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君子三戒》课件幻灯片.ppt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君子三戒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疏通文意
词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  其诸:大概、或者,表示不肯定的、揣测的语气。
乎:相当于“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良恭俭让的态度而得到的,(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思考讨论
1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闻知这个国家的政事,按照子贡分析原因是什么? 
2 、对于同学问道孔子是自己主动寻求还是诸侯国君主动告知其政的问题,子贡有没有正面回答?他强调孔子不同别人主动寻求闻政的方法究竟是什么?
3 、对于孔子“闻政”之事,你赞同子贡的看法吗?为什么?
明确
1、因为他有温顺、善良、庄敬、节制、谦让的美德。
2、子贡其实对此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强调他的方法也很特别;这种特别的方法就是凭借自己美好的人格魅力把对方吸引过来,告知其政。
3、我不赞同子贡的看法。首先孔子在政治上是积极的,他周游列国就是要推行自己的所谓“仁政王道”,而当时其他诸侯国却很少买孔子的账,他是在政治上很失意落魄才办学搞教育的。因此子贡这样说,只是为了美化老师,歪曲了历史事实,夸大了所谓“圣人”的人格力量。
思考:孔子“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在现代社会的待人接物中有怎样的进步意义?
温和善良,恭敬有礼,俭朴谦让,既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是当今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条件,任何时候人们都需要和接受这种基于人性美好的态度。它的进步意义就在于,它是与人为善的,又是平等的,真诚的,讲求实际的,它符合文明社会的要求,因而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评析】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疏通文意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疏通文意
其道:正当的方法。其:指示代词。
不处:不在一起,不接受。
得之:应为“去之”。 不去:不除掉,不摆脱。 恶乎:于何,从哪里,在哪方面。
终食之间:一顿饭没吃完的时间。
1 、从这节可以看出孔子的富贵观有哪两个要义?而后人对哪个要义作了过分的强调? 
2、 如果把他这个富贵观概括为一个成语的话,那么这个成语是什么? 
3 这一节写富贵观,重点还在最后一句话里,其意思就是要求君子应该怎样?如果用个后来孟子的话来说,就叫什么?
思考讨论
明确
1一、追求富贵,摆脱贫贱本身是正当的;二、追求摆脱要选择合理合法的途径。后人对后一个要义过分强调,导致对一个要义的遮蔽忽视,往往逼人伪善。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就是要求君子坚守仁道,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君子三戒》课件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yinyzha
  • 文件大小1.74 MB
  • 时间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