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年级平均数教案.pdf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三年级平均数教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三年级平均数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数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2、引入“平均数”二、学****计算平均数:..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6、小结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三、巩固训练:..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2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43页《平均数》二、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学生按矮到高的顺序坐好。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以往我们把《平均数》这节课当成是一节应用题的课,侧重读题、分析、计算;从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列入统计与概率的范畴,重视平均数意义的教学,更注重学生估计意识、猜想意识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学生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统计知识,对于“平均数”这个概念已有所接触,如测试中的“平均分”等。但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平均数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实际的数);2、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中,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培养学生的估计、猜想意识,并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3、学生能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2)先求总数再平均分等;4、体现总体与样本的关系。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节课重在学生的体验、参与。在学生互动中,使学生感受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会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同时在学生的合作中初步感受统计知识。为此,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以“情”、“趣”开路。2、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提供丰富的生活化材料,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活动导入,引出平均数的意义。1、创设情境:比身高。:..(1)第一次比较。师:今天进行男女同学比身高。先请--(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同学;男的同学比女的同学明显高一点)(2)第二次比较。师再请两位同学。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男同学略高于女同学)现在是男同学高还是女同学高?(3)第三次比较。师:看来这么一比,大家一看就知道了。继续请上两位同学(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师:你觉得这3个男生与这3个女生比,是男同学高还是女同学高?怎么比呢?生:......(4)第四次比较。师:如果再请上一位女生(比平均水平稍矮一点)呢,是男同学高,还是?师:如果不请男同学上来了,你觉得还有其它比较的办法吗?2、同桌学生讨论。生:求出几个同学的平均数。3、现场测量台上同学的身高。4、学生尝试练一练,指名板书。5、比较结果。是男同学高,还是女同学高。6、小结:看来平均数(板书课题)还真能帮肋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二、延伸拓展,形成统计观念。:..1、感悟平均身高。师指着平均身高:这个身高是你们当中times;times;同学的身高吗?那它是什么?2、全班的平均身高。师:现在要知道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怎么办?生:先把所有的身高加在一起,再除以有40人。师:是个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办法?生:......3、选取样本。师:但是现在在课堂里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1)学生参考选取第一排或第五排。(2)选取第一组的学生比较有代表性。4、估计。师:你们先估计一下,第一组5个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生:......(不会比最大的大,比最小的小)5、学生计算。6、进一步感悟平均数。:..师:是times;times;同学的身高吗?我们可以推测全班的同学身高,全校四年级同学的身高,甚至是更大范围的四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7、小结方法。师:我们来观察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求平均数?生:先求总数(板书),除以人数,等于平均身高。三、应用提高,深化统计观念。1、举例。师:其实生活除了求平均身高外,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能举个例子吗?......2、你觉得有危险吗?小朋友说:我身高140厘米,在这里游泳不会有危险。2、猜猜看:3根小棒,平均3根小棒,平均每根长10厘米每根长15厘米(1)猜测。师:如果从第一个袋子里拿一根(标上序号),第2个袋子里也拿一根,哪个袋子里拿出的长一些?(2)举例。师:能举个例子吗?同桌商量一下。(3)汇报。:..3、变式练****1)在龙港万科印业公司的印刷车间,第一天印39万张商标,第二天、第三天共印87万张,他们平均每天印多少万张?①(39+87)divide;2=63(万张)②(39+87)divide;3=42(万张)(2)在龙港万科印业公司的印刷车间,第一天印39万张商标,第二天上午印22万张,下午印23万张。他们平均每天印多少万张?