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八德教育学习心得与感悟5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新八德教育学习心得与感悟5篇 】是由【青年小伙】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八德教育学习心得与感悟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18
新八德教育学****心得与感悟5篇
“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落实《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八德教育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八德教育学****心得体会1
作为主办方负责人,不得不了解主办的内容,彭老师也是为了让我全力组织,把材料都给了我,翻阅报告内容,观看了光碟实证材料。又听了一天的报告。第一感觉是粗糙、浅薄、松散;二是价值有限。自诩是国家课题,其实是教育部属下的教师基金会的课题,是个民间组织的活动而已。但是有些人被障目,竟然以为是国家意志一般。命名为新八德,是相对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言。千百年来,这传统的“八德〞成为人们做人的根本标准,就是现在看来,其内涵并无瑕疵,只是在逝去的年代,有太多为古人所效法的痕迹,象一条长袍,只是不适宜今天的人们穿在身上而已,可是现在穿在身上的西装革履,有时竟让人们魂不守舍,不知走向哪里?人们竟然开始改造它,提出了新八德“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遵法、落实《弟子规》〞,尤其是那个目标极为鲜明的:立志——为人民效劳,孝亲——爱祖国、爱党、爱人民,尊师——尊师重教、科教兴国,友学——构建和谐社会,长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救失——科学开展观,守法——依法治国,落实《弟子规》——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人们竭力推广,虽然是很好的创意,但是也有不尽人意之处,而且问题多多。首先要弄懂“八德〞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中国道德缺失的问题在哪里?是缺乏内容吗?似乎不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明摆着吗?
x大提出了24字的言简意赅表述。其实中国人道德内容并不缺失,缺失的是道德背后的文化信仰,正是整个民族悲哀,社会导向缺乏,教育者教育乏力,受教育者无所用心,整个社会文化灵魂缺失。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的文化觉醒。在“新八德〞中,突出了道德与法的教育,硬性的规定充满了说教,行为教育刚性要求,到达了言过其实的地步。比方90度鞠躬礼,增加了很多的解释,如果自然形成一种气氛是好的,但是不能绝对化,教化重在内心世界的塑造,生命价值的提升。《中庸》讲
2/18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就是修养言行走向正常人生之道。这个道,就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之道,倡导个人进德修业,个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走向“以天地立心,以生民立命,以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最为美好的道德教化在哪里寻找呢?重在文化建设,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文化的觉醒,有了对古圣先贤文化的温情与敬畏,才能浸入人的心灵,建立其民族的文化信仰,形成美好的道德追求。实现这一愿景,应该按照x大精神提出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立体、良好的文化环境,以其润物无声教育,熏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如热爱,在青少年中以“经亦求精〞方式读经典,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以宽厚的文化积淀,以博大的人文精神把握人生。使其“知书达礼〞,到达“诚于中,形于外〞的境地,即:一个人内心忠诚,必然表现在外,文化的教养使其成为谦谦君子。
八德教育的实践,无处不是行为的塑造,鼓掌都是一个节奏,每天一个道德总结,每天检查道德行为,这种模块式教育,整齐划一的培养,形成学生的功利心理,必然无视学生的个性开展,弱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是中国式教育应该x的难题。在美国留学的高中生,高考成绩及格率仅有7%,中国人智商不低,但是至今没有在科技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学生缺乏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是世人对中国教育的共识。
教育是教育者用文化的基因对人生命的编程,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今日教育的弊端,是社会的物欲横流的功利导向,对教育的侵袭,商业性占据对学生心灵的塑造、生命价值的提升:课堂上保存内容,课下办班收费,重视升学率,作为教师考核的政绩指标。功利原那么引导家长与学生的利益追求,无视自身的全面开展:培养学****各种技能,升学找个好工作,做人教育理性缺位,做人教育的时间、空间被挤压。包括教育体制难以改变,都是文化信仰的缺失的必然结果。而“八德〞
恰缺少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没有答复和解决这一问题。
八德教育内容的欠严谨,比方:长善、救失,出自《礼记
4/18
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那么多,或失那么寡,或失那么易,或失那么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意思是:学****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缺乏之处,。主要是人的学****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长善救失,即救其失,那么擅长矣。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其延伸意虽不严谨,也可以说是“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可见此为“八德〞之内涵是针对教师还是学生?更不用说内容的牵强。
守法和德育有着必然联系,有德者必会守法,德者高尚品格,守法者不越底线,两者毕竟是不同概念,不能以法为德。
落实《弟子规》作为德育内容之一,明显不妥,从弟子规内容,大都可以囊括八德内涵。岂不是重复?
