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是由【儒林】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篇一: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周刊2007年第33期先,人们认为,任何语境中词汇单位的正确意义,一般应当是最符合该语境的那个意义。就某种意义而言,这也就是说,对词语的正确解释即是给整个语境贡献最少的那个解释。换言之,正确的理解最大限度地依赖于语境,而不是最大限度地依赖于孤立的词语。我们如果根据词语的运用范围,即根据词汇单位所处语境的种类来研究词汇意义,便能清楚看到上述原则的重要意义。”(谭载喜,p148)我们如果脱离了词语的上下文语境,只根据只字片语而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主观臆念得出结论,恐怕往往会与原文作者本义相悖。
参考文献:〔1〕ApproachestoTranslation〔M〕.PeterNewmark,2001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CambridgeInternationalDictionaryofEnglishWithChi-neseTranslation〔M〕.-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3〕Collins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M〕,PatrickHanksEditor,CollinsLondon&Glasgow.〔4〕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NewEdition(English-Chinese)〔M〕.TheCommercialPress&.〔5〕TheNewOxfordDictionaryofEnglish〔M〕.Ed
又有话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非语言交际主要是通过体态语言进行的交际形式。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交际或沟通成功。但愿望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受挫或失败,产生误解,甚至造成关系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不少人把这一点归结为语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说不通,当然无法进行交际;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只懂语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交际受阻或失败不是完全由语言引起的。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1999)。
语用学(pragmatics)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只是现在才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出现,并得到语言学界的承认和支持。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从国外引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念,对语用学的研究也从最初对语用学理论的引进到结合汉语实际开展语用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语用学的研究在中国已经历20多年的发展。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科,字面意义是“关心实际效果和价值的,实事求是的,实用的”等,用于语言研究以后,就出现了“实用语言学”(pragmaticlinguistics),简称语用学。据根它的字面意义就可以知道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情况(张慧珍《语用学简介》1983),即它主要研究言语行为及其进行的条件。要学好一门语言,除掌握语言知识及技巧外,还要重视语言形式在各种非语言环境下的不同应用功能。
“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s)这个概念,是英国语言学者托马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的,其内涵是“不能理解所说词语的含义”。我国学者何自然指出(1997),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它与语言错误不同。语言错误与语言本身
有关,它主要反映出对语言知识掌握不当;而语用失误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关,它反映的是对语言之外但又与语言运用密不可分的各种因素把握不当。语用失误的存在阻碍了人们之间的正常交际,使交际中的双方产生误解,影响了交际效果,甚至达不到交际目的。
因此,在英语学****中不仅要强调对英语语言体系的学****训练听说读写的技能,而且还要重视语言形式在各种非语言环境下的不同应用和功能,重视言语行为的交际意义。归根到底,学****英语的根本目的是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以达到交际的效果。能否掌握某一言语行为的交际意义与许多因素有关,如语言和非语言的环境,谈话双方的关系,谈话正题,以及双方共同具有的背景知识等。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交际过程中往往由于对上述因素之一缺乏一定的了解而造成误解或谈话中断,致使交际失败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列举了十个语用错误的实例,并且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以期对有一定基础的英语学****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有所帮助。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而出现的差错,称为语用失误(何自然,1994)。这类失误不是来自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实例分析(江苏淮海工学院大学外语教研部,江苏连云港222005)外语教学与研究522007年第33期周刊本身的语法错误等方面,而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惯,或者说的不合时宜。根据托马斯(Thomas,1983)的观点,语用失误可以分为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两类。
———语言方面的失误人们使用语言,总是结合语境,恰当地遣词造句,并力求准确地表达话语的用意。但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对英语的本族人的语言****惯了解不够,一些人常常按照母语的语言****惯套到英语中去,这就造成了一些表达方式的误用。下面就语—语言方面失误的5个例子分析如下:例1:在英语中,当人们对他人给予的帮助要表示感谢,常用的英语套语是“Thankyou.”
