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经济兴衰--扬州.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经济兴衰
————扬州
作为一个扬州人,她的兴盛让我骄傲,她的衰微又让我痛心!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和西安,北京这些城市不同,扬州的经济崛起并不是和封建帝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她的崛起完全是靠自主的发展自我的运动。
扬州具有某些欧洲中世纪“自由市”的特点,20世纪以前的扬州经济发展依赖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
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运河的交汇处。京杭运河连接了北京和杭州,其意义在于连接了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和经济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京杭运河是一条从北向南的河流而长江却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长江把中国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农业地区湖北湖南连接到了京杭运河这条经济动脉。因此,长江和京杭运河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命脉。受益于此,扬州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历史的车轮随着扬州滚滚向前。
中国的传统战略物资——盐,同时推动了扬州经济的发展。传统中国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政府能够控制盐和铁,政府就能控制全国的经济。对于专制者来说,这也意味着控制了潜在的敌人的进攻能力。因为敌人的士兵就会得不到足够的铁来制作兵器而也无法得到足够的盐作为给养。政府指定扬州作为盐的集散地因为扬州正好位于京杭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扬州附近的盐场生产了海盐之后运输到扬州。在扬州,盐商们把盐贩卖到全国。虽然在清朝时政府允许了私盐买卖,但是统治者依然严格地管制着。所以,扬州的盐商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京杭运河和盐,两种互利的因素共同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奠定了经济大都的地位。
让人心痛,让人心酸。曾今的盛世不再,曾经的繁华已逝。只留一叶扁舟,孤独飘荡。
地理位置的变迁,交通条件的变化,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大运河向来水源不丰,常年从黄河引水,但黄河泥沙甚多,对大运河道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道光初年,大运河已是“底高一丈数尺,两滩积淤宽厚”。扬州依赖着运河便捷的水运,成为了两淮盐业的中心,然而,成也运河败也运河。道光五年(1825年),黄河泛滥,夺淮入海,从黄河至长江一线的运河全被泥沙淤成平地,漕运、盐运被迫中断,江南的粮食不能及时运往京城。翌年,运粮船只能改由海道经黄海、渤海运抵京师。近代以来,常年的运河整治由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下去,导致漕运体制趋于瓦解。运河漕运功能的丧失,使扬州的命运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运河的阻塞,使扬州失去了水运的霸主地位,上海逐渐取代苏杭,成为了近现代水路的霸主。
1912年,从南京到天津的铁路完成建设,彻底的取代了京杭运河在中国的作用。扬州的先天优势不再,预示了她近代经济的毁灭。
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控制了南京作为太平天国的运动的首都。南京大概距离扬州只有100公里。因此扬州地区就成为了太平天国战争的主战场。三年以后,扬州被太平军占领,此后又两次遭遇叛军攻打。当地绅士举家被杀,甚至一些普通人家也是如此。战斗一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结束才停止。因为战争,盐不能由运河运输所以生意人就把盐运送到上海,由上海经过海运绕过太平天国占领区而运送到全国各地。上海成为了盐业新的集散地。
在盐业上扬州再也没有了竞争的实力。
扬州经济从我这个现代人的眼光看是必然的。
扬州是典型的商业城市,古代扬州以商业发展为主体,近代扬州仍以商贸为中心,社会资金在工业的投资中占据相当小的份额,据资料统计,商业资本占了扬州资

经济兴衰--扬州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