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4年给动物找家教案小班7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4年给动物找家教案小班7篇 】是由【hh思密达】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给动物找家教案小班7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给动物找家教案小班7篇给动物找家教案小班篇1设计意图小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度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小动物找家》是一个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游戏,在小班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练****中,平衡能力的掌握是一个难点,也是练****的重点。因此,在本活动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增加进行平衡练****的机会,用反复游戏、增加情境、引发兴趣的不同方法,对这一重点进行反复练****帮助幼儿掌握平衡的基本技能。活动目标:、跑、跳,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不推他人。活动准备:在场地的四角摆放小猫、小鸡、小兔、小鸭的标记,表示小动物的家,小动物的图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依次出示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一群可爱的朋友,看看都有哪些朋友呀?教师模仿小动物的特点自我介绍教师说:“轻轻走,轻轻跑,我是小猫喵喵喵。”小猫是怎么走路的?又是怎么叫的?教师说:“爱吃虫子,爱吃米,我是小鸡叽叽叽。”小鸡喜欢吃什么?它又是怎么叫的?教师说:“黄黄嘴巴大脚丫,我是小鸭呷呷呷。”小鸭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是怎么叫的?教师说:“长长耳朵三瓣嘴,我是小兔跳跳跳。”小兔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走路的?幼儿学念儿歌幼儿跟着教师边念儿歌学做模仿操。二、:小朋友们老师在场地四角分别贴上了小猫、小鸡、小兔、小鸭的标记,表示小动物的家,等下老师会念儿歌请小朋友们根据儿歌的内容跟着老师扮演这些小动做相应的动作回家,但你们要注意安全,不推不挤找有空的位置马上站好。,教师说:“轻轻走,轻轻跑,我的小猫喵喵喵”,幼儿跟着老师边学小猫边向小猫家走去;教师说:“爱吃虫子,爱吃米,我的小鸡叽叽叽”,幼儿跟着教师边学小鸡边向小鸡家走去;教师说:“黄黄嘴巴大脚丫,我的小鸭呷呷呷”,幼儿跟着教师边学小鸭边向小鸭家走去;教师说:“长长耳朵三瓣嘴,我的小兔”,幼儿跟着教师边学小兔边向小兔家走去。-2次后改为跑。(提醒出汗多的幼儿注意休息)。活动反思:幼儿能积极参与此活动,设计的问题与幼儿已有经验结合,难度适宜。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在开始部分,幼儿四散跟着老师随着音乐一起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每个小朋友都很兴奋,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新授游戏《小动物找家》,幼儿戴上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头饰,参与学****的主动性更好的发挥。小朋友随着老师轻轻地念着儿歌,轻轻地向自己的家走去,孩子们都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活动中,为活动创设一个轻松,温馨的环境,布置好小动物的家。孩子们戴上头饰,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理,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我及时表扬那些认真、大胆参与游戏的孩子,让他们有参与游戏的兴趣。对于那些不够大胆参与的孩子,我采取的是鼓励的态度,让他们在我的鼓励下大胆参与游戏。在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我过度重视游戏的结果,对个别找不到家的小动物协助于找到家,而没有让他们一一去辨认,找自己的家。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克服这一方面的问题,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动物找家教案小班篇2活动目标:1、巩固按物体的名称分类。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能大胆地参加游戏。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场地四周挂有猪圈、鸟窝、猫窝、兔图各一个。猪、鸟、猫、兔头饰若干,熊妈妈头饰一个活动过程:带幼儿来到户外,师以魔术为由把幼儿分别分成四组,并为其戴上猪、鸟、猫、兔头饰。和幼儿一起变老师变成熊妈妈,并带上头饰。熊妈妈带小动物一起在外面玩,突然下起了大雨,小动物分别跑到自己的家中。比一比,哪种小动物跑得最快,又找不错家。小动物回家后,熊妈妈去各个小动物家问:“请问这是谁的家啊?”扮小动物的幼儿要回答:我们是喵喵喵小猫的家。“”我们是叽叽喳喳小鸟的家。”“我们是蹦蹦跳跳小兔子的家”“我们是呼噜呼噜小猪的家。”幼儿交换头饰,游戏可反复玩。