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二十世纪十位名家谈吟诵.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八九岁时听见隔壁书房底老先生交给学生们念诗,我非常地喜欢,现在还记得他所念底“东壁图书府”那一句底音调,谱出来是?6 ??— 65,“东壁图书府”属前四个音符,“书”字音延长两拍,“府”字属于后两个音符,那首五言律诗, 并不算高明,调子也不见得优雅,那位老冬烘先生也并不懂诗,只是这种方法, 藉着音调帮助学生背诵底方法,确实很可取底。倘若叫一位懂诗而又知音底先生教给学生念诗,或唱诗,我想,学生对于诗底领会更要深刻些了。在西方人所组织的文学会中,诵读及背诵都被看作很好总要底事,并不是没有缘故底。——采真《文学底诵读与赏鉴》(载:采真译:《怎样认识西方文学及其他》, 朴社 1927 ) 我国文学书籍至为繁杂。有宜于浏览而不必熟读者,如劄记、通考、典志之类。有宜于熟读,决非默诵一过,所能完全领会者,如经、子、四史、专集等是。即以可读之书而论,种类甚多,结构不同,性质亦各有差异;近复有文言、语体之别。是****朗诵法者,于风格之辨别、体裁之区分,皆不能不三致意焉。以组织、格调、节奏、声韵之异,读法亦当分为吟、诵、咏、讲数类。且吾国文字为单节语,其音读以地域及时代之影响,致使南北有别,古今不同。而历代音韵学家言反切者,标新立异; 各不相谋,用字既不画一,而系统亦颇紊乱。四声五声之论,双声叠韵之议,亦纷乱难辨。至于文法之说明、句读之解释、声韵之研究,皆有助于朗诵法之练****实为吾人所不可忽略者也。诗词歌曲,声韵和谐,格律严整;而散文之于修辞练句,亦备极精密。吾人读书,于发声出音当力求其准确,行腔使调亦必竭尽圆润之能事,方能尽量体会, 传神入妙也。………………………………尔来一般讲授国文之教师大都偏重于解释、分析,而不注意于吟、诵、咏、讽;但求说明所选诗文中字句之精练、格律之严整、造言若何、创意若何,便自谓研究之能事已尽矣。实则,篇中之抑扬、含蓄、幽默、渊雅处,皆未曾提及; 而学者亦无从领悟。盖因诗词文赋莫不有声有色。色可得而讲授;声则非吟、诵、咏、讽,不能领悟。其风度之隽雅、情致之美妙、与夫旨趣之深远,皆非诵之于口,得之于耳,不能传授于心也。——黄仲苏:朗诵法(载《华年》,1932 年第 26期) 在教室内通读,该用宣读法,前面已经说过。讨究完毕以后,学生对于文章的细微曲折之处都弄清楚了,就不妨指名吟诵。或者先由教师吟诵,再令学生仿读。自修的时候,尤其应该吟诵;只要声音低一点,不妨碍他人的自修。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方法。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讨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 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一般的见解,往往以为文言可以吟诵,白话就没有吟诵的必要。这是不对的。只要看戏剧学校与认真演****的话剧团体,他们练****一句台词,不惜反覆订正,再四念诵,就可以知道白话的吟诵也大有讲究。多数学生写的白话为什么看起来还过得去,读起来就少有生气呢?原因

二十世纪十位名家谈吟诵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