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 】是由【小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大量元素:C、H、O、N、P、S、K、Ca、Mg[C是最基本的元素]
3、组成细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铁门碰醒铜母驴”
(1)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因为鲜重水最多);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无机物:水、无机盐
4、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
(1)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元素组成】: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R基中)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基本单位】:氨基酸
结构通式:
【有关计算】:脱去水分子数目=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脱去水分子的个数×18
N肽含有N个氨基酸,含有N–1个肽键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2)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元素组成】:C、H、O、N、P
【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T、G、C)
1分子磷酸
1:.
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U、G、C)
DNA和RNA的主要区别:
DNARNA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含氮碱基ATGCAUGC
结构双螺旋结构(双链)单链
主要存在部位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3)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元素组成】:C、H、O
【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乳糖(半乳糖+葡萄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四大能源物质】:①生命的燃料: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④根本能源:太阳能
【小结】: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4)脂质
【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有些还含N、P
【分类】:脂肪、磷脂、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小结】: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生物体内能源物质利用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5)水和无机盐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
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
生物化学反应④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液体环境中。
细胞膜
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主要功能是进行许多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
即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5、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
细胞器
细胞核
(1)细胞膜主要组成成分: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2)细胞器
【双层膜】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鉴定:用__健那绿__染料使其呈现__蓝绿色__。
叶绿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单层膜】
内质网:加工蛋白质,参与糖类、脂质合成。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动物);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植物)。
液泡: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里面是细胞液。
溶酶体:“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
【无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中心体: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2:.
【总结: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心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纤维素和果胶)、叶绿体、液泡
(3)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结构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
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进)和RNA(出)通过的地方。
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最主要的区别】: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呈环状,
无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
【共同点】: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
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
7、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项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
方向(低浓度→高浓度)
能量不消耗消耗
载体蛋白不需要需要
举例HO、CO、O、甘油等脂溶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离子出入细胞
222
性物质
8、酶
【酶的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
【酶的特性】:1、高效性2、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
的活性最高。
【酶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且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9、ATP(三磷酸腺苷)
(1)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2)ATP和ADP相互转化:酶1
ATPADP+Pi+能量
酶2
10、细胞呼吸
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
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过程:第一阶段:CHO→2***酸+2ATP+4[H](在细胞质基质中)
6126
第二阶段:***酸+6HO→6CO+20[H]+2ATP(线粒体基质中)
22
第三阶段:24[H]+6O→12HO+34ATP(线粒体内膜中)
22
(2)无氧呼吸:在指在缺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
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过程:1、CHO→2***酸+2ATP+4[H](细胞质基质)
6126
3:.
2、2***酸→2酒精+2CO+能量(细胞质基质)或2***酸→2乳酸+能量(细胞质基质)
2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所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
然后在线粒体
区别是否需O需氧不需氧
2
最终产物CO+HO不彻底氧化物酒精或乳酸(仍含有能量)
22
可利用能(储存ATP中)1161KJ(38molATP)(2molATP)
联系第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1、光合作用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
程。光能
【总方程式】:CO+H0(CHO)+O
2222
叶绿体
项目光反应暗反应
区条件色素、光、酶多种酶
别场所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叶绿体基质
物质(1)水的光解:2HO4[H]+O(1)CO固定:CO+C2C
222253
变化(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2)C的还原:2C(CHO)+C
3325
能量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
变化化学能
实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联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
系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小结】①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②色素包括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③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在类囊体薄膜上,参与光合作用的酶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都有。
④光合作用中14C标记的CO的路径是:CO→C→(CHO)[卡尔文循环]
2232
(1)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②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4:.
③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
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12、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
周期的90%--95%。先有分裂间期,后有分裂期。)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最便于显微镜观察)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染色体44484
染色单体0→88800
DNA4→88884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不前期: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
同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纺锤体锤体
点末期: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
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裂成两个子细胞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叫做无丝分裂。比如:蛙的红细胞。
5:.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1、减数分裂
(1)概念: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
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同源染色体:一般是指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4条染色单体
叫四分体。
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同源染色体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及DNA数的变化)
时期染色体变化
间期_DNA分子_的复制和有关_蛋白质_的合成
减数第一次前期出现联会_现象,形成__四分体___
分裂中期各对_同源染色体_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两条__同源染色体____彼此分离,移向两极
减数第二次中期__着丝点__排列在赤道板上
分裂后期_着丝点_分裂,_两条姐妹染色单体_分开
在整个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__减数第一次分裂__期。
区别细胞分裂的图像属于何种分裂方式:
2、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
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
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成功原因】:①正确的的选材②先选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再对两对性状③统计学应用④科学的实验程序
【相关概念】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6:.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
【分离定律】6种组合:
亲代基因型亲代表现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交配类型
AA×AA显性×显性AA100%显性100%自交
AA×Aa显性×显性AA:Aa=1:1显性100%杂交
AA×aa显性×隐性Aa100%显性100%测交、杂交
Aa×Aa显性×显性AA:Aa:aa=1:2:1显性:隐性=3:1自交、
Aa×aa显性×隐性Aa:aa=1:1显性:隐性=1:1测交、杂交
aa×aa隐性×隐性aa100%隐性100%自交、测交
4、遗传病
遗传方式正常患病特点举例
伴X染色体显性女:XbXb女:XBXBXBXb①女病多于男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男:XbY男:XBY②代代遗传
③男病母女病
伴X染色体隐性女:XBXBXBXb女:XbXb①男病多于女病红绿色盲
男:XBY男:XbY②隔代、交叉遗传
③女病父子病
常染色体显性aaAAAa多指症
常染色体隐性AAAaaa白化病
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
第一步:先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
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体遗传病。(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
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反之,显性)
只要有这个典型标志图,肯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正常非伴性)
只要有这个典型标志图,肯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口诀: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正常非伴性)
5、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菌落菌体毒性
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荚膜有
R型细菌表面粗糙无荚膜无
结果分析:格里菲斯做的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
艾弗里做的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C、H、O、N、S)+DNA(C、H、O、N、P)【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
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
装→释放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7:.
