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品范文“汉俳”三十年的成败与今后的革新.pdf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3年第 2期山东社会科学
总第 210期 SHANDONGSOCIALSCIENCES
“汉俳”三十年的成败与今后的革新
———以自作汉俳百首为例
王向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日本“俳谐”一词及俳谐体的观念源自中国,后来产生了日本独特的微型诗体
“俳谐”(近代以后称“俳句”)。近百年来周作人、赵朴初、林林、李芒、晓帆等人对日本俳句的
译介和创作,使汉俳在近三十多年来颇有创作声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表现为汉俳
的理论建设滞后,特别对俳谐及汉俳的美学特质的认识和探讨还很薄弱。许多作者以中国古
典汉诗词的创作思路与语言****惯来写汉俳,颇似诗词长短句;有的虽用白话,却写成了“五七
五”音节的豪言壮语、政治口号。笔者以尝试写作的百首汉俳为例,主张汉俳既然是“俳”,就
应该具有轻妙、鲜活、潇洒、超越、机智、诙谐的俳意和俳味,在题材上应该着眼于日常化、个人
化、生活化的卑俗题材,以写生、自况、讽喻、酬唱为主,务必使用俗语俳言,务求小巧轻妙、稚
气清新、化俗为雅,这样才能对中国传统古典诗词的思维惯性加以转换,对一本正经的板正、
暮气沉沉的老到,言志载道的传统士大夫气及诗词雅言的陈词滥调加以反思和清理,从而丰
富我们的诗歌表现与审美趣味。
[关键词] 俳谐;俳句;汉俳;俳人;俳味;俳谐精神;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3]02-0054-11
一、中国古代的“俳谐”与日本俳谐
“俳谐”原本是个古汉语词,后引进日本。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经历了漫长的演进和变化的过
程。
在中国,“俳谐”作为一般词语,首先是一个形容词,与诙谐、滑稽、谐趣大体是同义词。《史记·滑稽列
传》中较早使用“俳谐”这个词,并将滑稽和俳谐并举。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谐隐》:“‘谐’之言,‘皆’也。
辞浅会俗,皆悦笑也……魏晋滑稽,盛相驱扇。”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引隋代姚察说:“滑稽,犹俳谐也。”宋
代《广韵》:“滑,滑稽,谓俳谐也。”后世“滑稽”即“俳谐”,指能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俳谐”也是一个文学概念,它首先是一种文体,即“俳谐体”。“俳谐体”并不是一
种特殊的独立体裁,而是各种体裁都具有的诙谐滑稽的那一类。具体而言,汉代产生所谓“俳谐文”,魏晋以
后,由于清谈戏谑之风大盛,俳谐文也很流行。汉代的枚皋、王褒、东方朔等都有所谓“俳谐赋”,同时也有了
所谓“俳谐诗”。一般认为应璩是第一个创作俳谐诗的人,他的《百一诗》用诙谐的手法针砭时事。此后俳谐
诗络绎不绝,唐宋时代尤多,又称“戏作诗”。清人编《全唐诗》专设“谐谑卷”,收两百余首。寒山子的诗就
颇有俳谐诗的风格。宋代禅宗流行,禅宗的“游戏三昧”的人生态度、“戏言近庄,反言显正”的消除二元对立
的思维方式、“不立文字”的参禅修行的态度,使得以机锋、戏谑、嘲讽为特点的俳谐诗词流行开来,出现了黄
收稿日期:2012-01-08
作者简介:王向远(1962—),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
向为比较文学、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日关系。
54
庭坚、杨万里、苏轼等俳谐诗人,其中苏轼的诗集中以“戏”字为题的多达九十多首。北宋的张山人、王齐艘、
曹组、刑俊臣、张兖臣等人都有不少“俳谐词”,俳谐词是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外的又一种风格流派。到了南宋
时代,俳谐词创作的群体开始向市民社会蔓延。元、明两代有了“俳谐曲”。同时,一些理论家也对滑稽、俳
谐有所论述,如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唐皎然的《诗式》、宋黄彻的《巩
溪诗话》、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元王若虚的《滹南诗话》、明杨慎的《升庵诗话》、明胡震亨的《唐音癸#》、清
薛雪的《一瓢诗话》、清沈雄的《古今词话》等,认为俳谐是与正统“诗庄”相对的通俗滑稽,要求创作心态的
游戏化、创作语言的俚俗化、创作效果的滑稽谐谑化。
总之,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俳谐文学”传统。但是,俳谐文学的传统却是非主流、非正
统的。周作人在《我的杂学·十六》中说:“滑稽小说,为我国所未有。……中国在文学与生活上所缺少滑稽
分子,不是健康的征候,或者这是伪道学所种下的病根欤?”鲁迅在《“滑稽”例解》一文中也指出:“中国之自
以为滑稽文章者,也还是油滑、轻薄、猥亵之谈,和真的滑稽有别。”儒家正统的“诗言志”、“兴观群怨”、“文
以载道”、“劝善惩恶”、“成夫妇、厚人伦、移风俗、美教化”的诗文观,使正统的诗文从一

精品范文“汉俳”三十年的成败与今后的革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vip_133_cool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