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齐国服饰对后世的作用探析(共3958字).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齐国服饰对后世的作用探析(共 3958 字) 本文当历史变迁到齐国之后,齐国人追求时尚成风,礼制也被流行淡化,上层社会的装束也影响着服装的审美,正所谓“上有所好, 下必甚之”。《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记载:“齐桓公好服紫色, 国人皆好服之”导致紫色价格昂贵;《史记? 苏代怡燕王书》“齐紫, 败素也, 而价十倍。”看着紫色价格如此昂贵, 齐桓公甚感担心, 问管仲怎么办。管仲说:“君欲止之, 何不试勿衣紫也? ”于是公谓左右曰:“吾甚恶紫臭!”当天宫中无服紫者,次日,城中无服紫色,三日,国中无服紫色。韩非子讲的故事反映了当时齐国上层人物对礼数的逆反心理。对传统礼教的是一个颠覆。色彩上紫色颠覆了传统朱色而引起流行, 齐国尚紫色对后世服装色彩产生影响深远。后代紫色脱离卑贱从而成为正色。春秋时期各国衣冠服饰的等级差别已经标准化和教条化。齐国工商业发达, 工商业者为了适应社会及人们审美消费观的变化, 必须时常翻新商品的花样, 齐人逐渐养成趋时嗜新的风尚。“不慕古、不留今, 与时变、与俗化”( 管子? 正世篇)。齐人常常开辟一代新潮流, 如齐国人喜欢巨冠, 常常显达高贵的冠戴在帽子上。在齐国时期, 当时的齐人女子有着男装的现象,据《宴子春秋? 内片杂下》记载,“女子而男子饰者, 断裂其衣带, 相望而不止者何也?君使服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 而买马肉于内。”公曰:“善”使内勿服, 而国内莫服之。齐国这种开放的对后世也产生很大影响, 如唐代服装不断推陈出新, 女子穿男装在唐代也形成一大特色。女着男装反映了一个国力强大与开放对服装产生的直接影响。齐国服饰形制带钩是先秦时期常见的装饰,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 就曾出土了玉带钩。商周时期的腰带多为丝帛所制的宽带,《礼记? 玉藻》说绅带的长度“士三尺, 有司二尺有五”。绅即丝带束紧腰部后下垂的部分。女子的腰带也用丝质,下垂部分名襳褵。女子的长腰带名绸缪, 打成环状结易于解开的叫纽, 打紧死结不好解开的叫缔。因在绅带上不好勾挂佩饰,所以又束革带。开始革带两头是用短丝绳和环系结,并不美观, 只有贫贱的人才把革带束在外面, 有身份地位的人都把革带束在里面, 再在外面束绅带。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服饰采用铜带钩固定在革带的一端上, 只要把带钩勾住革带另一端的环或孔眼, 就能把革带勾住。使用非常方便, 而且美观, 所以就把革带直接束在外面来了。当时齐国管仲因阻挠齐桓公回国奔丧继位, 拔箭向齐桓公射去, 正好射中齐桓公的带钩, 齐桓公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 后成为齐国的国君。但齐桓公知道管仲有才能, 于是不但不记前仇, 还重用管仲, 帮助自己最终完成霸业,于是带钩便成为了护身的象征。在山东临淄商王村 1 号战国墓出土的带钩, 造型生动, 样式各异, 如实地反映了齐国当时带钩的流行程度, 而这种装饰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品的重要特征。齐国未立国之前,齐地东夷人的服饰形制主要特点是“左衽”, 即衣襟向左, 右衽是汉民族服装的特色, 是汉族区别于少数民族服饰的一个标志。齐国服装形制确立了右衽的特点,据《论语? 宪问》记载:“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如果当时没有管仲, 齐国上下均披头散发, 衣襟向左开, 回到原来的时代了。齐国的服饰形象资料可以从考古中发现的一些陶俑、漆器等来分析总结。从山东临淄郎家庄一号东周殉人墓、临淄商王战国

齐国服饰对后世的作用探析(共3958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7-03-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