①(39+22+23)divide;2=42(万张)②(39+22+23)divide;3=28(万张)质疑:为什么两个数要除以3?三个数相加要除以2呢?小结:像这样的天数、人数,我们可以称为份数。(平均每天的张数、平均身高可以称为平均数)4、读信息,了解最新动态,解决实际问题。(1)你在这幅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计算前,你先估计一下,第二十五届到第二十八届平均每届获金牌的块数?并介绍你是怎么估计的?(3)计算--课件验证。:..(4)根据这幅图的发展趋势,你能预测一下能获多少块?四、全课总结。以“比身高”作为本节课学生的学****主题,通过现场简单的两人比较,四人,六人,七人的比较,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比较的量在不断的变化,结果也不断在变化,在矛盾迭起的活动中,不断寻找平衡,寻求合理的比较方法。通过教师言语的引导,制造在大范围的情况下,求平均身高这么一个矛盾,怎么办?促使学生经历寻求“样本”的过程,致使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在本节课的练****设计中,突出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体现开放性,变通性,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发展。五、教学片断实录:片断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进行一场比赛--比身高。板书:男、女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是今天先进行男女同学比身高。我先请--(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同学;男的同学比女的同学明显高一点)师:你们说谁比较高?生:男同学。:..师再请两位同学。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男同学略高于女同学)现在谁比较高?生:还是男同学。(男同学似乎很得意)师:看来这么一比,大家一看就知道了。继续请上两位同学(女生明显高于男生)此时学生大笑。师:你们笑什么呢?生:这个男同学这么矮?师:你们听过一句话吗,浓缩就是--精华。更何况,你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过几年后,他可能会长得比你们高呢。师:你觉得这3个男生与这3个女生比,是男同学高还是女同学高?生:是男同学。生:是女同学。生:一样高。师:怎么比呢?生:把男同学高的部分“切下来”补到矮的身上,女同学也用这种办法,再比较。(还没等这位同学说完,其它同学就大笑,一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生:可以把男同学或女同学的身高加起来,再比较。:..另一学生似乎心领神会:找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比较,求出相差数,再找第二、第三个男生和女生比,最后比一比相差数的办法。......师:如果再请上一位女生(比平均水平稍矮一点)呢,是男同学高,还是?生:女同学或不公平。生:还得再叫一位男生上来。师:如果不请男同学上来了,你觉得还有其它比较办法了吗?同桌讨论。生:求出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六、教学反思:1、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也即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还应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郑毓信语)。开课这一情境的创设,并不仅仅是为了引出平均数这一概念。从第一次、第二次简单的进行比较,学生一看就明白,当出现三人比较时,学生开始犯难了,有的学生觉得男生高,有的觉得女生高,有的认为一样高等,出现意见不一,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了用“切”的办法(当然这种方法不近合理,但也是学生对移多补少的形象化解释)、求和比较的方法(这一方法为求平均数打下铺垫)、还有:..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通过第四次身高的比较,出现不合理的因素,逐步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平均数,从而学生自发解决了求平均身高,也初步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2、新课程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在“比身高”的情境中,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观察、比较中迎接挑战,这样一个活动,在平时课堂中可以信手拈来的一个情境,在学生的争论中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这种以情、趣开路的情境中,学生学得主动。3大家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今天老师也要讲一段小猫钓鱼的故事。一、小猫钓鱼认识平均数1、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大虎、二虎和小虎三位猫兄弟到河边钓鱼。两个小时以后他们每人数了数自己的鱼,大虎钓到7条鱼,二虎也钓到6条鱼,只有小虎才钓到2条鱼,你能用圆形代替鱼,摆出他们钓鱼的条数吗?(竖排或横排摆都可以)2、小虎一看自己钓得这么少就哭起来了,原来猫妈妈说,今天谁钓鱼钓得最少就不能去观看森林卡拉OK大赛了,于是小虎就拼命哭,:..这时二虎突然说我有主意了,你知道二虎想出什么主意能让三个人一起去观看卡拉OK比赛呢?3、怎样才能让每个人的鱼同样多呢?用圆片摆一摆再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方法一:把三个人的鱼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个人也可以得到5条鱼,这种方法叫做先合并再平均分。这种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吗?方法二:大虎拿出两条鱼给小虎,二虎拿出1条鱼给小虎,这样每个人都有5条鱼,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5条是大虎钓鱼的条数吗?是二虎和三虎钓鱼的条数吗?我们给他起个名字,5条就是大虎、二虎、小虎钓鱼的平均数,我们可以说他们平均每人钓了5条鱼。二、进一步理解平均数1、大虎、二虎、小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花花姐妹,原来她们也去钓鱼了,花花姐妹可是钓鱼的高手。大虎:“你们平均每个人钓了多少条鱼?”2、这是花花姐妹钓鱼的条数,你估计一下花花姐妹平均每人大约钓到多少条鱼?3、你能算出花花姐妹到底平均每人钓了多少条鱼呢?三、歌唱比赛,理解平均数的必要性。