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构主义背景下科学传播模式的论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建构主义背景下科学传播模式的论析论文关键词: 建构主义; 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传播模式论文摘要: 20 世纪出现的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变化, 催生了试图通过理论建构和案例分析来打破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野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诞生。该领域经历了强纲领、社会建构论、社会学有限主义时期后日渐衰微, 但科尔以“实在论的建构主义”为其在理解科学与人文关系上展现了生机, 该学说对构建适合于当代的科学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20 世纪,随着科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由小变大,成为一种“大科学”。当科学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时, 就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科学主义信念在政府、公众、知识分子和科学家中不断强化,科学在现代文化中处于一种近似霸权的地位;而 20 世纪 20 年代的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以及 60 年代生态主义的兴起,又使科学的负面效应日益暴露, 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到后现代社会理论家们、后现代科学哲学家们, 都对科学和技术提出了 2 反对意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为以反对科学权威为主要特征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ofScientificKnowledge ,以下简称 SSK) 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 SSK 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上溯到 19 世纪德国的图宾根学派的“教会编史学”,他们倡导把正统的思想与非正统的思想都客观地对待。到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欧洲哲学跟社会学相结合的旧知识社会学,对 SSK 也具有一定影响。以 1962 年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发表为发端, 科学哲学领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此外, 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哲学以及对传统科学哲学的反思也对 SSK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SSK 在其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众多的亚研究纲领和学派, 如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巴斯学派的“经验相对主义纲领”、巴黎学派的“行动者网络”等。尽管在各个要素的评价和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 但各学派在认识论上都具有相对主义的倾向, 因为它把科学与宗教、迷信等其他社会文化都看成一种信念系统, 认为它们没有本质差异, 也没有正确与谬误之分。而与之相关的在社会学领域, 在当时发展的状况也是多元的。正如赵万里和李军纪所指出的:“当今社会学有三种建构论: 一种是所谓社会建构论, 倾向于记录看似‘客观’的社会事件与结构的社会起源, 强调展开这些事件的参与者们的互动, 以及散布于结果和情景中的意义与定义, 代表人物主 3 要是伯格() 和拉克曼(); 第二种是经验性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建构论, 它把科学实在论从事实证明逻辑的哲学分析拉回到对事实产生的禁言分析, 认为研究事实的构成也即研究认识实践; 第三种是源自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建构论,强调系统和自组织,鲁曼() 是这一派的代言人。这里我们会发现,在 SSK 发展过程中“建构论”与“建构主义”有着深厚的渊源。这里我们所讨论的“建构主义”概念与皮亚杰() 不无关系, 即使英国学者吉尔德· 德兰遨重新阐释了自韦伯开始的社会科学诊释学派为建构论, 并以此类推把哈贝马斯和阿佩尔的理论称为现代建构论。皮亚杰首次尝试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区别开来, 站在这个角度再理解 20 世纪 50 年代斯诺提出科学与文化分裂的“两种文化”问题

建构主义背景下科学传播模式的论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nghuang8
  • 文件大小77 KB
  • 时间201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