至于那种目标性导向,更是政治化目标与德育内容是两个层面,政治说教,从方法和目标,绝不是德育本身的现实要求,也是难以实现的要求。
内涵浅薄主观武断,把八德誉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八德就是自然规律,牵强附会,无限拔高。规律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内在本质,明示人们遵照规律办事。德育揭示了人的成长规律,但是八德内容和规律有的并非如此,是缺乏严谨所致。尤其是把八德说成是先秦文化之前就的存在,言过其实,有哗众取宠作秀之嫌。
八德教育是有积极意义的,如同报告人所说,就是要抛砖引玉,用更多人的智慧,共同建设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完美大厦,是八德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新八德教育学****心得体会2
为了弘扬感恩和孝亲的传统美德。广阔师生积极参与,或叙事、或诗歌、或散文、或别具一格,其中真情催人泪下,令人动容。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表露真心,相互被感动,启发着彼此的孝思,拉近了师生的心灵距离。这真实地说明,人们内心都渴望真诚、渴望真爱、渴望心与心的交流,也令我们体会到感恩与孝亲是多么珍贵的精神财富。
4/18
数千篇感念亲恩的文章,仿佛一阕阕心曲,蕴涵着多少父母勤苦、人伦亲情和良知的觉醒。由此,我们感慨良多,亦引发了我们对感恩与孝亲更深入的思考,还有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一、感恩:一种朴素而深广的伦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根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珍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其三是国家之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社会要开展,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奉献。
其四是群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群众。
5/18
二、感恩的缺失与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报章电视,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tan污朽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谢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阔家长的深思。
首先,我们要从学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况而言,学校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而且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几个学科。“三好〞本来是以德为先,德智体全面开展,而事实上在“三好生〞的评比中却总是将学****成绩摆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学****成绩。学校有意无意之间在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这样一种崇尚个人奋斗与竞争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很难学会感谢和体谅他人。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问题也很多。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未加节制。古人言“欲不可纵〞,又言“欲是深渊〞,过度地、不加限制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宠子不孝〞之感慨。
问题之二: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家长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上,认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前途。
问题之三:现在的家长不像从前那样对老师有尊重之心了,当然这与媒体过多的负面报道也有关系。如果说教学生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责任,那么教孩子尊敬老师无疑是家长最应当重视的事情。都说现在孩子难教,这与我们家长的身教和言谈有绝大的关系。
其实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识和****惯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坚持。
6/18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情感开展的关键期,感恩与孝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一个人的道德开展奠定一种坚实的情感根底。到了中学,我们更应鼓励学生为家庭尽责、为报效祖国立志,而这也要从感念父母之恩、国土之恩、群众之恩开始。或有人言,这些与学****成绩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其实从大处着眼,从根本抓起,必将事半功倍。我们不是常常抱怨学生学****不自觉、不认真吗?如果是为了自己学****那么当他累了,不快乐了,或有其他更好玩的事,他就会偷懒、懈怠,不然何苦呢?反之,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会自觉约束自己、努力学****也能够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因为不这样做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乃至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天下百姓。
其实,感恩的道理很朴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难。如果我们能够多启发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多鼓励同学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协作,相信他们的学****和生活一定会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因为在相互支持和感谢之际,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有了心灵的交通。在这种充满支持和感谢的气氛之中,学再多的东西可能都不会觉的累。是故,我们也应当反省,也许并不是孩子们的功课太多,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可以激发孩子学****的精神力量。
三、孝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道德文化是“以仁为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内心之仁。但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慈与恭敬之心,外在之“礼〞(行为****惯)就徒具形式,毫无意义可言。然而这个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因此,如何唤醒或开显这个仁性良知就成为道德发生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这样的一个理路,即从“孝道〞开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终能泛爱群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
一个不知孝敬父母的人,我们很难说他能够真爱他人,更不用说去爱集体、爱祖国了。因此,孝的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重要的内容。从字源上说,“教〞字左从“孝〞、右从“文〞,“教〞的原义其实就是教人以“孝〞。学校孝的教
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启发学生感知父母的大爱与深恩。一个能一个真正能孝的人,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是故,先圣孔子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四、结语
8/18
这次学****新八德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有内心的感动,更多是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当中应当重视感恩和孝亲的问题,以为孩子的道德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根底。这个根底是真实不虚的,因为它本于人的仁性良知和朴素的情感。从应征的文章中,我们清楚能够感受到这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种唤醒,而本次征文即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新八德教育学****心得体会3
八德,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是宋代对中华道德的新建构,是对中华道德的新开展,它一直影响到明清,以致影响到朝鲜、韩国等东亚各国。
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这是"中体西用"、中西道德精华相融合的杰作。20x年公民道德标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公民道德标准的面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的新开展,也是对中华美德的新承接。
