,加上高昂的通话花费,它开业的前两个
季度,在全世界只发展了1万用户,这使得铱星企业前两个季度的亏
损即达10亿美元。尽管铱星手机此后降低了收费,但仍未能扭转颓
势。
营销战略失误
——迷失了产品开发方向。不考虑手机的细发散展,3年时间仅依赖
v3一个机型。没有人会否认v3作为一款经典手机的地位,正是依赖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17/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v3,摩托罗拉2005年整年收益提升了102%,手机发货量增添40%,
摩托罗拉品牌也重焕活力。尽管
v3
让摩托罗拉重新复苏,更让摩托
罗拉看到了夺回市场老大的希望。但是,摩托罗拉过分沉醉于
v3带
来的市场成功。赛迪顾问研究显示,
2005
年以前是明星机型的天下,
一款明星手机均匀可以热卖2-3
年,而过了
2005年,手机市场已成
了细分市场的天下,手机行业已经朝着智能化、专业摄影、娱乐等
方向极度细分,而摩托罗拉仿佛对此听而不闻。在中国市场,
2007
年摩托罗拉不过推出
13款新机型,而其竞争对手三星推出了
54款
机型,诺基亚也有
37款。
——价格跳水快,自毁品牌形象。在新品跟不上的状况下,降价成了摩托罗拉提升销量不得不采纳的手段。好多摩托罗拉的忠适用户
把摩托罗拉的手机称为“(价格)跳水冠军”。以v3为例,从刚上市时的6000多元的高端时髦机型跌入4000多元的白领花费群,再到
2000多元的一般时髦花费群,直到停产前的
1200多元。短期的大
幅降价让许多高端用户没法接受,同时也对
v3的定位产生了怀疑,
结果就是对摩托罗拉品牌完全失掉相信。
——推行没有突出卖点的产品。手机花费者在手机厂商的培养和自
发发展下,需求变化日趋飘忽不定。花费者对手机的要求已经不但
仅限制在外观方面,苛刻的花费者更多地开始关注手机的配置、功
能特点等内在技术要素。以技术见长的摩托罗拉本不该在技术方面
让花费者绝望,但是现实还是让花费者绝望了。从手机零售卖场那
些列出来的如数家珍的参数中,摩托罗拉的像素、屏幕分辨率、内
存几乎都落后于诺基亚等竞争对手的同类机型。自从推出v3
以后,
摩托罗拉公布的绝大多数新品手机无论是
u系还是l系,甚至是k系
就再也抹不去v3的影子,特别是其金属激光蚀刻键盘设计。
v3的键
盘设计的确是经典,但再经典的东西被反屡次复无数次取出来用,
也会引起花费者的视觉疲惫,甚至产生抗争情绪,特别是关于那些
换机用户。
组织结构不可以支持战略的发展需要
摩托罗拉是一个很重视产品规划的企业,此前摩托罗拉每开发一款新产品,平常先提前数月展望花费趋向。但在迅速升级换代的手机行业中,制造商们试图提前数月展望花费者需求是特别困难的。
再加上摩托罗拉是一家技术主导型的企业,工程师文化特别浓厚,
这类企业平常以自我为中心,唯“技术论”,从而以致摩托罗拉固然有市场部门特地负责采集花费者需求的信息,但在技术导向型的企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9/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业文化里,花费者的需求很难被研发部门真实聆听,研发部门更愿意花销大量精力在那些复杂系统的开发上,从而以致研发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其余,摩托罗拉内部产品规划战略上的不一致、不稳固,还使得上游的元器件采买成本向来降不下来,摩托罗拉每一个型号都有一个崭新的平台,平台之间大多不通用,这就带来生产、采买、规划上的难度。关于全世界顶级通讯设备商而言,同时营运好系统设备和手机终端两块业务,仿佛是一项“不行能达成的任务”。
摩托罗拉资深副总裁吉尔莫曾说:“摩托罗拉内部有一种亟须改变的‘孤岛传统’,外界环境的变化这样矫捷,用户的需求愈来愈苛刻,此刻你需要成为整个反响系统的一个环节。”
滥用福利
当外面环境使得摩托罗拉进入战略缩短期,盈余空间不再,高福利的企业传统便有些不合时宜。
据认识,美国摩托罗拉企业在每年的薪资福利调整前,都对市场价格要素及相关的、有代表性企业的薪资福利状况进行比较检查,以便使企业在拟定薪资福利政策时,与其余企业对比能保持优势和拥有竞争力。摩托罗拉员工享受政府规定的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在中国,为员工供应免费午饭、班车,并成为向员工供应住宅的外资企业之一。
三鹿企业败于管理失控
风险种类:营运风险
代表企业:三鹿企业
2008年12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举行新闻公布会,通知三鹿企业股份有限企业破产案办理状况。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要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三鹿企业于2008年9月12日全面停产。截