:..1、森领卡拉OK大赛就要开始了,许多小动物都赶着去观看比赛呢!2、森林里好多鸟类都参加了比赛,最后的决赛是在黄鹂和百灵鸟之间进行的,让我们来看看决赛成绩。这是四位评委为黄鹂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6、85、90、93,当最后一位选手百灵鸟登台演出的时候,评委之一的`猫先生因家中有急事由评委席退出,于是只剩下3位评委为百灵鸟打分,他的得分是93、89、94。比赛结束了,组委会正在做最后的颁奖准备,3、你知道谁是这次比赛的冠军吗,想一想、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理由。4、黄鹂是4位评委打出的分数,而百灵鸟是3位评委打出的分数,因为评委的人数不同,所以算总分是不公平的,这个时候只有算平均分才公平。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比赛是取平均分来决定比赛成绩的。四、生活中灵活应用平均数看完卡拉OK比赛,三位猫兄弟觉得天气太热,就派大虎到小熊冷饮店买冰糕。咦!小熊遇到什么难题了?(小熊:星期四该进多少雪糕呢?)这是小熊冷饮店本周前三天卖出冰糕的情况,小熊星期四该进多少箱冰糕合适呢?五、平均数的应用:..看完卡拉OK比赛,虎虎三兄弟回到家里看电视,突然他们被一则招聘启示吸引住了,(读招聘启示)森领国王足球队可是森林里最好的足球队,作为狂热的足球爱好者,大虎、二虎和小虎当然都想加入森林国王足球队啦,这是三兄弟最近5个赛季的进球数,你认为他们当中谁更有可能被森林国王足球队选中?4教学目的:⒈、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⒊、渗透统计初步思想。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从孩子喜欢的球类运动入手:“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什么球类运动?”生:“足球!”“篮球!”“乒乓球!”……师:“这么多小朋友都喜欢足球,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个球迷!不过,今天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想组织一次拍球比赛,有兴趣吗?”:..生:“有!”师:“咱们全班男女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商量一下,先为本组起一个名字。”(很快,男生组起名叫“必胜队”,女生组起名叫“快乐队”。)师:“如果一个人一个人地来拍球,时间肯定不够,咱们想个办法,应该怎样进行比赛呢?”【课伊始,趣已生。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了学****兴趣;让孩子自己想出比赛的办法,把自主权留给了孩子。】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问题提出,同学们马上有办法,各队推选一名最有实力的代表进行比赛。比赛开始,男生10秒钟拍球19个,女生10秒钟拍球20个,老师宣布“快乐队”为胜。男生马上不服气,“不行!不行!一个人代表不了大家的水平!再多派几个人!”于是,两队又各派四人上台。比赛结果:男生队拍球数量为:17、19、21、23。女生队拍球数量为:20、18、15、23。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必胜队”拍球总数为80个,“快乐队”拍球总数为76个。老师高高地举起男生代表的小手宣布:“必胜队胜利!”“吔!”男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女生们则沮丧地低下了头。:..这时老师来到了弱者的一边,安慰女生“快乐队的小朋友们,不要气馁,我来加入你们队好不好?”“太好了!”于是,我现场拍球29个。“快算算,这回咱们快乐队拍球的总数是多少?”女生很快算出:105个。“这一次我宣布:快乐队胜利!”女同学的脸上现出了微笑,男生们却马上反驳:“不公平!不公平!我们是4个人,快乐队是5个人,这样比赛不公平!”“哎呀,看来人数不相等,就没法用比较总数的办法来比较哪组的拍球水平高,这可怎么办呢?”一个胖胖的小男孩站起来伸开双臂,结结巴巴地说:“把这几个数匀乎匀乎,看看得几,就能比较出来了。”“求平均数!”几个孩子脱口喊了出来。【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激化中,在现实生活的需要中,学生请出了“平均数”。可爱的孩子一句“匀乎匀乎”,表明孩子们已经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求平均数的迫切需求。】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我们怎样求出平均数呢?你能想办法试一试吗?”很快,有同学把大数多的部分匀乎给了小数,使数字平均;有的学生用计算的方法:(17+19+21+23)÷4=20(个)(20+18+15+23+29)÷5=21(个)通过求平均数,比较得出“快乐队”为胜方。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已经求出来了,但探讨并没有就此停止,我继续引导大家:“快乐队拍球的平均数是21,21代表什么?你怎么认识理解21这个数?”孩子此时也发现了问题:“怎么没有一个人拍球的数量是21呀?““是呀,?”老师俨然一个大朋友般地与孩子们一起陷入了思考。此时的课堂很安静,老师在耐心地等待着。终于,一个清秀的小女孩站起来说:“21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老师我马上追问:“什么是平均数呀?”生1:“就是把大数多的部分往小数上匀乎匀乎。”生2:“平均数是一个虚的数,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中间。”生3:“平均数不是某一个人具体的拍球数量,它代表的是几个人拍球的平均水平。”此刻,老师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平均数正如你们所说,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你们的学****精神和理解能力真让我佩服!”:..【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在孩子们的亲身感受中,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虽然这只是初步的,但却是非常有价值的。】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少儿歌手比赛(出示题目)你知道1号歌手的实际得分是多少吗?同学们经过计算得出:(93+98+95+83+92+96+94+)÷7=93(分)。此时电脑上出现1号歌手的实际得分是94分。师:“咦?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小朋友们计算1号歌手的得分是93分,而电脑给出的却是94分呢?是我们错了,还是电脑错了?”教师里一片寂静。突然,一个小朋友大声说:“是我们错了!我们看歌手比赛的时候,还要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呢?”