(谢谢你),Thankyou这一言语行为用来表示感谢;最常用的英语回答用语是“Youarewel-come.”(不用谢)。可是对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者来说,当听到别人向自己表示感谢时,则会马上答到:“Nevermind.”,显然想表达“没关系”、“不用谢”的意思,但却使听者甚为吃惊。因为“Nevermind.”常用于当对方表示道歉自己不予介意的场合,其“言外之意”是对对方一个“安慰”。显然,这种对表达方式的误用,导致了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
例2:再看一个同样也是对别人表示感谢所做的答语的对话:—Thankyou.—It’———语言方面的失误的例子。
对话中答谢一方很显然是汉语为母语的学****者,因为答语“It’smydutytodoso.”(这是我应该做的。)是用于汉语语言环境下恰当的言语行为,有时还可以用复合式的言语行为(compositespeechact),即陈述+说明,如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在汉语中这决非有意的冷待,而是谦逊的答礼。但对于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期望听到符合英语表达方式类似“It’smyplea-sure”(不客气,不用谢。)的恰当回答。“duty”一词有“本份”之意,既然说这样做是你的“本份”,那你也可能并不乐意。其含义可能就是:不用谢,我是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因为这是我的职责。
例3:对是非问句中“是”还是“否”的答语的思维方式差异。
是非问句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很常用,看起来也很简单,但对是非问句的应答却反映出不同语言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如有位英语教师课堂上问:Isn’tthefilmyousawyesterdayinter-esting?(你们昨天看的电影不太有趣吗?)。一位同学答道:Yes,itisn’t.(是的,不太有趣。)。学生的回答显然是不合英语****惯的。这不是语法形式或词语用法造成的偏误,而是其本族语(汉语)和英语对是非问句的应答“是”或“非”时的着
眼点不同。英语中回答是非问句时的“是”或“非”,是对提问者所说的话做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如对“Isn’tthefilmyousawyester-dayinteresting?”(你看的电影不太有趣吗?)的肯定回答是“No,itisn’t.”(对/是的,不太有趣)。否定回答是“Yes,itis.”(不/谁说的,很有趣)。汉语对是非问句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是针对对方的,而且在回答是非问句时还要考虑是否与问话者的语气相承。因此,由于用自己民族的思维****惯套用英语,就出现了以上的语用失误。
例4:“本周日”还是“下周日”。
在很多教材中,学生们学到“lastweek”就是“上星期”,“thisweek”就是“这星期”,“nextweek”就是“下星期”,这当然没有错,但在实际运用中,如“上星期日”和“下星期日”与英语的“lastSunday”“nextSunday”有时却不是对应的,其区别是英语和汉语观察时间的参照点不同。汉语中说“下星期日”,是以说话时的那个星期为参照点。例如,说话时是星期四,那么说“下星期日”,就是指过了这个星期以后下一个星期的星期日。
而英语则是以说话时的这一天为参照点。假如说话时是星期三,那么说“下星期日”是指过了星期三以后即将到来的那个星期日。
与此类似的还有“去年月”和“明年月”的理解也不同。
汉语是以说话时的年度为参照点,如现在(1996年)说“去年3月”,则是指1995年3月。而英语则以说话时的月份为参照点,如现在是l996年5月,那么英语中的“lastMarch”月份,即1996年3月。由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样,造成语言运用中的差异,常常导致交际中的失误。
例5:是“那”不是“这”的表达。
在课堂讨论时,当中国学生发表见解或者在谈完自己的观点后说:“Thisismypointofview.”(这就是我的意见)。这里“this”(这)的用法会使说英语的人感到别扭。“this”
(这)是近指,“that”(那)是远指。汉语中用于总结即回指时,把刚刚过去的当做“近”,因而****惯用“这”,如说了一段话后常说:“这就是我的意见。”英语则认为已经过去的就是“远”,所以应用“that”,即“Thatismypointofview.”学生说英语时也按照汉语的思维和观察事物的****惯说成“这就是我的意见”。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听起来很不地道。
从以上各具体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学****英语在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不是因违反语法规则或用词不当而引起的,是使用英语语言形式或词语时因思维方式和****惯的不同或观察事物的角度、范围有差异而造成语言表达和理解上的失误。
———语用方面的失误传统的语言教学往往忽视了语言的交际价值。也就是说,教师们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培养学生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即如何说话、何时说话以及为何说这些话,由此就会导致交际中的双方产生误解,影响了交际效果,甚至达不到交际目的。现以5个例分析如下::—Oh,-,对别人的称赞做出谦虚的回应,这种反应模式是受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的结果;由于受汉语语用****惯的影响,受到称赞的一方不会用“Thankyou”这种符合英语表达****惯的应答方式。在英语国家里人们对称赞语倾向于接受,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不接受,或者不正面接受。
