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正文: 3
一、 玉文化的起源 3
(一)“玉”字的历史渊源 3
(二)玉的规范化管理 3
(三)玉文化的精神象征 4
二、 玉文化与古诗词 5
二、玉文化与传说 6
三、玉文化与杂剧、戏曲 7
四、玉文化与小说 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
摘要: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玉”字的造字、组词、象征意义,再到玉文化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毋庸置疑,玉文化已深深熔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国文学的特色。
关键词:
玉文化、文学、影响
引言:
在玉发现至今的一千年历史中,它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极深,并且随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玉的偏爱,使其对中国的文学、历史著作影响极大,许多著作都以玉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论述。而玉与中国文学的密切关系一直沿系至今。
从古往今来有关玉的词语和诗句中,例如:“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四昼闭房”“垂手明如玉”“温润如玉”“金相玉质”“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不仅从表面上用玉来形容人的外貌、外形之美,并且赋予了玉一种社会象征,以此来形容有美好道德品质的人。
《礼记》中记载:子贡问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何也?为玉之寡而珉多欤?”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文人雅士对玉的青睐,更使得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玉和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正文:
玉文化的起源
(一)“玉”字的历史渊源
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甲骨文的历史有三千多年,而我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至今约有七、八千年历史。甲骨文中最早记载玉的时候是把三片玉用绳子穿起来,形成了现在的丰字或者是王字。因此,那个时候丰、玉、王都是通用的,都可以理解成玉的意思。三玉之连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天、地、人三通,因此说明王和玉有一样的地位,我们还
发现,在汉字中,有王字旁的一定是好字,而带玉的词一定是好词,比如说:冰清玉洁、亭亭玉立、金枝玉叶,可见古人对玉的喜爱程度。
(二)玉的规范化管理
《三礼》是《周礼》《仪礼》和《礼记》的总称。它所叙述的内容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是当时社会中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等的最高训条。它包含有当时帝王贵族及整个统治阶级的一整套礼节和仪式,也包含有建立这种教条的指导思想。“礼”在当时是用来巩固统治的严格制度,在后世则一直为封建伦理的依据,《三礼》对现代的思想和行为道德规范仍有重大影响。这样重要的《三礼》中关于玉的论述相当多,可以说玉是《三礼》的重要内容,仅以《周礼》而言,玉的规定达数十条,如果把这一部分文字抽出来,足以汇成一部关于我国古玉器从理论到使用各方面的较完整的历史文献。就其内容而言,它包括了我国古玉理论、分类及使用规定;就其使用范围而言,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诸领域;就其用途方式而言,它遍及祭祀、庙制、朝聘、盟会、婚丧、车服、宫室、器物、音乐等方面;就其所能表示的功能而言,它可代表天地鬼神、王

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浅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buaiwo1318
  • 文件大小76 KB
  • 时间2018-04-20