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本真数学课堂的的朴素追求.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苑探索本真——数学课堂的的朴素追求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使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反思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在某种程度上被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弄得变了味。存在诸如使用教材随心所欲,设计教学活动崇尚花样,运用教学媒体弃旧崇新等等做法,追求外在表面的变化,没有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由此冲淡了数学课的数学味,削弱了重点、难点,降低了时效性。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向着“简单常态、朴实有效”的方向发展,使数学课从“花哨”回归“本真”。一、情境创设——莫“反客为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新课的引入要体现生活性、故事性、趣味性,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开始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且下大力量创设各种形式的问题情境,有的利用讲故事,有的利用动画……但是效果却不十分理想。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课件出示动画片西游记片断:“孙悟空找到一个西瓜,八戒高兴得拿起来就要吃,悟空说,慢着,这个西瓜得我们四个人分着吃,给你四分之一,八戒忙说,不够、不够,我要八分之一,师徒三人听后哈哈大笑。”教师问:“他们笑什么?”这个动画情境中的确蕴含着分数的数学问题,但是这样精彩的故事情景过后,学生表现对动画片的欣赏意犹未尽,而把其中的数学问题放在了次要位置。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好奇心、求知欲,但是,如果我们过分的渲染情境,或者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那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失去重心,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在通过各种渠道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要过度的渲染情境,避免学生在精彩的情境中迷失。二、联系生活——莫“喧宾夺主”“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做法。有的牵强附会,或生拉硬拽;有的不加选择,照搬生活场景,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有的将二者混为一谈,将“数学课”上成“生活课”。在这些课堂上,教师热衷于联系生活,课始创设生活情境,课中联系生活实际,课末解决生活问题。生活的气息,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仿佛数学课堂的主角不再是“数学”!如有一篇《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案例,作者这样联系生活:歌谣引路(播放录音)“同学们,我叫小青。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每天早晨,喊我起床的是妈妈,给我买早点、冲牛奶的也是妈妈。送我上学的是爸爸。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妈妈”。2、认识规律出示:6×18+6×7○6×(18+7)20×15+20×9○20×(15+9)师:先计算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较他们的大小,你发现什么?生:左右两边结果相等。师:联系上面的故事,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这两个等式就是小青唱的那首歌:“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和妈妈。师:真的吗,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生:第一题中,6是我,18是爸爸,7是妈妈,爱就是乘。6乘18就是我爱爸爸,6乘以7就是我爱妈妈,6乘18加7的和就是我爱爸爸和妈妈。师:说得太精彩了!教学例题:(18+7)×6○18×6+7×620×(15+9)○20×15+20×9师:这两个等式是否也能用小青的唱的那首歌来表示呢?生1:只有第二小题能用,只不过变成了:“我爱爸爸和妈妈,我爱爸爸,我爱妈妈。”生2:

本真数学课堂的的朴素追求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1968104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