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ppt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学生: 02. 闫成 13. 王熙文 33. 雷雨啸 34. 沈东衡指导老师:高盛老师王胜斌老师目录一、关于设计者 、关于博物馆 、总结一、关于设计者贝聿铭, 1917 年4月 26 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 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也荣获了 1979 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1981 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9 年日本帝赏奖, 1983 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 1986 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关于设计者 , “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 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关于设计者 ——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 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 、关于设计者 , 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 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 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 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作品中, 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 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贝还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 、关于设计者 。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 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 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贝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 向人们表明, 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 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 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关于博物馆 :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相邻,占地面积 15000 平米。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 2003 年始建, 2006 年中秋节开馆,历经三年。它的建成弥补了苏州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实风范现代感的建筑。二、关于博物馆 ,北倚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 选址大胆显赫,又蕴含深刻。二、关于博物馆 ,作文的题目叫做“中而新,苏而新”。在被自己成为“圣地”的博物馆馆址所在地,贝聿铭要把圆满的句号画在故乡的土地上, 这片充满挑战的地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新馆建筑要如何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 “中而新,苏而新”这一设计理念是贝聿铭在设计之初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最早定位,一经提出也得到了国内众多建筑大师的赞同。“既是苏州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称之为“中而新,苏而新”。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57281760
  • 文件大小9.58 MB
  • 时间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