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的本质.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教学的本质 】是由【guoxiachuanyu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学的本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学的本质
(一)教与学统一的实质是什么
我们认为,教与学统一的实质不是交往,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从而在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统一的锐利武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既相适合又相矛盾的。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小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水平、有良好思想品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教师愿以此为目标而执教,学生愿以此为目标而学****这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一致、相适合的根本点。同时,教与学作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必然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是说,教应为学生的学而施,它应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而学生的学则有赖教的导引,它不能脱离教师的教。这也表明两者具有相互适合性。但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又是有矛盾的。一方面,教师的教往往不同水准地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学生在学****的心理准备、自主学****的自觉水准、克服学****困难的毅力与自控水平以及原有知识基础等方面同教师的合理要求之间也存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个矛盾的解决,首先要求确立准确的指导原则,主要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与学生发展对教学的根本需要的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作用的统一。其次,要分析矛盾产生的背景和主客观原因。第三,从教与学两方面采取解决矛盾的有效策略和措施。基于上述指导原则,这个矛盾的解决取决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这正是教与学达到统一的根本尺度。理应指出,教与学的统一是在教与学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实现的。实际情形是:只要教学活动一展开,教与学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在一个教学周期内(如一学期,或一学年,或一学段),矛盾一步一步地得到解决都仅仅暂时的。从教与学产生矛盾到矛盾暂时解决,教与学只达到了相对的统一;随着教学活动的继续,矛盾又产生,再解决,教与学便再一次达到相对统一,如此循环往复,教与学
的运行便不断得到深化,学生学****的主动性随之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因而能不断地得到发展。这就是教与学统一的实质。简言之,教与学统一的实质在于育人,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使学生在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
交往仅仅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教学活动形式"与"教学本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马克思早已指出:“如果形象形态和事物的实质是直接合而为一的,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理应看到,交往这种教学活动形式受制于许多因素。首先要受师生的思想观点(或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所支配;其次要受教学内容所制约。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并非没有一点交往,但由于不少教师奉行“师道尊严”的信条,没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因而师生交往是不平等、不深刻的,最终由于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使师生交往不复存有。同样,在实施课改的今天,有些中小学教师在追求教学交往时,没有注意更新师生交往中的思想观点,以至于徒有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却没有参与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不佳。可见,教学交往并不是解决教与学的矛盾、达到教与学统一的尺度。
我们认为,教学交往是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获得主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应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但是,绝不能主观主义地把教学交往作为解决教与学的矛盾、达到教与学统一的尺度或价值取向。显然,那种“把教学交往作为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
(二)“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的所谓论据
主张“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的学者(以下简称“交往定位”论者)为自己的观点罗列了一些“论据”,主要有下列两点。

这是“交往定位”论者提出的第一个论据。他们认为:“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不是个体头脑中封闭的事件,而是要通过学****者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合作活动才有可能。”这位作者用了许多文字来说明: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摆脱权威的束缚,加强自己的人际交往水平。其结论是“学****与教学的本质就在于通过交往达到知识意义的社会建构。”
我们认为,学生个体在学****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确需要与同学、老师实行有组织、有准备的讨论,必要时还须与同伴合作探究。过去忽视这种学****活动形式,对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及提高其整体素质是极为不利的。但是必须指出,合作学****活动仅仅学生个体建构知识的一种外因,其内因则是学生主动参与学****的自觉性,主要表现为个体独立自主的学****外因”仅仅学生建构知识的重要条件,“内因”才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内驱力。所以,合作学****必须以个体的自主学****为基础,应以此为基础来达到这两种学****方式的结合。
其所以要以个体的自主学****为基础来建构知识,还由于个体的知识建构具有脑力劳动的性质,因而学生的学****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和相对独立性。例如,学生在一位数学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数学知识点或一个数学课题进行学****时,他先要自主地预****有时还根据预****的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包括网络查询)。上课伊始,他在老师引导下,进一步获取有关的感性材料,包括激活和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经与老师、同学的讨论和交流,他便自主地通过自己的大脑对所得感性材料予以“加工”,即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小学六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抽象概括)等独立思考活动,从而初步掌握所学对象或探究对象的特征或概念。随着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他在教师和同学们的促进下,便将所学知识自主地初步运用于实际。这就是一个学生围绕一个课题而建构知识的简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体既参与了同教师、同学的交往活动,更开展了独立的自主学****活动。其自主学****活动有预****查询、大脑加工、初步运用等方式。显然,学生个体的自主学****活动是他建构知识的基础,交往合作活动只能在个体自主学****的基础上进行。同样,学生在参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活动时,也须在教师和同学们的促进下,将大量的时间和主要的精力用于相对独立的个体学****活动中,包括自主地搜集信息、加工信息、
形成理性认识、识记知识、运用知识等活动。个体自主进行的这些相对独立的学****活动才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基础。最近三年中我在深圳南山区部分中小学参与各学科的一系列研究课教学所掌握的大量材料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上海一些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与我完全相同。他们指出:“学****需要合作,相互交流是学生进步的重要途径。但许多实践的结果表明,开展合作学****有时会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下降、个体积极性衰退,为使合作学****确有实效,教师需精心设计、适当掌握分合交替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交流研讨。”这充分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交往的形态存在的。我们研究教学问题要提倡实事求是,不能简单化、绝对化。