师:“噢!想起来了,是这样的。”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了症结所在。同学们马上自觉地又伏案计算,去掉一个分98分,去掉一个最低分83分,(93+95+92+96+94)÷5=94(分)。电脑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一个生活实例的巧妙运用,使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在生活中不能死套公式,知识的运用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一段时间的沉默,:..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善于等待,恰到好处地运用等待艺术。】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你认为应该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5师:(看着生2)你能给你的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由于平时有渗透过这种方法,生2很自然地说出是“移多补少”)师板书:算术法移多补少法师小结:刚才生1和生2分别用算术法和移多补少法求出了第一组的平均数是83,那有谁求出第二组的平均数了?(生摇头,大胆学生说:除不尽的)师:(乘机)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生:用我们学过的“估算”师:好,那你们试试吧!(指1名板演)板书:(78+83+82+83)/4~81师:从两组平均数83和81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第一组平均数大,所以还是第一组总体水平好一些。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第一组的83表示什么?你怎么理解“83”这个数?(引导学生明白:“83”是个“虚数”,第一组的83不表示每人真跳了83下,有可能小于83,有可能大于83,还有可能等于83。)师:通过刚刚的情景,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时,是谁帮助了咱们?(平均数),那你想对“平均数”说什么心里话?生(自由发言)生1:平均数,你真厉害,使不公平的`事变公平了。生2:平均数,因为有了你,世界上才会太平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师:在平时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生举例:统计考试成绩需要平均数;平均每月用电量;节目比赛打分用到平均数。(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多媒体呈现:下面是某县1999—家庭电脑拥有量的统计图。图略:1999年350台,600台,1000台,1600台,2500台(1)求出这五年来,平均每年拥有电脑多少台?:..(出现算术法和移多补少法两种方法)(2)估计一下,到这个县的家庭电脑拥有量是多少?为什么?(3)从图上你还知道些什么?2、多媒体呈现一幅统计图,内容为:小刚家每个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师: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该选择哪个算式?(1)(16+24+36+27)/4(2)(16+24+36+27)/12(3)(16+24+36+27)/365a、生举手表决b、辩论交流得出正确答案(2)c、师生小结:计算平均数时,得从问题出发去选择正确的总数和总份数后,再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师:你觉得这些知识对你以后生活或学****有什么影响或作用?板书设计:..求平均数(算术法移多补少法)第一组:(82+86+81)/3=83第二组:(78+83+82+83)/4~81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时,我们就得看“平均数”。“平均数”是个“虚数”(大于平均数;小于平均数;等于平均数)“平均数”可用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6教学内容:练****十一1—3题,教材42页例1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知道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3、会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平均数:..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统计表教学流程:一、导入拿8枝铅笔,指4名同学,要平均分怎样分?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样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数二、学****交流1、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统计图(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他们四人怎样分才能一样多?(3)平均分后是多少个?2、课件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1)指名展示(2)这种方法叫什么?点拨:移多补少3、要求平均数,还可以怎样想?:..(1)要把4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须先求出什么?14+12+11+15=(2)平均分成4份,怎么办?524=4、归纳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数,再平均分几份5、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6、算出各小组的平均体重,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三、交流展示展示自己的学****成果,说清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四、达标测评1、练****十一第2题(1)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填写统计表:本周温度记录(4)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测量小组跳远成绩,求平均数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活动,你有什么收获?7教学目标:,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做出解释。