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歌词写作浅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歌词写作浅析 】是由【雪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歌词写作浅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歌词写作浅析
看到有不少同好之网友似乎很热衷于歌词的写作,但很多的"歌词"作品如果站在作曲者的立场上来看并不是理想的歌词。本着互相交流学****的宗旨,在此愿把本人这么些年来的词曲创作的实践经验与心得和大家分享,亦盼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特别一提的是这里只浅谈准歌词的写作,主要是对准歌词的形式作点探究,不涉及曲调旋律的创作。作曲法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深奥的学问。

首先,想要端正一个有关歌词的概念和称呼。常常在网上看到有网友上贴题为“歌词”的帖子,还以为是从现成歌曲里拿出来的词,进去看了才知道是还没有谱写旋律的”诗”!“歌词”者,顾名思义就是歌曲的词。一首文字创作当还没有被配乐前,只能说是一首诗(词),不能说是一首歌词。如果此首诗(词)是特意为了一首歌曲的创作而写的,在被配乐前可以把它称为“准歌词”而不是“歌词”。这样做的话,别人一看就明白这首诗(词)是为了写歌而创作准备的,可避免被误解为是从一首现成的歌曲里拿出来的文字(Lyrics)。当然,大家****惯成自然地从广义上来理解“歌词”包括了未经配曲的准歌词也未尝不可,只是作为写词者其概念不能模糊不清。

其实,歌词的创作并不难,特别是对于能写诗作词(特别是现代诗)的网友来说,已经具备了写歌词的条件。

我们要先弄明白什么是歌曲,以及歌词和曲调(旋律)的关系。

歌曲,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供人歌唱的作品,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楼主注:诗歌一般指现代诗,也应该包括古典诗词在内)。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更为简洁的一句话:歌曲就是“歌(词)曲(调)。” 所以,一首歌是由歌词和曲调所组成的。

因为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调两大要素所构成,所以两者缺一不成歌曲。没有曲调的“歌”是为诗或词,而没有歌词的曲调是为乐曲(给乐器演奏用的)。歌,诗词,和乐曲三者的具体表现方法是:歌曲是唱的,诗词是吟诵的,乐曲是给乐器演奏用的。

既然歌曲是诗词和乐曲的结合体,所以歌曲兼备两者的长处。如果单纯只是吟诵诗词,也会有抑扬顿挫的音调,这点在古典诗词方面来说特别明显,那是因为古典诗词的写作按照一定的平仄格律和行韵;对于现代诗来说,就不是那么明显了。但是,就算是吟诵诗词时所产生的抑扬顿挫的音调相对于音乐的起伏度来说还是很平稳的,不会有什么高低音,那是由于语言本身是没有高低音的,我们汉语只有四声。一般人平常说话时也不会刻意尖着喉咙一阵沉着嗓音一阵去说。只有在话剧表演或诗歌朗诵时才会出现比较夸张的抑扬顿挫的音调。另外,纯音乐曲虽然表现力很强,音调的高低起伏如行云流水,但是其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那么明确,端靠听者的理解能力去试图重现作曲者的真正意图。因此,同一首乐曲,每个人听了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联想。如果听之前没有看过乐曲的简介,那差异就更不得了。就拿“梁祝”小提琴协奏曲(LiangZhuViolinConcerto)的主题曲来说吧,如果听者事先不知道梁祝的故事或传说,一定不会明白曲子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同一段主题曲,由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来加上节奏的快慢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梁祝”的第一乐章里,开始那段主题曲由小提琴独奏出来很优美,比较轻快柔顺,其所要表现的是梁祝两人共学同游时的欢乐情景,但到了第三乐章里,主题曲的音乐由小提琴和大提琴双琴演绎出来,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两琴对诉,如歌如泣,正是要表现两人的生离死别。这两段主题曲的演绎,如果请一位从未听过“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也不知道梁祝的故事的人,比如外国人,来听这两段音乐的话,保证他听不出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诗词和乐曲的相结合(歌曲)就能互补其不足。乐曲能给诗词更宽广的表现空间(使抑扬顿挫的音调等变化更大),而诗词(歌词)也更准确地表达了乐曲所要表现的意思,也可以说是乐曲配合和加强了歌词所要表达的意思。唱者和听者都会立刻明白这首歌所要表达的东西,思绪被歌曲里的歌词内容套住了不能天马行空地乱想。当你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电影“上甘岭”里的插曲《我的祖国》)的时候,思绪一定会跟着歌词走,脑海里就会出现歌词里所描述的情景。

