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5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
考试说明原文: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一、专题概析
[ 总体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
第1课: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的主要主张
治理思想: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这些思想的光辉早就在古代社会散发着光芒,让我们共同去探寻它们的源头。
[新课导入]
一、“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形容学术流派的纷杂。《史记》中按照诸子学说的主要倾向,将其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1、概念解析:书P7知识链接
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相互吸收的形势。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 在思想文化领域,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5) 科技上,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
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一)儒家学派:
1、孔子:
ⅰ孔子生平:
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为“至圣”。
自小勤奋好学,受到良好的教育。
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担任司寇(最高司法长官)。
后仕途失意,周游列国达十四年;
晚年,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6.31 MB
  • 时间201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