止2008年10月31日财务审计和财产评估,三鹿企业财产总数为
,,净财产-,12月19日三
,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的治疗
和赔偿花费。当前,三鹿企业净财产为-(不包含2008年
10月31往后企业新发生的各种花费),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至此,经中国品牌财产议论中心评定,
品牌财产灰飞烟灭。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10/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反思三鹿毒奶粉事件,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三鹿惨剧的,三聚******不过个导火索,而事件背后的营运风险管理失控才是真实的罪魁祸首。
醉心于规模扩大,
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漠
关于乳业而言,要实现产能的扩大,就要实现奶源的控制。为了不丧失奶源的控制,三鹿在有些时候接受了质量低下的原奶。据认识,三鹿企业在石家庄收奶时对原奶要求比其余企业低。
关于奶源质量的要求,乳制道德业一般认为巴氏奶和酸奶对奶源质
量要求较高,uht奶次之,奶粉对奶源质量要求较低,冰激淋等产品更次之。所以,三鹿企业祸起奶粉,也就不足为奇。
其余,三鹿企业大打价格战以提升销售额,以挤压没有话语权的产
业链前端环节收益。
到2007年的103亿元,但是三鹿从未将企业与上游环节进行有效的利益捆绑,所以,上游企业要想保住收益,就必然会牺牲奶源质量。河北省一位退休高层领导这样议论田文华:“跟着企业的迅速扩大,田文华脑筋开始发热,失事就出在管理上。”
企业迅速增添,管理存在巨狂风险
作为与人们生活饮食息息相关的乳制品企业,本应增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但是在实质执行中,三鹿仍将大多数资源聚焦到了保证原奶供应上。
三鹿企业“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在执行中存在重要风险。乳业在
原奶及原料的采买上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是牧场模式(集中饲养百头以上奶牛一致采奶运送)、奶牛养殖小区模式(由小区业主供应场所,
奶农在小区内各自饲养自己的奶牛,由小区一致采奶配送)、挤奶厅
模式(由奶农各自散养奶牛,到挤奶厅一致采奶运送)、交织模式(是前面三种方式交织)。三鹿的散户奶源比率占到一半,且形式多样,要实现对数百个奶站在原奶生产、收买、运输环节及时监控已经是不
可能的任务,只好依赖最后一关的严格检查,增强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但这样一来,反而滋长了层见迭出的***手段。
但是三鹿企业的反***看守不力。企业负责奶源收买的工作人员往
往被奶站“搞”定了,这样就形成了行业“潜规则”。不合格的奶制品就在商业***中流向市场。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11/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其余,三鹿企业对贴牌生产的合作企业监控不严,产质量量风险巨大。贴牌生产,能迅速带来规模的扩大,可也给三鹿产质量量控制带来了风险。最少在个别贴牌企业的管理上,三鹿的管理其实不严格。危机办理不妥以致风险失控
2007年终,三鹿已经先后接到农村偏僻地区反响,称食用三鹿婴幼
儿奶粉后,婴儿出现尿液中有颗粒现象。到2008
年6月中旬,又收
到婴幼儿患肾结石去医院治疗的信息。于是三鹿于
7月24日将16
个样品拜托河北出入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测,并在
8月1日
获取了令人胆寒的结果。
与此同时,三鹿并无对奶粉问题进行公开,而其原奶事业部、销售部、传媒部各自分工,试图经过奶源检查、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和宣传软文,将“三鹿”、“肾结石”的关系封杀于无形。2008年7月29日,三鹿企业向各地代理商发送了《婴幼儿尿结晶和肾结石问题的解说》,要求各终端以天气过热、饮水过多、脂肪摄入过多、蛋白质过分等原由抚慰花费者。
而关于经销商,三鹿企业也相同采纳了欺骗的手法,对经销商隐瞒
事实造成不行挽回的场面。从2008年7月10日到8月尾的几轮回收过程中,三鹿企业从未向经销商公开产质量量问题,而是以更换
