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于CES模型的成都市金牛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基于CES模型的成都市金牛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是由【十二官】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基于CES模型的成都市金牛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基于CES模型的成都市金牛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于翔胡培周沁影摘要:在大力推行产业集群政策的背景下,应用CES模型对成都市金牛区近年来的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区内产业集聚水平对产业经济及地区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金牛区目前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产业集聚水平,并且产业集聚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通过对产业集聚水平和产业经济、地区经济的关系研究发现,目前区内的产业集聚水平对产业经济和地区经济均为正向效应。产业集聚水平在产业经济内的饱和效应有所显现,但尚不明显。
关键词:产业集聚;CES生产函数;线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2-0100-04
1引言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空间分布,一直以来备受经济学家的关注。世界各国都在强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而产业集聚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产业组织形式,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1]。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内,产业集聚包含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不同企业的聚集,也包含生产某一类型产品的上下游企业高度聚集的现象。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
产业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效应以及竞争效应等三个方面。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帮助产业内上下游企业提高协作效率,降低相互的生产成本;创新效应则主要表现在同类型企业之间新工艺、新技术的交互影响和传播,有益于集群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进步;而竞争效应则表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会促进同类型的企业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等,形成一种积极提升自身的外部驱动力。在集聚区内的企业通常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积极创新的动力。
因此,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2]。鉴于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基于研究侧重点不同,已有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对某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该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如马亚南和王如渊[3],刘剑锋和蒋瑞波[1],吉亚辉和安滨[4],陈建军和胡晨光[5]等;另一个方面是探讨产业集聚和其他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如范剑勇和石灵云[6,7]等。
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在所辖区域内推行主导产业聚集的策略,期望形成辖区产业集聚效应,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和特征。在此背景下,成都市金牛区以打造“工业成长第一区”作为发展战略,集中打造成都西部科技商务中心和工业总部基地,继续强力推进工业集中集约发展,以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大力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轨道交通等区内支柱产业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成都市金牛区计划正在推行高科技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是金牛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的示范项目,是国家火炬计划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期全力打造“成都西部科技商务中心”,二期建设为成都市北部新兴的“工业总部基地”。每年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医药工业、轨道交通等支柱产业。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对金牛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展开实证研究,期望为政府部门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2产业集聚效应测度模型
关于产业集聚效应的测度,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在间接法中,当产业实际增长率高于期望增长率时即认为存在集聚效应,其差额即为集聚经济的影响[8]。但是由于期望增长率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在实践中直接法的应用更为广泛一些[9]。
直接法即生产函数法。应用生产函数法可从企业层面和产业或地区层面进行测度。企业层面的测度由于企业数据较难收集,因而实践中很少运用。通常是针对某一产业或地区,从总体的角度考察该地区是否存在产业集聚特征。本文也是针对一个区域进行产业集聚效应的测度和分析。目前多数学者是采用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的Carlino模型[10]。根据CES生产函数,可得工资函数为:

(1)建模与数据处理
对CES函数的变式,即等式两端取自然对数,可得本文的回归模型为:
LnP=LnA+βLnQ+γLnK+ε(4)
通过《成都市统计年鉴》和《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收集1991~2011年金牛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利润总额。为了遵循价格不变的假定,对三个变量(P,Q,K)的时间序列样本数据进行基期处理,调整为2011年的不变价格。然后对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净值作对数处理,得到历年LnP、LnQ和LnK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分段时间跨度根据计量分析样本数一般要求为方程中解释变量的5~10倍,在h的计量方程中有2个解释变量,故取10年作为跨度可达样本数为解释变量5倍的要求,即每10年构成一组进行线性回归,逐次向后移动,得到一系列回归方程。
(2)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以LnP为因变量,LnQ和LnK为自变量,以10年为一组,~2011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时段回归,求得β和γ值,代入公式,计算出各时段的h值,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各变量的系数值与现实经济基本符合,工业总产值与利润总额在各时段都是正相关关系,而固定资产净值与利润总额的关系在有的时段为正相关,有的时段却为负相关。判定系数R2值呈由小到大的趋势,2006年以后的各时段R2值都较高,说明模型拟合度好。其中1991~2000、1992~2001及1993~2002等3个时间序列段的判定系数太低,无法通过R检验,因此将这三个时段舍弃。从最小T检验值可以看到,变量的系数显著性不强,尤其是2008年之前的各时段。这可能是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所致,但它一般不会影响模型的预测结果,因此不对其加以处理。从拟合结果可以看出,拟合方程的R2=,拟合效果较好,而F=,说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从系数T检验上来看,基本能满足显著性检验。通过对地区生产总值和集聚水平(h)做Spearman检验:r=,Sig=,说明地区总产值和集聚水平确实是高度正相关。通过图3也可看出,目前金牛区产业集聚水平对地区生产总值是正向影响,即集聚水平的上升可以带来地区经济的增长,并且这种影响还没有出现饱和效应。结合产业经济和集聚水平的关系可以得出,目前金牛区的集聚水平在产业内的饱和效应有所显现,但是对整个地区的经济贡献还是处于正向增长阶段。这可能是由于产业集聚带来的产业链效应,即产业集聚为上下游企业带来了一定效益。说明政府部门从地区经济出发还可适当提升金牛区主要产业的集聚水平,如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和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12~14]。
4结论和展望
成都市金牛区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目前以打造“工业成长第一区”作为发展战略,集中打造成都西部科技商务中心和工业总部基地,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轨道交通等产业,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应用CES模型对成都市金牛区近年来的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同时对区内产业集聚水平对产业经济及地区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金牛区产业集聚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产业集聚水平。特别是21世纪以来,在成都市和金牛区政府产业布局的调控下,在区内有效聚集了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轨道交通等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区内的产业经济及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对产业集聚水平和产业经济、地区经济的关系研究发现,目前区内的产业集聚水平对产业经济和地区经济均为正向效应。产业集聚水平在产业经济内的饱和效应有所显现,但还不明显。因此对于成都市和金牛区政府有关部门而言,还应当积极地引导区内主要产业的聚集,进一步提高区内的产业集聚水平,由此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在调控的过程中应当适当注意集聚水平的饱和效应,对区内的集聚水平应有实时的掌握,避免出现产业集聚饱和效应。
参考文献:
[1]刘剑锋,[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2):120-123.
[2]王子龙,谭清美,[J].中国软科学,2006,3:109-116.
[3]马亚南,[J].科技和产业,2008,8(10):7-9.
[4]吉亚辉,[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2):127-131.
[5]陈建军,——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6:68-83.
[6][J].经济研究,2006,11:72-81.
[7]范剑勇,,企业竞争环境与劳动生产率[J].管理世界,2009,8:65-72.
[8][J].JournalofRegionalScience,1996,36(3):417-436.
[9]高雪莲,金相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27-32.
[10]:AProductionFunctionApproach[J].PapersinRegionalScience,1982,50(1):95-108.
[11]:一项经济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2]张益丰,——一个数理分析框架[J].软科学,2011,25(7):56-60.
[13]吉亚辉,李岩,——基于产业集聚的分析[J].软科学,2012,26(3):15-38.
[14]雷宏振,[J].软科学,2011,25(4):14-18.
(责任编辑:唐杰)84766074

基于CES模型的成都市金牛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十二官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