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云南省2023年《医学综合》专升本真题试卷】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云南省2023年《医学综合》专升本真题试卷】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云南省2023年《医学综合》专升本真题试卷
姓名: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个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70题,每小题1分,合计70分)
1、输卵管结扎常用部位: ( ) 单选题[ ] *
A、子宫部
B、输卵管漏斗
C、输卵管峡(正确答案)
D、输卵管壶腹
E、输卵管伞
答案解析:输卵管壶腹部: 卵细胞通常在此部受精
2、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的孔是: ( ) 单选题[ ] *
A、椎孔
B、椎间孔(正确答案)
C、椎管
D、横突孔
E、骶管裂孔
答案解析: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椎孔: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围成,所有的椎孔相连,
构成容纳脊髓及其被膜等的椎管。
3、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 ( ) 单选题[ ] * : .
A、左锁骨中线与左侧第5肋间隙交点
B、右锁骨中线与右侧第5肋间交点
C、在锁骨中线与左季肋弓交点
D、右锁骨中线与右季肋弓交点(正确答案)
E、右季肋弓与剑突交点
答案解析: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其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助
弓相交处。
胆囊三角 由胆囊管(不是胆总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
域,胆囊动脉在此三角内经过,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大隐静脉注入: ( ) 单选题[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小隐静脉,在足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
至 腘窝下角处穿深筋膜,再经腓肠肌两头间上行注入腘静脉。
大隐静脉,在足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依次经内踝前方、小腿内面、膝关
节后方、大腿内侧面上行,穿深筋膜注入股静脉。在注入股静脉前接受①股内
侧静脉、②股外侧浅静脉、③阴部外静脉、④腹壁浅静脉和⑤旋髂浅静脉等 5
条属支的注入。
5、肝胰壶腹开口于 : ( ) 单选题[ ] *
A、十二指肠小乳头
B、十二指肠大乳头(正确答案)
C、十二指肠球部
D、胰管
E、副胰管
答案解析:肝胰壶腹(vater壶腹 ),再斜穿十二
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距切牙 75cm。
: .
6、下列对膝关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单选题[ ] *
A、由股骨、腓骨和胫骨构成
B、内部半月板呈O型
C、外部半月板呈C形
D、关节外有内外交叉韧带
E、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膝关节 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膝关节囊薄而松弛。是人
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 (内 C 外 O)。
7、维持子宫颈正常位置,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是: ( ) 单选题[ ] *
A、子宫阔韧带
B、子官圆韧带
C、子宫主韧带(正确答案)
D、骶子宫韧带
E、盆底肌
答案解析:子宫的固定装置:子宫借①韧带、②阴道、③尿生殖膈和④盆底肌等
保持其正常位置。
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有:
:此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子宫阔韧带可分为子宫系膜、
输卵管系膜和卵巢系膜三部分。
:此韧带主要维持子宫的前倾。
:此韧带是维持子宫颈正常位置,防止子宫脱垂的主要结构。
:此韧带向后上牵引子宫颈,与子宫圆韧带协同,维持子宫的前
倾前屈位。
8、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内的产生: ( ) 单选题[ ] *
A、蛛网膜颖粒
B、室间孔
C、上矢状窦
D、脉络丛(正确答案)
E、中脑水管
答案解析:脑脊液大部分由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分泌产生。 : .
9、食管的第二个狭窄距中切牙: ( ) 单选题[ ] *
A、15cm
B、25cm(正确答案)
C、40cm
D、60cm
E、70cm
答案解析:食管有 3 处生理性狭窄:
①第一处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距切牙约 15cm;
②第二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 25cm;
③第三处狭窄在食管穿膈处,距切牙约 40cm。这些狭窄处是异物滞留和肿瘤的
好发部位。
10、12对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是: ( ) 单选题[ ] *
A、三又神经
B、滑车神经
C、迷走神经(正确答案)
D、动眼神轻
E、舌下神经
答案解析:滑车神经为运动性神经,是最细的脑神经,从脑干后面发出的唯一一
对脑神 经,连于脑干背侧。
11、临床上气管异物易坠入:
[单选题]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左主支气管细而长,走行较水平; : .
