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转帖]从《北京青年报》的办报实践看报业最需要的三种人才.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 转帖] 从《北京青年报》的办报实践看报业最需要的三种人才[ 摘要] 本文是( 北京青年报) 总编辑张延平在“21 世纪新闻学教育峰舍”上的即兴演讲, 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他提出目前中国报业最需要的三种人才:一是既能跑动又有学问的人才; 二是既会管版又会管人的人才: 三是既懂媒体又懂经营的人才。作者同时还就媒体与高校的联合提出独到见解。[ 关键词] 报业;三种人才《北京青年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 我们不再仅仅报道青年, 而是报道青年所关注的所有领域,从而以比较“前卫”的形象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目前已发展为日报,每天发行 60 多万份, 在北京的报业市场上发行总量排在第二位, 但固定订户排在第一位。去年广告收入达到 亿元人民币,名列北京市第一名,全国第二名。我们每年招聘记者, 报名与录用的比例一般为 50:1。应该说, 应聘者的索质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他们对社会的 2 了解多了,。从《北京青年报》的办报实践看缺乏的是下面三种人才。第一种人才:既能跑动又有学问如今的记者出现两类人: 一是进报社时间不长,,但由于缺乏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储备, 往往抓不住关键点, 抓住了又深入不下去。二是工作了几年之后,有了积累,也有了一点学问,就变得不愿跑动了. 喜欢钻进某个学术圈子, 。前者我们叫他“跑街的”。只要有新闻冲动,能吃苦, “厚脸皮”, 就能干好。他们最适合采访突发事件或者做娱乐记者(香港称为“狗仔队”)。 80 年代,北京青年报) 没有什么影响,但锻炼出一批“能钻”的记者。比如, 人民大会堂开全国“两会”, 我们的记者没有证件, 跳墙进去被警卫抓住, 让报社去领人, 第二天这个记者又去了, 人家熟悉他了, 觉得不容易, 还真 3 让他进去了。 1984 年的春节晚会, 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我们的记者与其他记者起在长城饭店等候采访张明敏,晚上 10 点还没等到,,深夜 12 点张明敏回来了, 看到我们的记者很受感动, 接受了采访。第二天早晨, 张明敏从首都机场飞回香港, 结果, 我们的报道成了独家报道。这也应该算是好记者, 但他的稿子需要别人帮助润色。后者, 我们称为“圈里人”。他们对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新闻看不上眼,但他们往往只代表一个小圈子的观点。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从编辑记者走进学者圈的人比较多, 而学者反过来当编辑记者的少。除了学者认为大众媒体“浅北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把“学识”大众化很难——你必须积极跑动. 了解社会现实. 了解百姓呼声‘你还要具备相当的学识, 能够提升认识; 你还要会用老百姓的语言表述观点。只有这样,你才能与广大受众进行思想上的对话,成为意见领袖。这样的人,绝对是“大家”。目前,我们报社几位拥有固定读者群的名记者,几乎都是最辛苦的记者。 4 我想,。第二种人才:既会管版又会管人我们的版面越来越多,报道规模越来越大,报道的内容越来越复杂, 而凄者肘新闻时效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不仅要抢第—落点, 还要抢第一疑点、第—观点, 于是, 一次报道需要多人共同完成

[转帖]从《北京青年报》的办报实践看报业最需要的三种人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nghuang1
  • 文件大小76 KB
  • 时间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