再看一个例子,当听到别人的称赞:“哪里,哪里,”随即说出“where,where.”这往往令称赞者非常吃惊,因此有时不得不说“Yourfaceisbeautiful,youreyesarebeautiful.…”对于这种过于自谦的答语,还会令说话人觉得自己缺乏审美观和鉴赏力,或者是对他的审美能力表示怀疑,导致交际失败。所以,只有充分了解不同语言的具体语用规则,才能取得好的交际效果。
,并慰问说,“您一路上辛苦啦!”把它译成英语“I’mafraidyoumusthaveatiredjourney.”当然,语法上这是一句正确的英语。
可是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觉得不自然。可见,有时候把汉语直译成英语并不恰当,虽然符合英语语法、语义规则,却可能不合英语的文化背景。在这种场合下,英语使用的寒暄语往往是Didyouhaveagoodtrip/flight?/Didyouenjoyyourtrip?/Howwasthetrip?等。

常见的有:打招呼时,“Hello,haveyouhadyourmeal?”(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但对说英语的人来说,如果不理解其涵义就会认为,这种打招呼是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总之,这样打招呼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正确的用英语打招呼的用语应为:“Hello”或“Hi”。
再看汉语中的打招呼用语“上哪去啊?”或“到哪儿去啊?”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areyougoing?”和“Wherehaveyou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这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或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这两句话在语法上都没有问题,但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会认为这问题涉及个人隐私,反应当然很可能是:“It’snoneofyourbusiness!”(你管得着吗?),他们一般都是脱离了语境来学****英语的。因此当他们学到一些英语表达法后,就学着套用而不管是否恰当、得体。
例如:当学生学到这样一个句子“Excuseme,couldyoutellmehowtogettotherailwaystation?
”(请问去火车站怎么走?)他们通过老师的讲解知道这个句子是表示礼貌地请别人帮忙。
外语教学与研究53周刊2007年第33期因此他们认为只要是请别人帮忙或向某人询问情况时就可以用这种模式,他们会对出租司机说出这样的话“(1)Ex-cuseme,wouldyoumindtakingmetotherailwaystation?”(你不介意送我去火车站吧?)或者对朋友说“(2)Excuseme,couldyoutellmehowtomakeaninternationalcall?”(你能告诉我怎样打国际长途电话吗?)其实对出租车司机只要说“Railwaystation,please!”(请送我去火车站。)就很恰当,既不失身份,又礼貌得体;而对朋友说那样正式的言辞,听话人会觉得你像陌生人,因此你只需说“Tellmehowtomakeaninternationalcall,please!”(请告诉我怎么打国际长途电话。)在英语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模仿所学的语言模式进行交际,而且还要教会学生,“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让他们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和地位以及谈话的环境,避免导致社交语用错误。
,“Ihaveaquestion...?”(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这也许是根据汉语的文化背景由汉语直译,也许是由于熟练的句型操练而形成的机械反应。但是附加这样的引语进行提问在英语的实际使用中并不多见。在类似的语境里,考虑到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如一般的朋友、师生、甚至父母与子女之间,使用英语时宜避免直率的、简短的陈述方式,而多用委婉语。如:I’dliketoaskif(when,why...)/CouldIask...?/Iwaswonderingif(when...)/IfImayask...?/Wouldyoumindmyasking...?综上所述,为了获得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的成功,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英语学****者除了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即语音、语法、语义规则以外,还需掌握对非语言环境和背景知识,即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儒林
  • 文件大小2.82 MB
  • 时间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