右左长左水平,右粗右短右陡直易坠入)。右左长左水平,右粗右短右陡直易坠入)。 主支气管短而粗,走行较陡直,因此气管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口诀:左细
12、内囊损伤可引起: ( ) 单选题[ ] *
A、感觉性失语
B、运动性失语
C、失语症
D、失写症
E、三偏综合征(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当内囊损害范围较大时,
可导致对侧偏身感觉缺失和对侧偏瘫以及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即临床上
的“三偏”综合征。 对侧偏瘫:损伤的是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对侧偏身感觉缺失:损失的是丘脑中央辐射。
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损失的是视辐射
13、桡神经受损的表现: ( ) 单选题[ ] *
A、爪形手
B、猿手
C、翼状肩
D、方形肩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腋神经支配三角肌,腋神经损伤表现为“方形肩"。
尺神经损伤表现为“爪形手”。
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征”
正中神经受损表现为猿手。
14、射精管的开口位置在: ( ) 单选题[ ] *
A、尿道球部
B、膜部
C、睾丸部
D、前列腺部(正确答案)
E、精索部 : .
答案解析:射精管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的尿道嵴上。
15、下列结构中不属于膜迷路的是: ( ) 单选题[ ] *
A、蜗管
B、膜半规管
C、椭圆囊
D、球囊
E、听小骨(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膜迷路由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 管四部分组成
16、视神经盘处无感光细胞称为: ( ) 单选题[ ] *
A、视神经盘
B、生理性盲点(正确答案)
C、黄斑
D、盲部
E、视神经乳头
答案解析: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 处有一黄色小区,称
黄斑。黄斑的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处。
17、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是:( )
[单选题]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
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是薄束核和楔束核。终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是丘脑腹后外侧核。其发出的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
: .
18、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 ) 单选题[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位于左、右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 之间,称膀胱三角。
19、进出肾门的结构被结蹄组织包绕构成: ( ) 单选题[ ] *
A、肾蒂(正确答案)
B、肾段
C、肾门
D、肾动脉
E、肾静脉
答案解析:进出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肾蒂,
左侧肾蒂长,右侧肾蒂短,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
肾盂;由上到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由肾门伸向肾实质内的腔隙称肾
窦,内含肾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神经、淋巴管
及脂肪组织等
20、腹主动脉发出的不成对脏支中,属于腹腔干发出的分支是: ( ) 单选题[ ] *
A、肠系膜下动脉
B、回结肠动脉
C、阑尾动脉
D、肝总动脉(正确答案)
E、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答案解析:腹主动脉发出的
成对脏支包括:①肾上腺中动脉;②肾动脉;③睾丸动脉;④卵巢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有: (1)腹腔干,又分为①胃左动脉;②肝总动脉;③脾动脉。
肝总动脉又分为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固有动脉又分为左肝动脉和右肝动脉,分别进入肝左、右叶。
胃十二指肠动脉经胃幽门下缘分为胃网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 .
脾动脉发出: ①胰支供应胰体和胰尾; ②胃短动脉,供应胃底;
③发出胃网膜左动脉沿胃大弯右行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
♦胃网膜右动脉和胃网膜左动脉供应胃大弯;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供应胃小 弯。
(2)肠系膜上动脉 主要营养横结肠,主要分支有: ①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②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 ③回结肠动脉 营养回肠末端、盲肠、阑尾和升结肠。
④右结肠动脉 营养升结肠。 ⑤中结肠动脉 分支营养横结肠。 (3)肠系膜下动脉
主要营养降结肠,主要分支有: ①左结肠动脉 营养降结肠; ②乙状结肠动脉
分支营养乙状结肠; ③直肠上动脉为肠系膜下动脉的直接延续,分布于直肠。
21、关于脊髓描述正确的是: ( ) 单选题[ ] *
A、颈膨大位于第2腰节至第3骶节
B、成人脊髓下端平对第1腰椎下缘(正确答案)
C、颈、胸和腰神经根形成马尾
D、脊髓下瑞变细为终丝
E、脊髓有26个节段。
答案解析:A、颈膨大,自第 4 胸节至第 1 腰 节;腰骶膨大,自第 2 腰节至第 3 骶节。
B、成人脊髓下端平齐第一腰椎 下缘(小儿平第三腰椎)。
C、腰、骶、尾部的
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围绕终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距离,它们
共同形成马尾。
E、脊髓共分 31 节,即颈髓 8 节、胸髓 12 节、腰髓 5 节和 1 个尾节。
22、心的正常起搏点是: ( )
单选题[ ] *
A、房室束
B、心尖
C、房室结
D、窦房结(正确答案)
E、左心房
答案解析:心传导系统包括①窦房结、②结间束、③房室结、④房室束、⑤左右
束支 和⑥Purkinje 纤维。
云南省2023年《医学综合》专升本真题试卷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