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澍建筑之根初探.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澍建筑之根初探
一、王澍的建筑与回归自然
王澍的建筑就是回归自然,这是王澍的建筑之根,这不同寻常的建筑之根形成于王澍的前半生,也惊醒了中国的建筑界。这伴随着王澍的求学、教学、从业和生活,直到他在国际建筑界确立自己的地位。
(一)王澍的建筑简述
王澍的建筑是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思想的原始关系,让场景与回忆之间产生共鸣,革新性地使用历史符号和元素镂刻新的建筑记忆。既要传统又要创新,构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现代的精神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加以检视,把握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因素,并把这些因素与现代审美心理相结合,转化到建筑艺术中去。
(二)回归自然的简述
王澍在2012年摘取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桂冠。评委会这样评价到他:“目前中国关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有很多显著的问题,是应该保持传统建筑还是应该着眼于未来?如同其他的伟大建筑作品一样,王澍的作品是恒久的,超越了目前城市化的难题,他的作品保留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了国际化设计。”很多时候,我们细品那些旧砖旧瓦的作品,不得不承认,王澍这个中国本土建筑师设计的房子更能触动我们灵魂深处的根的部分,那是古国的血脉。王澍在走一条回归自然传统的道路,并且这条道路把他和中国建筑推向了世界。
二、王澍的建筑之根
王澍的道路是曲折的,同样也是振奋人心的。而这条道路却与他的生活阅历、所受教育、思考方式,勤奋实践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探究王澍建筑的创作之根,正是要从这些因素着手。
(一)王澍的建筑之根的

1981年,年轻的王澍离开西安老家。第一站便是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这里拥有中国最古老的建筑系,而中国受西方影响的近代建筑大师童俊的学术研究对王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澍称童俊为最具有真正中国文人气质的建筑师,而童俊在上世纪30年代对江南园林的思考和见解,至今仍地影响着王澍。其实这不难发现王澍至少在他的大学学****时期,最关心的就是哲学性问题。1988年,王澍定居江南杭州,他与妻子陆文宇开始了长达六年的隐居和建筑研究,期间他与妻子经常游西湖、登山挖野菜、考察苏州园林,并且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谋职。
这位中国建筑师在青年时期已经在独立思考,他对自我的坚持和对传统文化的心血研究使那些传统艺术传达的理念成为了他之后的创作基础。虽然他的言论有时高调,有时候带着叛逆的意味,但这些个性化的标签成了他把中国建筑做出革新的标志。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是王澍一手建造起来的,他推行一种“哲匠”的教育方式。现在大多高校的建筑教育是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技术服务业,只是教一些现在社会上立马可用的流行职业性机能,毕业后考个注册建筑师便大功告成。在王澍眼里,这些都是中国建筑教育的顽疾――不思考、忽视有思考的技术训练、培养出成堆的画图师,他坚决不走这样的教育之路。
王澍正在实践新的教育之路,他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既有中国自己本土传统,又有开放思想的建筑教育。为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哲匠――具有哲学家气质的工匠。学院的不成文规定是学生不仅要读《论语》《老子》《中庸》等书籍,还要学木工、瓦工、书法和在真山真水中素描。甚至学生要做一比一大小的建筑模型,这无疑是对中国建筑教育进行的一行革新。这样的教学实践和建筑实践当然带有实验性,但这实验性已不再是那

王澍建筑之根初探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8 KB
  • 时间2018-02-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