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pdf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光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电灯、萤火虫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4、影子的形成条件,必须有光源、不透明的物体和显示影子的屏幕。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6、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不透明的障碍物,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7、光能够穿过(透明)的物体,如玻璃、玻璃纸;也能够部分穿过较薄或半透明的物体,如纸巾,纱布等。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不透明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光,只不过是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9、运用光的反射的工具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湖光倒影就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10、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11、海市原楼是一种光学现象,是一种因为光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路线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栩栩如生,宛如仙境。1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当白光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彩虹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1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14、两面镜子可以让光发生(两)次反射。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应该以(45)度角放置。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形态地形特点及主要代表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喜马拉雅山、天山、雪峰山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如青藏高原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亚马孙平原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如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芷怀盆地:..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原高山,东部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3、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①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4、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浮石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5、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7、地震震级较大时会使地表形态重塑,由于地震成因不同,形成的新的地形也不同。地震有很多类型,有的使地壳断裂,就形成了断崖,还有的使地壳隆起,形成了新的山丘,还有就是地壳断裂,形成峡谷,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还有可能地壳下陷,使山丘变成平原。8、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9、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叙尔特塞火山岛、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10、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11、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1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13、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14、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如敦煌地区的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15、水的作用,降雨和河流会对地表产生影响,如黄土高原的沟壑是由于水(降雨)的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长江三角洲是由于水的泥沙沉积作用(河水流速度减慢)形成的。16、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17、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18、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19、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20、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栽花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第三单元计量时间:..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10、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1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12、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13、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14、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5、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6、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17、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第四单元健康生活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2、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健康四方面内容。3、从出生到死亡,人体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地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惯非常重要。4、影响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遗传、饮食****惯、营养、生长环境、运动锻炼等。5、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促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这时,我们要注意保持脊柱和身体部位均衡负重,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6、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人体内共有200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7、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方式不同。如肘关节和肩关节。8、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9、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又紧密关联着。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身体可以变得更加强壮,柔韧性更好,并且免疫力也会增强。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10、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11、食物中的营养和氧气,进入我们的血液后都将通过心脏、血管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体育运动可以强健心肌,有利于心血管健康。12、在身体休息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减少,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所以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13、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脑与脊髓相连。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大脑具有记忆、思维、控制等高级功能,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助于脑的健康。14、大脑是身体的“总指挥”,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大脑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15、我们的脑是柔软而又脆弱的,它需要颅骨来保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16、脑需要适当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大脑保持活力的前提,此外,学****一门功课时间过长,也会让大脑感到疲倦,这时适当地活动身体或是听听音乐,都可以让脑得到休息。17、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18、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19、当人体受到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20、良好的生活****惯有益于身心健康,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会损害身心健康。21、人的情绪、意志、行为是可以控制的。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体育锻炼有助于减缓精神压力。22、勇于面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表现,并愿意管理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23、能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分享,获得合理控制,管理自我的方法。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有:哭出来、说出来、写出来、动起来、睡一觉、改变看法等几种。管理自我的方法主要是制定计划,科学合理的计划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惯。而所有的计划只有变成行动,才能产生效果。:..《光的反射现象》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6课。本课内容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探究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有怎样的变化,主要探讨光的反射现象。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观察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并通过光的反射实验,对反射光的位置做出预设,初步认识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教材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并进行归纳概括。通过重复实验,发现反射规律,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中产生兴趣。【学生分析】对于光的反射概念,学生不一定理解,但对于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是熟悉的,具有一定的学****基础。用一块小镜子或者金属的文具盒在太阳下晃动,把反射光投射到天花板上或其他物体上是学生们经常玩的游戏。【教学目标】,形成反射现象。。,是因为物体上有光反射到眼睛里。、晃眼睛等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探究问题及假设。。科学态度目标善于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并产生探究的欲望。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难点: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镜子。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保证实验效果)、黑色的箱子、苹果等。【教学过程】一、聚焦聚焦问题。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光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采用头脑风暴式的研讨和汇报,提示学生将头脑风暴信息进行记录。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了解学生关于光的前概念以及认知水平,并了解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将学生的前概念及问题进行记录,便于在后续的教学中有的放矢,也可为光的学****和总结提供支持。二、探索(一)。、汇报所找到的光源。,并引导学生对光源做出界定,即“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二)——太阳。,学生辨别是否是光源,巩固对光源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设计意图:寻找光源的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基础上,开展区分光源和非光源的活动,形成光源的概念。三、研讨:..:“假如没有光会怎样?”鼓励学生打开视野,从多个角度阐释自己的观点。,无法看见物体、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人类将无法生存等。(二),并作出猜想和记录。,教师出示带孔的暗箱,请学生将观察孔周围用手捂住,不让光线进入。学生通过观察孔观看,能否看到箱子里物品所在位置及物品的样子。,让光线进入暗箱,再看一看,能否看到箱子里物品所在位置及物品的样子。:我们想要看到物体,必须要有光,当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后,我们才能看到光源或物体。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光对人类及世间万物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光的认识。四、,光线暗也看不清物体,人类发挥聪明才智,制作了夜视仪,利用夜视仪解决这个问题。(PPT出示夜视仪及夜视仪下看到的物体)。。设计意图:通过对夜视仪的了解,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板书设计】有关光的思考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912 KB
  • 时间2024-03-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