为了“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些学者在多本着作和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只是一种伦理关系,即民主、平等的关系。认为“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的途径便是交往。”接着,这位作者从“交往论”出发,否定了师生之间存在教与学的关系,特别是文化传承关系。他说:“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他由此给教师作了这样的定位:“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上述作者提出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关系的主张是正确的,我们完全赞同。过去的师生关系以“师道尊严”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中心”为行为准则,致使许多教师对学生不够民主,不够平等,不够尊重,有碍学生主动学****和主动发展,这种状况应当改变。目前,课改实验区的师生关系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两层关系,第一层关系是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即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第二层关系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这包含着师生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和师生相互学****绝不是互教互学)的关系。
“交往定位”论者只肯定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却否定了师生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歪曲了师生之间互相学****的关系。他们错误地理解了学生在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错误地把中小学生在伦理上与教师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推广到学生的学识方面,认为中小学生已掌握了同教师一样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已具有同教师一样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于是,他们认定中小学生的学****已不需要老师组织和指导了,只需要稍有文化知识和民主精神的人不断地同学生交流交流信息、讨论讨论问题就行了。基于此,他们认为“教师”的地位只能是充当“平等中的首席”,即优先发表意见而已。我们要郑重指出,那种“平等中的首席”式教师绝不是我国素质教育所规范的教师,而那种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式的“教学”也绝不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至于那种否定师生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以及把师生相互学****的关系歪曲为,互教互学”的主张,则只会给中小学教学造成大混乱、大倒退的后果。总之,“交往定位”论的第二个论据也是站不住脚的。
三、新教学的本质属性
(一)探讨新教学本质属性的主要方法
最近三年我在深圳南山区部分中小学观摩、研究了各学科的研究课、公开课250多节,运用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对新教学的本质属性作了认真的探讨。理论分析是在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着重分析了新旧教学的区别和新教学本身包含的特殊矛盾。

这是指新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独特之处。所谓传统教学主要指此次课改前我国许多中小学存在的那种以“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为显着特征的教学。它是由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推行的以传授知识为基本任务的教学演变而来的,故也可称之为新传统教学。在我国,新教学萌发于20世纪80、90年代的一些教改实验班及教改试点学校,正式产生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虽然它还是一株幼苗,并生长在荆棘丛生的环境中,但它必定会迎着朝阳而茁壮成长起来。
新教学与传统教学有一定联系,但有很大的区别。笔者按照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以及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学****活动的关系这四个尺度,将我在中小学所观摩的250多节课中改革步子较大、教学质量较高的150多节课的教学作为样本,同传统教学作了比较和分析,发现新教学具有四大特征。
第一,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为主旨;其二,教材的使用立足于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三,教学活动的展开重在调动学生参与学****的主动性。
第二,师生关系发生了显着变化。各种形态的教学都是以一定的师生关系为纽带而展开的。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按照“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而建立,新教学打破了“教师中心论”,力图围绕学生的主动发展来建立新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是新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纽带,它由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两层关系所构成。其第一层关系是按照社会主义人际伦理原则建立的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关爱的关系。第二层关系是按照师生在教学中的身份与角色定位原则建立的教与学的新关系,即教为主导、学生主体、彼此沟通、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教与学的新关系包含着师生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和师生之间相互学****的关系。
第三,信息技术趋向与学科教学整合。遵照教育部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要求,课改实验区的许多学校着手进行网络环境的建设,包括连接校园网与互联网的硬件系统的初步建立、配合各类课程内容的一系列软件的逐步添置(购买与自制)以及师生有计划地参与信息技术的学****接着,各校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和试验。教师运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活化与优化某些教材内容,满足了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爱学、乐学的感情;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课前搜集的网络信息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和讨论,课后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于是,在这些学校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第四,教学组织形式在批判继承中发展。一方面,重视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坚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新型课堂教学成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另一方面,各学科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学****活动,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新教学就初步形成了以新的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学****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10]新教学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是新课程对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要求与学生原有素质水平滞后于课程要求的矛盾。从教学层面上看,这一矛盾的解决取决于教学的正确价值取向、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和师生作用的正确发挥。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要求在于教书育人,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
(二)把握新教学的本质
根据新教学的本质特征和新教学本身包含的特殊矛盾,我认为,新教学是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为基础,以新型师生关系为纽带,通过教师、学生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的交互作用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育人活动。由此可知,新教学的本质在于育人,即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使之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
新教学的本质包含四个要点。其一是新教学定位于育人活动。其主要根据在于,新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过去有许多学者把教学定性定位于认识活动或认识与实践活动,那是不够准确的。其二是新教学的价值取向。那就是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这是新教学育人的根本标准,是新教学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而传统教学却以传授知识为基本取向。其三是新教学实现育人标准的基本途径和依靠力量。其基本途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参与学****活动,而不是任课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地听讲。其依靠力量就是教师和学生。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是新教学同传统教学又一显着的区别。其四是新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新教学活动包含着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结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新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纽带。第二个层次的关系是教师、学生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以教科书为主)、教学媒体(以现代信息技术媒体为主)的交互作用关系,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其他要素的交互作用,可形成一股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发展的合力,从而达到育人的要求。
上述四个要点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四要点的核心在于育人,即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这就是新教学的实质,是新教学的根本。据此,我们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本质观,自觉地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鲜明个性的学生而进行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

教学的本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uoxiachuanyue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