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赛迪顾问-中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赛迪顾问-中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是由【文艺人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赛迪顾问-中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赛迪顾问-中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2
本期主题:中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一、中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两业融合背景
1、国际服务业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服务业将适应新的形势向纵深发展,其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创新趋势日益明显,并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力量,其表现形式也呈现出集群式发展趋势。
(1)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趋势日益明显
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主要表现在制造业的中间环节投入上。在近10年间,多数OECD国家产品生产中的投入结构发生了变化:服务投入增长速度快于实物投入增长速度,同时,服务业和某些经济活动特别是
3
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分工的深化,服务业开始不断从传统制造业中分离出来,信息、咨询、设计、财务管理、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专业服务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服务业转移也逐步向自主扩张式转变,不仅为已有的客户提供服务,还可以为东道国其他公司提供服务,甚至可以向第三国出口服务。如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向海外大规模转移,并日益向更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自主扩张式转变,就是典型的例子。
(3)服务业呈现内部结构升级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分工的深化带动了对全球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于是服务在商品生产体系内部展开。与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有关的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等需求带动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分工深化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从而导致管理和市场运作等与生产信息处理有关的部门逐渐强化,并在专业分工基础上日趋独立化,
4
推动了诸如管理、咨询、广告、研发、会计等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这些服务业一方面越来越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进步或信息来实现;另一方面,服务业通过运用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使自身的生产率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即服务业的生产技术也在“知识化”和“信息化”,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服务在全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升级趋势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西方国家在经历上个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现象的窘境后,利用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升级趋势的国家,其国民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也会得到增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服务化”实际是“知识化”或“信息化”。如今在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服务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了1/3。
(4)服务业空间载体呈现集群式发展趋势
5
在现代商业和制造业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中,价值链的75%在流通环节,25%是在制造环节,制造环节要想提高盈利率已非常困难了,盈利主要来自流通,即服务业环节。当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是服务业与物质生产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结合更为紧密,服务业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内部结构升级,不断进行创新,这远非一个或几个企业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生产性服务企业通过空间集聚,进行集群内学****和集群间学****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强化区域竞争优势。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因而出现产业集群式趋势,出现了一批典型的国家服务业集群体系,比较典型的有英国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服务体系,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服务体系,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服务体系。
2、国内服务业发展现状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升至40%,就业比重升至31%。然而,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国内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多年来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之一。但是,10多年来,服务业的增长实绩不符合政府的导向和预期,1991年和2005年,服务业产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4%和40%,15年中仅仅上升了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徘徊在2/5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也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这说明我国还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制造业的发展速度高于服务业。
(2)服务业结构偏向于低端服务
我国服务业还主要以消费服务业为代表的低端服务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中的主要代表
8
——生产性服务业的GDP比重情况来看。%,;%,比2002年也略有下降,而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达到40%以上。在生产性服务业中,也是以较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等,较低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地位最为显著,产值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接近40%,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接近18%。而与信息和技术应用相联系的信息咨询服务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以及科研技术服务等较高级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较低。总体来看,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
(3)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
由于现代服务业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服务,其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不仅与其服务对象的规模及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还与其发展基础有很大关系。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将信息、思维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善,并且市场需求未被打开,社会认同感还比较低,导致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因此,目前现代服务业规模小,发展水平较低。
9
(二)两业融合意义
1、总体经济意义
现代服务业提升了制造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制造业的服务化带动了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为制造业输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使其产出具有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特性。正是通过生产性服务这一中间环节,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具体来说,现代服务促进制造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途径与机理主要包括:①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深化,将技术和知识物化到技术装备和商品中去;②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泛化,增加制造业的迂回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③交易成本降低,提高制造业竞争力;
9
④增强自主研发、设计与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⑤强化品牌和营销功能,增加产品差异化程度,形成产业差异化竞争优势。
现代服务业推动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服务业在制造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发达国家的产品价值构成中,有高达75%~85%与生产性服务活动有关,计算机市场上增值部分的60%~70%来自软件和维护服务。因此,有效率的现代服务业是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二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带动了新型工业化。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渗透和应用使制造业的运行流程的各个环节更加专业化和独立化;信息技术迅速地更新换代使制造业企业必须跟上信息技术更新的节拍、步伐,对信息技术在各环节的应用的需求迅速扩大,因而制造业运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形成独立的新型行业。制造业当中这些环节的信息化、专业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新型服务行业,其中,IT服务涉及以上各个环节的业务;企业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催生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11

赛迪顾问-中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艺人生
  • 文件大小2.37 MB
  • 时间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