“平均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强化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准备:教具:十个小皮球、两个小筐、多媒体课件学具:五个笔筒、十五根铅笔、统计表三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曾经玩过投球游戏,今天咱们再来一场比赛,好吗?男队、女队各出三人,看哪队能赢。请两队各派一名记录员做好统计。其他同学做裁判。学生进行比赛。赛完后展示统计表进行比较。(游戏开始,老师事前制好统计表,分发给两个统计员,进行记录。比赛两次)二、巧设冲突,理解意义师:听说亮亮他们也在举行投球比赛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书上的两个统计表。)咦,怎么吵起来了?喔,原来他们在争执哪组投的成绩好呢。引导学生看课件中的两个统计表,从表中知道了什么?(人数不等及每人投中的个数)请大家帮着兔博士一起给评判一下吧。(最后定为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公平,多者为胜。)师:怎样才能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呢?(幻灯单独出示第一组的统计表。)师:那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数7个,就是这组同学投球的“平均数”。(板书)师:谁能求一下第二组投中球的平均数?师:为什么第一组是除以4,而第二组却除以5呢?:..师:现在比较一下,哪组获胜?生:第一组获胜。三、自主探究,归纳方法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求平均数的方法裁决出第一组获胜。看来平均数用处不小啊,这不,亮亮看到妈妈经常使用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买菜,就暗暗做了统计,想用真实的数据来说服妈妈保护环境呢。出示统计表。师:请大家帮亮亮算一算,妈妈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上边三道题的解答过程,你知道怎样求平均数了吗?(出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用总数/份数=平均数)师:不过兔博士还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大家呢。出示“议一议”“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生:不是每天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师:“3个”与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一样吗?不一样,求出的“3个”只是一个平均数,而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是一个实际的数,是实际丢了3个。四、动手操作,巩固验证师:看学得这么认真,兔博士决定来个小测验,记住,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呀。:..出示做一做。下面笔筒中放有根数不同的铅笔,如果要使每个笔筒中放的铅笔根数不同,每个笔筒放几根?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师:大家轻松一下,来一个拍球比赛怎么样?每组为一个队,由组长做好记录,发统计表。最后看哪组平均成绩好,哪组就获胜。比赛。最后表扬优胜小队。师:大头蛙有几个问题实在是弄不明白,谁能帮帮它?(判断题),a王刚是这个篮球队的队员,他身高185厘米,可能吗?b这个球队有没有身高超过厘米的队员?,小明的体重一定是28千克吗?师:兔博士站又添新内容了,想去看看吗?出示:我国每人平均住房面积:城镇24平方米;农村28平方米。我国平均每人年收入为8800元。我国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每日为208升。我国平均每人每年用电量为1081千瓦时。:..。。看完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五、学以致用,、电费平均每月要交多少元?,并计算出小组平均每人读书多少本。课前让学生亲历一个自己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复****统计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到:“人数相等可以比总数”,为后面人数不等求“平均数”的情况埋下伏笔。由于人数不同,(再用比较总数的方法就不公平了)所以不能用比较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一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老师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大胆抛向学生,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自然而然地逼近了平均数,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了平均数产生的价值和必要。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感悟,经历求平均数的过程,为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建立了平台,又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求完平均数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总量与份数是要一一对应的,加深学生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印象。在学生学****平均数的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印证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独立概括出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训练学生的观察、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平均数的意义,知道“3个”不是妈妈某一天丢弃塑料袋的真实个数,而是一个平均数。让学生再次明确平均数的意义。与实际数据加以区别。通过动手动脑再次验证、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发挥学生的聪明

三年级平均数教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5.54 MB
  • 时间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