既然一首歌词就是一首诗词(现代新诗或古典诗词)。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一首诗词就肯定能成为一首歌词呢?答案是否定的。作为歌词用的诗(古典诗词作为歌词用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这里是指现代新诗作为歌词用的情况)要比较有规律和韵律。每一诗句也不能象写散文似的太长,也不能像现在十分流行的所谓“梨花体”诗那样硬是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拆开来分成几行来写,每行就那么两三个字(我把这种体裁叫作“古龙体”。读过古龙的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其写法正是如此,基本上是一句话一行的。古龙自己也曾说过他这样写法是为了“骗”多点稿费)。

既然歌曲是讲究音律的,那么歌词也应该要有韵律,也就是说要行韵(押韵)和讲究声调。从韵律和体裁方面来看,绝大多数的古典诗词是非常适合当歌词用的。律诗绝句等古诗,每一句的字数都是五言或七言(也有其它四言或六言的古体诗)的很规律,其长度适中,很适合一般乐句的结构。古词就更能直接拿来作为歌词用。词的起源本来就是古代的歌词,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歌。后来经过发展变化,逐渐脱离音乐而独立,衍变成为一种律化的长短句诗文体。每一首词都有它的特定的调名,这个调名就是所谓的词牌。这些调名(或词牌)最初只是表明填词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等于这首词的题目,也不体现这首词的内容。后来词和音乐脱节,词调就只是规定“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平仄)”,形成词律,不能随意更改。至于元代盛行的散曲,跟词一样原来也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文体,也就是现代所谓的歌词。后来也跟音乐脱离而独立成为一种独特的诗体。讲了这么多,只是论述了古典诗词是非常适合当歌词用的论点。也就是说,歌词并非只是现代诗的专利。先人流传下来的古典歌曲里,岳飞的《满江红》词为歌词的歌颇为有名。在当代实践上,毛主席的诗词基本上都被人们谱了曲来传唱。再拿我本人的经验来说,我也曾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词(明月几时有),崔颢的七律诗《黄鹤楼》,欧阳修的《浪淘沙》词(把酒祝东风),崔护的绝句《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以及卮子花诗友的近作《一剪梅》词(寒梅傲雪玉罗霜)等古典诗词谱过曲。

谈完古典诗词用作歌词,现在再来讨论现代诗歌作为歌词用的情况。现代歌曲里绝大部分的歌词都是现代诗。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写现代诗的人远比写古典诗词的多;二是现代诗更能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和事物;三是现代诗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没有束缚,可以用感叹词如“啊!”等衬字来烘托情绪制造歌曲的**。

但大多数的现代诗,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所流行的新体诗(我把当今流行的诗叫作新体诗,用以区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的现代诗)都是不行韵的,这点可以立刻从绝大多数诗友的作品(指新诗而言)中看出来。跟古典诗词相比,现代新体诗作为歌词用时,由于其不行韵,在音韵方面就先天不足了。所以,写新体诗作歌词用时,最好能够行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的现代诗大多是能行韵的。当然,不行韵的歌词配上曲后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我读了温柔一刀诗友的短诗《莫问》后,被其内涵深深地感染而感动莫名,立生为其写曲成歌的念头。虽然《莫问》这诗并不行韵,但经配曲后效果也很不错。再有,我最近也自己动手写了首不行韵的诗《小舟》作为歌词用,谱曲后自我感觉也蛮好的。

通常一句歌词不要太长(一般最好不要超过十个字)也不要太短(除了语气助词/感叹词“啊”等外,一般不应少于三字),标点符号不算在内。当然,这并不是硬性规定歌词的长短度非如此不可。歌词句子不能太长是有原因的。歌词长,歌曲的乐句(歌曲里相应于一句歌词的音乐旋律叫作乐句)就相应地要长,或者是乐句的音节要压缩紧凑(每一音符一个字,唱歌就好象在连珠炮般地说话)。因为歌曲是要人来唱的,这里涉及到人的因素:换气!总不能一口气唱完整首歌。一般来说,歌手要一口气唱完一个乐句,在两乐句交接之间来进行换气的,这样才不会影响到歌曲旋律的平顺。我们平常说话也是一样的,说完一句话才换一口气。歌剧,戏剧等里也有很长的唱腔,但表演者是受过特别训练的,一口气可以比平常人所能唱的时间长多了。歌词句子太短就没有句子太长那么严重,只是在乐句的处理上会显的比较松散。当然,一首歌里偶然一两句较长或较短的歌词是允许的,但不要整首歌大多数词句都是超长或超短,以免在音乐曲调上比较难处理。毕竟,歌曲是词与曲的结合体,歌词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歌曲的好听与否。

