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小儿药证直诀》诊疗学术思想探析.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儿药证直诀》诊疗学术思想探析

  摘要 钱乙在诊疗儿科疾病过程中四诊合参,首重望诊,提出面上诊和目上诊。她继承前人脏腑辨证理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首创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并创建五脏补泻诸方;在遣药制方中灵活利用,善化古方,创制新方。
  关键词 钱乙; 儿科; 学术思想
  钱乙,字仲阳,北宋山东郓州(今东平)人,是齐鲁著名医家之一,其所传《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全书共分3卷,上卷论脉证论治,中卷载医案23例,下卷载诸方药,其学术思想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现对本书的诊疗思想探析以下。
  1 诊疗
  钱乙归纳出儿科病证六种常见脉象“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直诀·小儿脉法》)。不过因为患儿“多未能言、言不足信”“脉微难见”,所以在诊疗方面钱氏把“必资外证”列为四诊之首,在望诊上重视面上诊和目内诊。在望面色中指出“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赤者,热也,随证治之”(《直诀·面上证》)。其五色应五脏的色诊规律沿袭至今。如赤者主热,白者主寒、主虚,青者属肝热或惊风,黄色属湿热或脾虚泻利,黑色属肾虚或寒痛。在望目中提出“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直诀·目内证》),“吐泻昏睡露晴者,胃虚热。吐泻昏睡不露晴者,胃实热”(《直诀·杂病证》)。
  另外钱氏还注意望吐泻物诊疗疾病,如“吐乳,泻黄,伤热乳也。吐乳,泻青,伤冷乳也”(《直诀·吐乳》),“吐泻乳不化,伤食也”,“吐沫及痰,或白、绿水,皆胃虚冷”,“吐稠涎及血,皆肺热,久则虚”,“泻黄、红、赤、黑皆热,赤亦毒”,“泻青白,谷不化,胃冷”(《直诀·杂病证》),从而判定内脏之寒热虚实。
  2 辨证
  钱氏在继《内经》《难经》《金匮要略》《千金方》等脏腑辨证基础上,首创儿科五脏辨证纲领,说明“五脏所主”,以使人知其常,立“五脏病”,而使人知其变。“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烧,饮水而摇;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咬牙,多欠气。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肾主虚,无实也”(《直诀·五脏所主》)。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关键证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定脏腑的病理改变。钱氏在以“五脏为纲”的辨证理论指导下,临证时亦从五脏分证着手,如小儿诸疳,“肝疳,白膜遮睛。心疳,面黄颊赤,身壮热。脾疳,体黄腹大,食泥土。肾疳,极瘦,身有疥疮。肺疳,气喘,口鼻生疮”(《直诀·诸疳》)。同时将五脏配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联络起来讨论,她指出“肝脏病见秋,木旺,肝强胜肺也,宜补肺泻肝。肺病见春,金旺,肺胜肝,当泻肺。心病见冬,火旺,心强胜肾,当补肾治心。肾病见夏,水胜火,肾胜心也,当治肾”(《直诀·五脏相胜轻重》)。
  在后世的儿科学家中,受钱氏学术思想影响最大的当数明代儿科学家万全。万氏在钱乙五脏辨证论的基础上提出小儿五脏“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
  3 诊疗
  钱氏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肌骨嫩怯”“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其病理特点是“易虚易实,易

2021年《小儿药证直诀》诊疗学术思想探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