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有31P标记DNADNA有32P和31P标记
DNA分子是遗传物质
35S标记蛋白质无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蛋白无35S标记
6、DNA分子的结构
【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
【特点】: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
③双链DNA中:A=T=,G=C=
DNA、基因和遗传信息:
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DNA分子中有足
够多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组成DNA
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如有n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
的排列方式就有4n种
②遗传信息可以描述为:DNA中碱基/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7、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表达
DNA复制转录翻译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生长发育过程中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作模板mRNA
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
解旋酶、RNA聚合酶、
其他条件解旋酶、DNA聚合酶、ATP酶、ATP
ATP
碱基互补DNA→ATGCmRNA→AUGC
A—TG—C
配对RNA→UACGtRNA→UACG
产物两个子代DNA分子一条单链mRNA蛋白质或多肽
特点边解旋边转录、转录后一个mRNA上同时各自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DNA仍保持原来的双链合成各自的肽链
遗传信息
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
传递方式
细胞能分裂的细胞所有活细胞
【小结】
中心法则:
极少数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才会出现RNA复制和逆转录过程。
8、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
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二倍体、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体细胞中
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多倍体。
【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染色体数量变异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多倍体单倍体
细胞分裂前期期某些生物进行单性生殖
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分裂间期
(低温或秋水仙素)时
DNA上发生碱基对
直接由生物的配子,如未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增添、缺失、改变,由于细胞分裂纺锤体
受精卵细胞、花粉粒发育
产生机理非等位基因的自从而引起DNA碱基形成受阻,体细胞中
而来,使染色体组数成倍
由组合;交叉互换序列即遗传信息的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加
减少
改变
没有产生新基因,没有产生新基因,但
是否有新基因产
但产生了新的基产生了新基因增加了某一基因的数没有产生新基因

因组合类型量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
在生物进化中地对生物进化有一对生物进化有一定意
源,提供生物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意义不大
位定意义义,可以产生新物种
原始材料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
实践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缩短育种年限)
无籽西瓜与无子番茄的比较:
比较项目无籽西瓜无子番茄
原理染色体变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
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遗传物质改变,可遗传变异未改变,不可遗传变异
几倍体三倍体二倍体
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重要概念】
①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②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9:.
④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⑤隔离:是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⑥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⑦地理隔离:即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⑧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关于基因频率的计算】:
1、从某个种群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AA:30个;Aa:60个aa:10个(每个个体含有2个基因)
A=基因A总数/全部等位基因数目=(30*2+60*1)/(100*2)=
a=基因a总数/全部等位基因数目=(10*2+60*1)/(100*2)=
2、基因型频率AA:30%Aa:60%aa:10%,求基因A、a频率:
A=纯合子比率+杂合子比率*1/2=30%+60*1/2=60%
a=纯合子比率+杂合子比率*1/2=10%+60*1/2=40%
3、基因A、a频率分别为60%和40%,求基因型AA、Aa、aa的频率:
遗传平衡定律:(p+q)2=+2pq+q2(p、q分别代表A、a基因频率)
AA=p2=60%*60%=36%
Aa=2pq=2*60%*40%=48%
Aa=q2=40%*40%=16%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1、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细胞外液:指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如右图: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HPO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34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②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
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器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突起(树突、
轴突)构成。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10:.
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
向传递。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司令部,
脊髓的低级中枢
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
能。
③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二、激素调节
血糖含量升高
1、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称激素↓↑
调节。
胰岛B细胞胰高血糖素
2、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80-120mg/dl)↓(-)(+)↑
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HO和能量胰岛素胰岛A细胞
22
肝糖元的分解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
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血糖含量降低
由胰岛B细胞分泌降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调节机制: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
腺激素
反馈
4、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级(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6、体温调节:(1)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2)过程:①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
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②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7、水盐调节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
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注:水盐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
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8、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三、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
溶菌酶。
11:.
2、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s
  • 文件大小1.16 MB
  • 时间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