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寓“育人”于“教书”.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寓“育人”于“教书”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者,“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基本任务,教书和育人不可分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整个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得,也要重视他们精神内涵的提升。
一、率先垂范,提升师德修养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学生会处处模仿他们的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影响着学生。小学生有着明显的模仿性,特别容易模仿他们长期接触且敬佩的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举止、态度和情感是他们的榜样,起着示范作用。学生模范着教师的言行,从中学****着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惯,在潜移默化中,教师影响着学生个性和品德的形成,实现德语的渗透。因此,面对学生时刻关注的眼神,教师应在课堂内外都保持言行一致,时刻提升并展示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引领学生成长。
“曾子杀彘”的故事家喻户晓,曾子正是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著名的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教师的宽容和爱心有强大的教育感染力。教师对他人帮助的一句感谢,对学生犯错的一份宽容,对周围人的一句关切
……事虽小,却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着学生的内心,影响着学生品德的成长。
二、挖掘教材,以课堂为主阵地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展现着德育的各方面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有双“慧眼”,认真钻研教材,从中挖掘德育素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把德育教育渗入课堂教学中。
1、品词析句渗透德育。语言文字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都可能具有情感或道德色彩,教者通过挖掘文本的谴词造句,引导学生感悟品读语言的深层内涵,便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素养。
比如二年级课文《沉香救母(一)》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浑身就增添了力量”一句,通过品位“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武练功”、“腰酸背痛”五个成语,学****沉香的不畏艰险,不向困难屈服,做个勇敢的有孝心的人,领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又如教学《木兰从军》一课,感悟第二自然段中木兰得知征兵文书有父亲名字时的一系列心理、动作是本文重难点,教者可以扣住“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等词语,指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让学生对为国分忧、关爱家人的木兰产生由衷的敬佩,引导学生学****木兰爱国奉献的优秀品质。
2、课堂生成渗透德育。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教学机智与学生学****智慧相互碰撞的过程。教师通过掌握学生学情,预设教学环节,但课堂生成是不可预测的,这就需要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经验和智慧及时发现并抓住德育渗透点,实现道德教育。
在听课活动中,有一位教师教学一年级课文《这儿真好》,课文第三段预设让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小熊种树的辛苦,启发学生学****小熊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可就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学生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都觉得熊是最爱偷懒的,我们都叫它‘懒熊’。它怎么会那么辛苦地种树呢?”于是整个教室的孩子嘀咕开了。这是

寓“育人”于“教书”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isuamd34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