包装和新表记进行促销为原由,以致经销商响应者寥寥。正是召回的缓慢与隐瞒实情耽搁了大量时间。大规模调货引起了部分经销商对产质量量的极大思疑,可销售代表拍着胸脯说,质量绝对没有问
题。在2008年8月18日,一份注明为“重要、精确、紧急”传达给
经销商的《通知》中,三鹿严令各地终端货架与库房在8月23日前将产品调换达成,但仍未说明换货原由。调货成效依旧不好,毒奶
粉仍在流通。
其余,三鹿企业缺少足够的协调对付危机的能力。在危机发生后,面对外界的怀疑和媒体的一再诘问,仍不将真实状况宣告,引起了媒体的连续深挖曝光和曝光后花费者对其不行恢复的花费信心。
中信泰富“豪赌”酿成巨大亏空
风险种类:市场风险
代表企业:中信泰富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盈余预警,称企业为减低西澳洲
铁矿项目面对的钱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损失,。至10月17日,仍在奏效的杠杆式外会合约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12/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按公正价定值的损失为
147亿港元。换言之,相关外会合约以致已
变现及未变现损失总数为

亿港元。
事件发生后,企业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辞去董事职务,
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对中信泰富进行检查,范鸿龄辞职港交所
董事、证监会收买及合并委员会主席、收买上诉委员会和提名委员、
强迫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直至检查停止,中信企业高层人士
对中信泰富在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巨亏逾
105亿港元极为不满,认为
荣智健对付看守粗心担当责任,对中信泰富董事会讲可能进行大改
组。
而中信泰富的母企业中信企业也所以受影响。全世界最大的评级机构
之一的穆迪投资者服务企业将中信企业的长远外币高级无抵押债务
评级从baa1下调到baa2,基础信誉风险评估登记从
11下调到
12;
标准普尔将中信企业的信誉评级下调至
bbb-待调名单;各大投行也
纷纷大削中信泰富的目标价。摩根大通将中信泰富评级由
“增持”降
至“减持”,目标价削72%至10港元;花旗银行将中信泰富评级降到
“沽出”,目标价大削76%
港元;高盛将其降级为
“卖出”,目
标价大削60%;美林保持中信泰富跑输大市评级,目标
价削57%。
除此以外,中信泰富的投资者纷纷甩卖股票。一家香港红筹股资本
运用部总经理表示:“此事关于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集体形象破坏极
大,关于我们也是敲了一记警钟。

没有遵守远期合约风险对冲政策
据认识,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因为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中信
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
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
大的磁铁矿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约
42亿美元,好多设备和投入都
一定以澳元来支付。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销,除当前的
16亿澳元
以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最少
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钱币风险,所以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为对冲澳元增值影响,签订3份accumulator式的杠杆式合约,对冲澳元及人民币增值影响,此中美元合约占绝大多数。按上述合约,。
但问题在于,这类合约的风险和收益完整不一样等。所签合约中最高收益只有5150万美元,但损失则无底。合约规定,每份澳元合约都有最高收益上限,当达到这一收益水平常,合约自动停止。所以在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13/17
企业财务风险事例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