十年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连续开展重点研究课题"大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锁定的八个核心德目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表达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
依据每个德目的不同功能,这八德又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
"义"与"忠"。"义"——人间正道的向导,是道德灵魂,是道德精神境界和价值导向;"忠"——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核心,是道德自觉意识和价值目标;
"诚"与"信"。"诚"——求真务实的品质,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信"——立身兴业的基点,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
“礼"与"廉"。"礼"——人际文明的标准,是道德品质,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文明价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是道德良心,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政治价值;
"孝"与"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根底和价值动源;"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根底和价值选择。
这"八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等领域,涵含盖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道德关系。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八种品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不会落后于时代,而且会成为新世纪的强者。整个国家,建立这种道德标准体系,就可以逐步建成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8/18
新八德教育学****心得体会4
“立志、孝亲、尊师、友学、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与道德教育培训课,王局针就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育,讲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视角研究现代青少年成长方向目标、素质培养和道德与法制教育等问题。王局长全面透彻的讲解在会上大感人心,深受启迪和震撼。
一、感恩:一种朴素而深广的伦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根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珍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其三是国家之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社会要开展,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奉献。
9/18
其四是群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群众。
二、感恩的缺失与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报章电视,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谢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阔家长的深思。
首先,我们要从学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况而言,学校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而且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几个学科。“三好〞本来是以德为先,德智体全面开展,而事实上在“三好生〞的评比中却总是将学****成绩摆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学****成绩。学校有意无意之间在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这样一种崇尚个人奋斗与竞争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很难学会感谢和体谅他人。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问题也很多。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未加节制。古人言“欲不可纵〞,又言“欲是深渊〞,过度地、不加限制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宠子不孝〞之感慨。
问题之二: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家长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上,认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前途。
问题之三:现在的家长不像从前那样对老师有尊重之心了,当然这与媒体过多的负面报道也有关系。如果说教学生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责任,那么教孩子尊敬老师无疑是家长最应当重视的事情。都说现在孩子难教,这与我们家长的身教和言谈有绝大的关系。
10/18
其实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识和****惯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坚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情感开展的关键期,感恩与孝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一个人的道德开展奠定一种坚实的情感根底。到了中学,我们更应鼓励学生为家庭尽责、为报效祖国立志,而这也要从感念父母之恩、国土之恩、群众之恩开始。或有人言,这些与学****成绩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其实从大处着眼,从根本抓起,必将事半功倍。我们不是常常抱怨学生学****不自觉、不认真吗?如果是为了自己学****那么当他累了,不快乐了,或有其他更好玩的事,他就会偷懒、懈怠,不然何苦呢?反之,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会自觉约束自己、努力学****也能够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因为不这样做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乃至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天下百姓。
其实,感恩的道理很朴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难。如果我们能够多启发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多鼓励同学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协作,相信他们的学****和生活一定会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因为在相互支持和感谢之际,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有了心灵的交通。在这种充满支持和感谢的气氛之中,学再多的东西可能都不会觉的累。是故,我们也应当反省,也许并不是孩子们的功课太多,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可以激发孩子学****的精神力量。
三、孝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道德文化是“以仁为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内心之仁。但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慈与恭敬之心,外在之“礼〞(行为****惯)就徒具形式,毫无意义可言。然而这个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因此,如何唤醒或开显这个仁性良知就成为道德发生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这样的一个理路,即从“孝道〞开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终能泛爱群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
一个不知孝敬父母的人,我们很难说他能够真爱他人,更不用说去爱集体、爱祖国了。因此,孝的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重要的内容。从字源上说,“教〞字左从“孝〞、右从“文〞,“教〞的原义其实就是教人以“孝〞。学校孝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启发学生感知父母的大爱与深恩。一个能一个真正能孝的人,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是故,先圣孔子说:

新八德教育学习心得与感悟5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年小伙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