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儒家孝文化的内涵以及当代价值.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儒家孝文化的内涵以及当代价值
摘要:儒家“孝”观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中国人的根本价值观。一度“孝”文化被当作封建糟粕而受到遗弃,传统孝文化经历了一场灭顶之灾。改革开放后,纠正了那种以“孝”为封建糟粕的观念。但是西方家庭模式与家庭观念也影响中国人的家庭伦理观,使得传统“孝”文化再一次受到严重的冲击与颠覆。所以,倡导“孝”文化的回归,发挥其积极因素的作用,对于人们自身修养与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孝文化;思想内涵;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156-02
儒家孝观念最早见于《尚书》,孔孟将这种自觉的孝观念理论化而成一套孝理论,最终成为一种硬性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假托孔子与曾子师徒对话的《孝经》是其完整形态。孝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对中国人的行为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无形中规范着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宇宙观念,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行为准则。著名的德国传教士花之安()甚至将之评价为“中国人思想的中心和对世界的贡献”。
一、孝文化的内涵

《论语?学而》里记载: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在孔子哲学中是指那些道德高尚的人,当代哲学家余英时先生认为孔子之“君子”是“一种道德的理想”,是做人的基本要求[1]。也是君子所务之“本”,是“仁”之根本。作为孔子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仁”具有丰富的内涵。《论语?述而》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程子注曰:“为仁由己,欲之则只,何远之有?”[2]可见,“仁”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情感,是人类一种自觉的价值观,它与生俱来,不由外铄。劳思光先生也认为,“仁”乃视人如己、净除私累之境界,此“自觉境界,不假外求,不受约制,为‘自我之主宰性’[3],而它却本之于“孝”,故而,孝乃人之仁德的源头,是人类所具自然属性和道德属性的必然要求。“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应该说,最初的孝文化是人类一种原生态的自然情感,是人对父母生养之恩的一种回馈。
钱穆先生曾经说过,“孔子孟子均教人孝,这不是孔孟存心拿孝的观念来约缚人,孝亦只是人性的一种自然要求。”《诗经?小雅?谷风之什?蓼莪》亦云:“蓼蓼者莪,菲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里流露无余的反哺之情与报恩之意感人肺腑。它既体现了一种生命的根源意识,又表征着人类源于动物而又超越动物性的关系与情感。时过境迁,文化自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孝文化虽然显示出其内在的弊端,但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其对于生命之源的理性思考,仍然值得无数中国人去探究,去传承。
、能养、有敬
《论语?学而》说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思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孝”,有此原则:其父在世的时候,观察此人之志向;其父去世之后,观察此人之行为,如果其父去世三年之后,此人仍然不改其志向与行为,那么就可以说他是个孝子了。可见,古代对于“孝”的标准之一是“无违”,不违背父亲的意愿。《论语》

论儒家孝文化的内涵以及当代价值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dmzug14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