写现代诗时,在用字方面是不太受语言文字本身音调的束缚,几乎凡是字就可用。写古典诗词时,语言的声律和韵律是由诗词的格律所规范控制,因此朗诵起来比较有抑扬顿挫的起伏感;但是,其在用字来源方面也可说是不受限制的,只不过是由于受格律的控制而在某处不能用某些声调的字。一首好的诗(现代诗或古典诗)或词,不但能给人文笔精彩的享受,还能给人听觉方面的享受,朗诵时让人听来犹如在歌唱那么美妙。相对来说,歌词在遣词用字方面就比写诗词有更多的顾虑和考量。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拿来当歌词用的,最好多用常用开口响亮的字,如“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有些字,特别是齿音字最好少用,能避则避,如不能避免的话,绝不要把几个齿音字连在一句歌词里。试看“四十四只石狮子”此一句,全是齿音字,作为诗联用句没有不可,但如作为歌词用时,则无论配上什么样的旋律也是绝对难唱也难听的。闭口的鼻音字和拗口的字,如“嗯”,“唔(ng)”,“呣”,“呒”,是绝对要避用的(除了在合唱曲里有时会用“唔(ng)”来当伴唱衬音的特殊效果例外)。当然,很多时候避免不了用比较难唱出声来的字,只能是尽量去如此做。在歌词里,特别要注意不要把几个音调相同或近似的字连在一串,否则唱起来听不出分别来。例如,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此一革命红军老歌里,有一句歌词“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里的“公买公卖”唱出来时根本分不出是“公买”还是“公卖”。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在一段乐谱重复唱多段歌词的歌里,因为作曲者一般是根据第一段歌词来进行配曲的。如果歌词作者不知道或没有这个概念的话,所写的歌词很容易在写曲时出现这种毛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本身不是为歌曲创作而写的,本来是政策宣传口号,后来有人为其配了曲来传唱。也因为此歌是多段词共用一段乐谱,因此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地方,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其作曲者应该也注意到此点,但不可能去改动政策宣传口号。所以,当歌词草稿写出来后,一定要大声地把它朗读几遍,如果你读时感到某些地方不协调或拗口,如果不改进的话,十分可能把其配曲后也是会唱的不协调或拗口。

至于歌词的声调跟音乐旋律相配合,那是属于作曲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在此不讨论。

按体裁来分,歌曲一般有一乐段(A),二乐段(A+B),三乐段(A+B+C),或多乐段(A+B+C+D)。还有由此几种基本体裁引伸出来的其它变体。一般来说,作曲者会根据歌词的结构来写相应的乐段,所以在歌词方面也有相对应的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等写法。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歌曲都会用同一的旋律重复唱两遍或以上不同的歌词。这种同一旋律重复唱不同的歌词并不代表此歌是二段式或多段式,这在音乐里有一专门的名称叫“分节歌”。歌曲写作里运用的最多的结构体裁是两段体或二段式。二段式歌曲有一种常见的“分节歌”加“副歌”的类型,它的第一乐段为分节歌形式,即一同段旋律演唱两遍或以上不同的词;它的第二乐段为副歌形式,即一段旋律只演唱一段歌词。此种歌曲的第一段常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第二段常采用合唱或齐唱的形式。应当说明的是,所谓“副歌”的“副”并不等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正副的“副”。其实,“副歌”这个叫法并不恰当,应该是“复歌”才对。

说了这么多理论上的东西,可能把大家都搞胡涂了,还是用例子来具体地说明一下吧。

试分析下面几首非常优秀,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的歌词实例:

《我的祖国》(片段)(乔羽词,刘炽曲)

歌词写作浅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雪雁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