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江城.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消失中的江城
---------一位西方作家在长江古城探索中国
彼得·海斯勒(何伟)
“涪陵是我开始认识中国的地方,也是让我成为
一位作家的地方,在那两年的生活是一种重生:它
把我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讲在师范专科学校教书,在县城与当地居民交往,在长江沿线旅行,在酒桌上的应对,以及如何学****汉语和当地方言。其中当然有文化冲突,价值冲突,关键是作者持坚定的试图理解的态度,最后几乎演变成欣赏,不过也有几处确实属于无可奈何。
创作背景
1996年8月的尾声,27岁的彼得·海斯勒和他的同伴亚当·梅勒乘船从重庆抵达涪陵,作为一名美国“和平队”派遣教师来到涪陵师专教授英文。此后两年间,他以“何伟”这个名字开始在偏僻的江畔小城涪陵生活。
1998年海斯勒离开涪陵,开始创作《江城》,记述他在涪陵的见闻以及他对中国的认识。
推荐理由
“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
有趣的东西文化差异现象
换一换口味
参考话题

90年代对我们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它是美好的童年时光,也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开始。90年代有太多事情发生了,我想这本书中总会有一处勾起你的回忆,比如说香港回归,***离世,98年长江洪水等等。请结合本书,聊一聊你对90年代中国的记忆。

关于中国,作者既是一个参与者,又是一个旁观者,正是这种独特的视角令作者笔下的中国更加客观而真实。通过这本书,你有没有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有新的认识?请谈一谈,和大家分享一下。
1. 集体主义局限于小团体,繁密的社交圈同时也成为一种界限。他们既是包容性的,也是排他性的。
2. 和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爱国精神一样,激发它的除了真正的和祖国息息相关的感觉外,还有无知和恐惧。
3. 长江有太多的历史,以致让你无法幻想哪里有原始的大自然。
4. 当中国人谈到国家大事时,他们喜欢用“我们中国,你们美国”。这是中文的一个小小的,但是十分重要的怪癖,每次政治性讨论都迅速两极化。美国的一边,包括成功与失败,都变成我个人的事情。
5

消失中的江城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133 KB
  • 时间201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