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中外教育史重点知识笔记.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16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9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学李老师 QQ : 996761078 勤思考研:业精于勤,形成于思第二部分中外教育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教育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一)教育起源于学校萌芽的传说 1 .教育起源问题是教育史与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探讨教育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对此问题中外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 (1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 美国教育家桑代克。他们都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 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它的提出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但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目的性和社会性, 没有认识到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仅从外在的行为角度解释教育的起源,从而将之生物学化,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2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史学家孟禄。他批判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认为它没有解释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认为, 在原始社会中, 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教育的发生都是“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教育形式和方法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的无意识的模仿。他的这一结论从本质上讲, 认为教育起源是人类的类本能, 而非文化和社会。至于人类的类本能与动物类本能的区别是什么,他未曾涉及。(3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它在批判生物起源论与心理起源论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形成。源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的理论, 他们认为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延续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向年轻一代传授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 教育就是在传授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这一观点在我国学术界及前苏联影响深远。教育学李老师 QQ : 996761078 勤思考研:业精于勤,形成于思(4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最早提出,他在《新教育大纲》( 1930 )一书中指出“教育的发生只限于当时当地的民众实际生活的需要,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之所以有这种想法, 因为他认为人类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除劳动经验外, 还有一些如集体风俗、行为****惯等需要传授给下一代, 而这些至少不能纳入劳动范畴, 为准确期间提出这种看法。此外, 还有许多不同提法,如“教育起源于人类自身的发展”、教育的神话起源说等。从上面的各种起源说中, 我们可以推断出原始社会教育的几个特点: 第一, 无私有财产, 无阶级; 第二, 教育目的是为了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 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进行, 没有专门人员与结构,教育手段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观察模仿。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学校则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 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社会生产日益发展, 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 社会事务日益复杂, 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文字产生, 有了更便利的学****条件和丰富的学****内容, 这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于是学校便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早期。 2 .关于学校的传说,首先,氏族部落联盟时,凡宗教仪式和公众集会,必有音乐。音乐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显贵者重视音乐修养, 他们的子弟均受乐教。乐师掌管音乐事务,日常演奏之地亦为实施乐教之地,这个场所称之为成均,成均并非劳动场所,所进行的教育不以生产劳动为内容,教育和学者已脱离生产劳动,成为专门从事学****的人。其次,古史中还有虞氏之学为“痒”的传说。孟轲说:“痒者,养也”,在氏族公社中,教育年轻一代任务, 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人承担, 这种活动就要老人方便, 一般在养老地方进行, 所以痒也为教育场所。由此可见, 成均或痒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的多种活动的机构, 包括当时的教育活动在内, 虽然不是正是学校, 但它开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活动, 为以教育学李老师 QQ : 996761078 勤思考研:业精于勤,形成于思后专门教育机构产生奠定基础。(二) 西周的教育制度 1.“学在官府”西周教育制度的显著特点, 其表现有二: 一是官师合一, 有国家职官掌握学术, 担任各级学校的教师; 二是政教合一, 学校既是施教场所, 有时进行政治活动的官廷, 教育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分, 表明当时教育与政治紧密联系。至春秋时, 私学兴起, 学术下移,此种状况被打破。 2. 大学与小学西周小学见载于青铜铭文。贵族子弟幼时通常受家庭教育, 教以基本常识和待人接物的礼数。8 岁始离家人入小学, 小学在王宫旁边, 王宫侍卫官师氏、保氏为小学师长。小学教育包括德、行、艺、仪, 尤重孝亲父母、友尊贤良、顺事师长一类德行的修养, 以为造就有德行、武功的未来统治者打下基础。大学教

教育学考研中外教育史重点知识笔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yinyzha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