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仁学作用于中医教育论文(共3506字).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仁学作用于中医教育论文(共 3506 字) 1 仁学的基本内涵“仁”的基本内涵, 即孔子所倡导的博爱精神。《说文解字》曰:“仁, 亲也, 从人从二。仁, 亲爱。”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 独则无耦, 耦则相亲, 故字从人从二。”人们生活在社会上, 永远会与周围的人们和事物产生联系, 仁学正是以发展的眼光为我们解答了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联系。“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强调了个人要保持反身内省的态度, 寻找心灵带来的力量, 而不应一味的向外求索。仁者爱人的具体方式即是“: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体现了仁学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 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体现了儒家仁学的人道主义色彩, 与中医文化倡导的“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不谋而合。中医“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的职业操守,“天覆地载, 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的重视生命的思想,还有“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济世情怀,无一不是仁学的体现。从仁学思想入手, 可归纳出古代中医医德形成的两方面因素: 一是自我的提高与发展, 二是向外的拓展。2 种因素共同造就了中医医生“大医精诚”的价值观。 2 仁学思想在中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医学生医德素质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学无一不是为了完善道德、人格、社会应运而生的。其中儒家的仁学思想构成了中医伦理学思想的核心。上古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 一日遇七十毒仍坚持不懈, 成为中药学创始人。东汉末年, 张仲景在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连年瘟疫,其宗族 200 余人不到 10 年死于疫病者达 2/3 的情状下, 勤求古训, 学医救人, 不断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治病救人, 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 为后世中医辨证论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末医家吴又可, 也是在全国瘟疫大流行, 外敌入侵的社会现状下, 毅然决然的走在了抗击瘟疫的第一线, 亲历了每一次瘟疫的流行, 积累下丰富的资料, 撰写了《瘟疫论》一书, 总结提出了“疠气”致病学说, 这在世界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神农、张仲景和吴又可的医德思想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形成以“仁”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人命至重, 有贵千金”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 中医教育素以人文和科学教育并重著称, 加强“仁”观念的教育,有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弘扬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医德医风, 全面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 有利于医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医理论及思想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仁学思想重视程度日渐式微, 加之各种意识形态的不断灌输, 思想混杂。中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更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它汲取了秦汉以前的天文、地理、数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成果, 在我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指导下, 总结临床医疗实践,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 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体系, 成为独特的医学表现形式。传授中医理论是中医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是使学生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中医医理、自如运用中医方法的根本途径。接受这些理论体系也需要一个平和的心境, 孔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思无邪”。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 才能把这些哲学思想与实践科学有机结合, 体悟其中的真谛。

仁学作用于中医教育论文(共3506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