活动反思: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给动物找家教案小班篇3活动目标:1、能根据小动物生活特性进行分类,感知初步的交集概念。2。体验数学活动中操作的快乐。活动准备:1、学具:大的动物卡片一套,集合、交集底板一份(教师用)小动物卡片、交集、集合底版人手一份(幼儿用)2、浆糊活动过程:一、观察动物的卡片1、认识动物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和我们交朋友,请你看看说说它们是谁?(集体回答)2、提问:你知道它们住在哪里的吗?(请2—3个幼儿回答)3、师总结:有的小动物是住在水里的,还有些小动物是住在陆地上的。二、游戏:给小动物找家师:这些小动物想请小朋友帮个忙,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1、出示集合操作卡师讲解操作卡:红色的长方形是住在水里的动物的家,绿色的长方形是谁的家呢?猜猜看,真聪明,是住在陆地上的动物家里。2、操作要求a、将小动物送到自己的家中去。b、不搬椅子,轻轻的走到桌子旁边,操作好后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做好。3、幼儿操作,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4、讲评(需灵活运用)重点:(1)集体验证,看看是否有幼儿摆放错误。(2)展示不同摆放的结果。a、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方法一:有不同摆放的结果a、提问: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将青蛙送到水里的家,有的小朋友将青蛙送到陆地上的家。(请幼儿说说摆放的理由。)方法二:没有不同摆放的结果a、师拿出自己的操作结果,提问:我的操作结果和它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小青蛙即可以住在水里也可以住在陆地上的。b、小结:瞧,小青蛙最特别,它有两个家,和其他动物有些不同,它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那么,把它放在哪里最合适呢?c、引导幼儿大胆讨论各种方法。三、认识交集,感知交集。1、出示交集师:蒋老师老师也有个好办法,看这个集合图和刚才那个集合图有什么不一样?(有合在一起)师小结:原来中间的这个小图形也有两个家,即住在红色长方形里,又住在绿色长方形里。我们将这个小图形叫做交集。2、引导幼儿理解图中交集的意思师:猜猜看这个交集里会是谁的家,为什么?(重点:有俩个家的只有小青蛙。)3、幼儿再次操作:(师交代要求,反面的集合图。)4、讲评、小结你们帮这些小动物都找到了家,谢谢你们。本文来源资源给动物找家教案小班篇4活动目标:1、尝试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感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2、观察阅读画面,理解操作要求,能正确进行匹配操作活动,比较实物多少。3、初步体验关心小动物的情感,在老师的引导下,愿意讲述操作结果。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活动准备:小动物家场景(每个家由三个空格组成,上面贴有小羊、小猪的标记。)小猪图片4只、小羊图片3只。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送小动物回家。1、请五名幼儿(3人抱小羊,2人抱小猪)每人抱着一个小动物进场,观察小动物家的场景:这是谁的家?小羊家有几个房间?2、教师:每个房间住着一只羊,请把自己抱着的小羊送回家里去吧。3、教师:小羊的家有几个房间?有几只小羊?小羊和房间哪个多?哪个少?4、师幼共同小结:一个房间住一只小羊,房间没有空的,小羊也没有多的,小羊和房间一样多。5、师幼共同观察小猪的家,引导方法相同,最后总结得出:小猪少、房间多。二、幼儿操作活动1、小鸟找树,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有多少?请你用连线的方式帮小鸟找到大树朋友,比一比:小鸟和大树哪个多?哪个少?给多的一组打√。2、蝴蝶找花。先数数花有多少,再用连线的方式,给每朵花找一个蝴蝶朋友,比一比,蝴蝶和花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请你给多的一组打√。3、放水果。先数小盘子里有多少,再用连线的方式,给每个盘子里一个水果,比一比:盘子和水果谁多少?还是一样多?请你给多的一组打√。4、盖盖子:先数茶碗有多少,再用连线的方式,给每个茶碗盖上盖子,比一比:碗和盖子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三、讨论活动1、请幼儿介绍自己操作比较的结果。2、教师出示一只小羊,现在小羊和房间哪个多,哪个少,怎么办?启发幼儿尝试用添上一个房间的方法使物体数量一样多。3、教师出示一头猪,现在小猪和房间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活动反思:本节活动在帮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给动物找家教案小班篇51、练****走跑动作,提高走跑动作的协调性。2、学会在走跑活动中保护自己。小羊、小兔、小猫头饰各5个,红、绿萝卜各8个,小房子三座,小桶两个,筐子两个,萝卜地两块,小河一条,弓形门三个,费旧报纸做的台阶若干。一、导入教师和幼儿谈话导入,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运冬粮”。运粮前,教师提出了大家互相帮助一块来运粮的要求,激发幼儿帮助他人的意识。

2024年给动物找家教案小班7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