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分),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①处于旧石器时代②处于新石器时代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种类繁多,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如图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爵和斝,其主要用途是()第1页,共14页:..、商两朝相比,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国土而推行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是(),人物身份自上而下对应正确的是()—士—卿大夫——诸侯—卿大夫——国王—卿大夫——卿大夫—士—()政局动荡不安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农业继续发展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各国进行变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自然”.“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应是(),共14页:..(),允许并鼓励诸侯王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结果“藩国自析(分解)”。与此相关联的措施是()“推恩令”:“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这反映了()第3页,共14页:..“民族融合”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收集到某个王朝推行“说汉话、穿汉服、行汉制”等措施的资料。请问这个王朝的国君是(),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A.《道德经》B.《黄帝内经》C.《本草纲目》D.《伤寒杂病论》20.《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综合性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为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距今约12000多年至10000年。材料二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管子》卷二十神农耕而作陶。——《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材料三夫农,天下之本也。一一汉文帝第4页,共14页:..材料四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与民休息”。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为40钱。文景时期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水稻栽培在世界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概括传说中神农氏的贡献。(3)材料三体现了汉文帝怎样的思想主张?(4)根据材料四,概括文帝、景帝时期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写出两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名称。,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郡守。……冰乃壅江作堋(分水的堤坝)……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形容蜀地物产丰饶,像大海一样富有),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材料二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时期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一一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均称弯曲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和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一一选自《中国文化通史》第5页,共14页:..材料四(1)写出材料一中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名称。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工程解决了周边地区的哪些问题?(2)材料二中的“繁荣局面”在历史上称作什么?为什么它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写出一点即可)(3)根据材料三回答,秦汉时期文字字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成就?它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发展有何影响?(写出一点即可),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材料二:材料三: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为使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这一思想真正贯彻落实,汉武帝从教育入手,兴办太学,因为这是关乎国家教化和招贤纳才的大事。太学肩负着培养新型政治人才的第6页,共14页:..责任。前124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太学。——摘编自任晓峰《略论西汉太学》材料四:“不是张骞通异域,安得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摘自《二十五史详解》(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写出两点即可)(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设置太学的目的。(4)指出材料四“穿过大漠”的商路名称。根据材料四回答,这条商路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第7页,共14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会制作工具。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懂得人工取火,掌握磨光技术。排除BCD。故选:A。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答案】A【解析】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化石,远古时代的化石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故A项正确。故选:A。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答案】C【解析】根据“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可知材料反映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种植粮食,出现原始农业,处于新石器时代。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作物,排除①④。故选:C。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农耕生活。我国原始居民进入农耕时代时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掌握我国古代的农耕生活的表现和影响。4.【答案】B【解析】根据出土文物“猪纹陶钵”“鱼鸟纹彩陶壶”“五道纹彩陶盆”可知,这些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都非常精美,栩栩如生,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B符合题意;ACD全面无法体现,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本题以三幅文物图片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史前社会历史相关知识,明确原始居民的朴素审美观念的发展。主要考查了史前社会历史相关知识,注意图片的正确识读。第8页,共14页:..5.【答案】C【解析】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于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黄帝和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民族的起源。6.【答案】A【解析】“如图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爵和斝”及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爵和斝的胎质都很薄,整治不精,多无花纹,或有简单的乳钉纹,反映了早期青铜器的特点,它们的主要用途是饮酒器物。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斝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故A正确。。西周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B。,不符合题意,排除C。,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A。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内容,认识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内容,认识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7.【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西周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世袭制和科举制不是为了巩固疆土而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排除AD。郡县制是秦朝为了巩固政权实施的政策。故选:B。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答案】B第9页,共14页:..【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即“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识记分封制下形成的等级秩序。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识记分封制下形成的等级秩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9.【答案】C【解析】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故材料探究的主题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B是道家的观点,C克己复礼与题干内容无关;D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排除BCD。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主张,重点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重点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1.【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的是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开创了历史新局面,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活的安定,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条件,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对秦始皇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识读材料是解答本页,共14页:..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1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统治时)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直接原因)领队的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起义最后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B项正确;A项是商朝时期的,排除A项;C项是西周时期,排除C项;D项西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B。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陈胜吴广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13.【答案】C【解析】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之策,允许并鼓励诸侯王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结果“藩国自析(分解)”。与此相关联的措施是实施“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4.【答案】D【解析】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赤壁之战。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式奠定了基础。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赤壁之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答案】C页,共14页:..【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南朝青瓷莲花尊”、“《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推动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没有涉及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排除B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6.【答案】C【解析】据材题干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C项正确;ABD项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7.【答案】C【解析】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可知,这反映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影响是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俗。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融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融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说汉话、穿汉服、行汉制”可知,题干涉及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控制。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强了民族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减少了民族间的隔阂与偏见。故D符合题意,ABC与“说汉话、穿汉服、行汉制”等措施无关,排除。故选:D。页,共14页:..本题主要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以及影响。重点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以及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9.【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伤寒杂病论》,D是正确的选项;《道德经》是道家经典著作,与医学无关,A排除;《黄帝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医学著作,B排除;《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著作,C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了张仲景的成就,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张仲景的成就,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2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可知,《齐民要术》一书内容丰富,综合性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1.【答案】【小题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小题2】教民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等。【小题3】以农为本。【小题4】实行“与民休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田租,减轻赋税和徭役;文景之治。【解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炎帝和黄帝、文景之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人、炎帝和黄帝、文景之治等相关史实。22.【答案】【小题1】都江堰;岷江水患不断,成都平原旱涝无常的问题。【小题2】百家争鸣;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页,共14页:..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总之,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小题3】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小题4】造纸术;影响: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修建以及作用、百家争鸣、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的变化、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以及历史意义。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李冰修建都江堰、百家争鸣局面以及出现原因、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的变化、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以及历史意义。23.【答案】【小题1】推行郡县制、控制兵权、制定法律(秦律)(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小题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小题3】提高儒学的地位,尊崇儒学的需要。【小题4】丝绸之路。作用: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解析】本题考查了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了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页,共1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1.60 MB
  • 时间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