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个人观失误看中国话语体系建设.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个人观失误看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以主体性问题为切入点、以哲学研究为载体、从文化视角批判资本主义的当代西方重要左翼思潮。然而,在其百年变迁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勾画了一个从原本“修正”、“完善”马克思主义到实质上的反马克思主义、从批判资本主义到变相捍卫资本主义的怪圈,从强调无产阶级群体意识到坚持自由主义式的个人本体论是探讨这一怪圈得以形成的重要入口。西方马克思主义个人观失误的警示意义在于,在我国当前的话语体系建设中,唯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学****借鉴自由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才有可能冲破新自由主义的话语霸权,建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个人与社会;话语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7)0100210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历经各种“补充”、“完善”马克思主义的“鼎盛辉煌”之后,日益呈现一幅看似五彩缤纷、实则迷惘低落的态势,即使2008年金融危机及反资本主义的历史契机也没能助其走出困境。这其中的原因固然众多,但他们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蜕化为抽象的个人本体论,不自觉地与自由主义
“合流”是不可忽视的理论原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失误告诉我们,在建立和完善中国当代话语体系过程中,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立足国情,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甚至自由主义的经验教训,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才有可能实现理论的自立与自强。
一、从“无产阶级意识”到“??人本体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怪圈
探索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衰必须回溯到19世纪末期。随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断成熟与壮大。出于长远利益考虑,资产阶级调整了统治策略,用提高工人福利待遇、鼓励其参政议政等措施缓和阶级矛盾。这些做法直接引发了原本看似一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伯恩施坦指认资本主义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各种观念要素、特别是伦理因素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更为广阔的独立活动范围”[1](P34),完全可以通过改良和议会斗争的方式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关键是揭示社会主义的伦理本性,引导普通个人参与到社会主义运动中来。与之相反,拉法格、卢森堡等人则认为资本主义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以无产阶级群体革命的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的判断仍长期有效,考茨基关于“社会主义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而必然的结果”的论断在当时颇具代表性[2](P44)。苏联建国后,这种强调客观经济必然性的做法被进一步强化为僵化的经济决定论。布哈林说:
“既然从实质上说一切都是合乎规律地发生的,从无原因意义上讲的偶然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那么很清楚,历史偶然性也是没有的。”[3](P40)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普通个人在历史面前是完全被动的,充其量不过是少数精英启蒙和领导的对象。
随着这种僵化决定论的弊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暴露,面对19世纪末以来主体意识不断觉醒、多元化趋势日益突显的事实,西方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条以主体性问题为切入点、以哲学研究为载体、从文化视角批判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主观化”的理路[4](P234)。原本,这是一次发展完善马克思的思想拜物教理论的重大尝试,但在与现实资本主义的交流碰撞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画出了一个从“修正”、“完善”马克思主义到实质上的反马克思主义、从批判资本主义到变相捍卫资本主义的怪圈。他们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失误是探讨这一悖论得以形成的重要入口。
卢卡奇是“马克思主义主观化”的第一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的“应然”问题。在他看来,20世纪的人类社会已经迈入多元化的新历史阶段,事实与价值的相对二分态势日益明显,不仅看待同一社会现象时,每个人会形成完全不同的价值判断,即使某一被公认为善的价值,人们仍有可能选择放弃或故意违背它。因此,摆在卢卡奇面前的主要不是社会主义“必然性”问题而是如何由“应然”转变为“实然”的问题。他的做法是在肯定经济因素“作为一种决定一切理论的决定性趋势”的同时重视无产阶级意识在社会主义由趋势转化为现实中的积极作用,以实现客观决定论与主体自由意志、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5](P313)。哲学取代经济学承担起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问题研究的重任。
卢卡奇的这一努力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它是对马克思生前触及但未充分论述的思想拜物教理论的补充与发展,也是对伯恩施坦从“伦理”视角质疑社会主义客观经济必然性的纠正。遗憾的是,由于卢卡奇起用了具有浓厚黑格尔主义特色的“总体性”概念、并坚信“理性的形式主义的认识方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个人观失误看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